重慶三峽遊

十月的天氣不冷也不熱,非常適合出遊,與家人商量了一番要去往何地,父親說去雲南吧,他聽說那裡人傑地靈,風景如畫。旅行社的人卻說雲南不適合上了七十的老年人去,怕會有高原反應,於是只好作罷。母親在一旁幽幽地開了口“那就去三峽吧,老早就想去了。”旅行社的人這回滿口贊成道“金秋的三峽值得去,滿山的楓葉紅得像火一樣,與江水倒映,是一年中難得的美景”我們聽了這話,當即異口同聲地說道“行,就去三峽”。

重慶三峽遊

終於到了出發的日子,我們四口人拖著三個大行李箱隨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地登上了遊船,旅途正式啟航。

一路上全家人很是興奮,沒有誰肯待在船倉裡,都出來站在船頭的甲板上觀看,此時已近黃昏,天氣霧沉沉的,萬州城內就有了星星點點的燈火,那城那燈倒映在江水中,顯得一片燈火輝煌,映襯著江中的船隻,頓時有了種天上人間的感覺。

重慶三峽遊

在夜幕時分船停在了張飛廟的碼頭上,導遊催促著大家趕緊下船遊覽張飛廟,說是時間有限,我們扶著母親牽著父親怱怱來到廟宇的腳下,仰頭向上觀看,夜間的張飛廟看不太清楚它的全貌,只看到半山腰的飛簷廊角,燈火中的大紅柱頭,依稀看清楚了它是建在一片峭壁之上,我們擔心父母能否爬得上去,卻沒想到父親斬釘截鐵地說他必須要上去拜拜張飛,原來張飛早已成了老一輩人心目中的戰神。於是扶持著二老向崖上攀去,一路上父親說著張飛在閬中被手下人趁著熟睡割了頭顱,拋在了雲陽的江水中,後被人撈起就地厚葬,我們現在看到的張飛廟便是修建在他的頭顱被拋的地方。這是傳說還是真實的事件已無可考證,但這廟卻修得巍峨雄偉,粗大的木柱,高闊的殿堂之間坐著張飛的銅像,威猛無比地俯視著這一片土地。殿內的出師表把人們的記憶又帶回了千百年前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長板橋一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嚇退遭操百萬大軍。當年的英雄人物已隨長江滾滾向東逝去,唯留下滿崖壁的文人騷客的抒情揮豪的遺蹟。

重慶三峽遊

匆匆游完張飛廟,返回渡船,在客房慢慢睡去,午夜時分又突然醒來,透過窗戶發現對面山坡上一片櫛次鱗比的燈火,從這黑幽幽的江上看過去,彷彿天山的街市。也不知駛過了哪個縣,還沒看夠,眼前又變成了一片黑暗,只有昏沉沉的江水和兩岸影影綽綽的高山,耳邊是船的發動機的轟鳴聲,在這一片靜寂中顯得特別刺耳。

重慶三峽遊

拂曉時分,導遊大聲喊道已到了白帝城,由於睡得正香,懶得下船去看,於是在船上照了幾張照片,又匆匆睡去。

一覺睡到八點,被妹妹強行拖起來又到船頭去觀景,憑著欄杆,只見前面的江面寬闊,一座峽長的索橋橫跨江面,紅色的橋索,彷彿空中升起的一道彩虹。十分美麗壯觀。

重慶三峽遊

船很快地駛過了這座彩虹橋,前方的江面漸漸變窄,兩岸的山逐漸陡峭起來,山上再看不到土地和房屋了,只有滿坡的灌木和裸露的岩石,船越往前走,江面越窄,已窄得僅供並排兩隻船行駛,山勢也變得奇險無比,前方的高山彷彿被天神的斧頭從中劈開,陡峭的懸崖彷彿敝開的兩道門扇直插江面,奔騰的江水拍打山岩,濺起層層浪花。船艙裡的人們突然都出來了,嘖嘖的驚歎聲不絕於耳,聽導遊講解原來這裡就是有名瞿塘峽。瞿塘峽不僅山勢雄偉險峻,還有著一江兩岸兩種景緻,洶湧的江水將這裡分隔為南坡與北坡,南坡佈滿植被,生機昂然;北坡光禿禿零星分散著些矮小的樹木,顯得孤獨淒涼。還來不及多張幾張照片,船便很快地駛了過去。

重慶三峽遊

一路行到了巫山的水域,已是將近黃昏時分,天氣應了景,開始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兩岸的山峰被烏雲截去了山尖,只剩下半截山根與翻卷的雲層連成了一片滾動的巨大的浪花,夾褁著江面,撲打著我們這隻孤零零的小船。我真害怕船被它吞沒,激凌凌打了一個冷顫,趕緊回到船艙裡,矇頭睡去,夜半時分醒來,外面滴嗒嘀嗒的雨聲傳入耳裡,在這黑漆漆的靜寂冮面聽這巴山夜雨,心裡分外有種哀愁之感,不自覺的就想起了將捷的一句詩“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突然就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獨自漂泊的孤獨與淒涼。

