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望安高速公路起於望謨縣城平洞,途經望謨縣油邁鄉,冊亨縣巖架鎮、冊亨縣城,終點在巧馬鎮通過巧馬樞紐互通與汕昆高速公路相接,路線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全長68.34公里,設計時速80公里。 該項目總投資為74.3億元。 2015年12月31日開通。

望謨至安龍高速公路是《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第六橫(餘慶