重慶三峽遊

次日一早被導遊的廣播吵醒,說是已經到了巫峽十二峰的神女峰。匆忙穿衣起床,拉著父母踢踢踏踏奔到船頭甲板上。細雨也沒有擋住人們的熱情,甲板上已經站滿了人,個個都舉著相機在忙著狂拍,在一片驚歎聲裡,我揉揉這幾天已經望得痠痛了的脖子,舉目朝人們的目光方向看去:在高山之顛上,孤獨地立著一位綽約多姿的少女,峰頂的飄渺雲煙圍繞著她,彷彿是她的衣袂飄飄,她獨自站在哪裡遠眺,是在等什麼人呢,她的情人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連那個寫下“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宋玉以及那些千百年來從這江上過去的文人墨客,他們都不會再回來了,唯留下她還在那裡殷殷期盼,雲霧之中,彷彿聽見了神女的細細的歌聲,如泣如訴,那千年的離愁隨雲而升騰,隨霧而低迴,隨煙而飄散,隨雨而凝聚。

重慶三峽遊

我們的船一刻不停地向前航行,神女被拋在了雨霧迷濛的後面,我心裡一陣悽楚,不竟流下了兩行淚水。

下一站是小三峽景點,它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由於小三峽江面狹窄,容不下大船通過,於是我們改乘了當地人的小船前往,船伕是一個40多歲的精瘦漢子,他一邊開船一邊扯開喉嚨唱起了山歌,歌聲嘹亮無比,在空曠的峽谷間迴盪,別有一番情調,船上的遊客競相誇讚他,他一高興,讓副手開船,回頭給我們講起了他的故事:解放前,他們一家在長江邊上以拉縴為生,那時這一帶的江水十分湍急,四處暗礁密佈,縴夫在懸崖峭壁上拉縴,一個不小心就會栽入江裡,連屍體都撈不到。十五歲的他同父親一同拉縴,由於體力不支,腳下打滑,身體向江中栽去,他父親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拖起摔在一邊,自己卻因慣性剎不住腳栽入了江裡面,一掉下去便被激流衝得沒有了蹤影。遊客聽完都不作聲了,有幾個在悄悄抹淚,嘴裡安慰他說:現在你們的日子好過了,旅遊業讓你們致了富。

重慶三峽遊

聽著船伕講故事,船已不知不覺過了十分陡峭的龍門峽,愰惚間只看到兩扇壁立的峭壁像被寶劍劈開的一樣。中間一道窄窄的江面,小船輕快地行了過去,眨眼之間已到了巴霧峽,巴霧峽兩邊的山高聳入雲端,照例是山體陡峭無比,那些垂直的懸崖高得一眼望不到頭,它們是我屹今為止見過的最高的山,為了看到它們的山尖,我的頭已快仰到了背上。這些懸崖的半山腰有很多人工開鑿的山洞,船伕介紹說裡面放著懸棺,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巫峽棺山,這古人是如何爬上這懸崖上去的,還要在上面鑿洞,還要抬如此重的棺材上去,真佩服他們的智慧和勇氣,我光是看看都已經腳軟了。

船兒隨著曲折幽回的江水繞到了小山峽的最深處,來到了滴翠峽,滴翠峽是一段十分狹窄、幽深且秀麗無比的峽谷,也是小山峽最富饒的一段峽谷,山上遍佈各類名貴的藥材:何首烏、茶葉、當歸、黨參等。也是各類野生動物的聚集地,據說山上的蛇特別多,每一顆何首烏下都有幾十條蛇圍繞。望著山上的何首烏藤,我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重慶三峽遊

從小山峽出來,天已經全黑了,一家人回到了大船上,在小小的客房內,我和妹妹坐在母親的身邊說著話,父親坐在我們對面笑吟吟地看著。我們一家人已經很久沒這樣住在一起了,全家人晚上在燈下依偎在一起喃喃細語的畫面在我們成年以後就再沒有過了。父親說以後我們一家人要經常這樣出來旅行,我使勁點了點頭。

今天就是三峽旅行的最後一站了:遊覽裴聲中外的三峽大壩。大船在宜昌市的碼頭靠了岸,我們改乘大巴來到三鬥坪鎮的景區門口,兌換門票隨著導遊進入了大壩景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七個蒼酋的大字“大國重器我自豪”,心中頓時就懷了豪情萬丈的氣概,坐上三級陡峭的電梯到了觀景平臺,眼前忽然一片開朗,極目遠眺,氣勢磅礴的大壩如一條巨龍盤臥在西凌峽寬闊的江面上,迎水面的幾道巨大的閘門將長江水截流,讓奔湧不息的江水為祖國的電力事業服務。順著江水方向往下看,一條幫助過往船隻過壩的五級船閘導航渠出現在眼前,它與大壩、河流構成一個三角形,罈子嶺就在三角形內。大壩的上游湖面寬闊,水面平靜,倒映著蒼翠群山和幽幽藍天,彷彿一幅潑墨山水畫。放眼向東,大壩的下游江水翻滾,怪石嶙峋。抬眼向江北望去,隱約看見遠處的一處城鎮在白茫茫的天水之間,仿若海市蜃樓,導遊介紹說那是屈原的故居。看著這氣勢雄偉的長江水,終於明白了屈原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重慶三峽遊

登上185平臺,近距離飽覽大壩,不僅被它的宏偉壯觀所震撼,再看平臺上的施工簡介,得知修築大壩投資近2千億,施工耗時15年,上游淹沒129座城鎮,產生移民130餘萬人,是屹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水電站。

記得毛主席的那首詩“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他老人家的預言終得以實現了。

重慶三峽遊

此次三峽行是我的所有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巫山雲雨,孤獨的神女峰,小山峽的幽深和船伕的故事都深深刻印在了我的記憶之中,有機會我還會再去一次的,屆時一定帶上一個好相機,這次遺憾的是手機根本無法照出那些山的狀麗和滔滔長江水的氣勢磅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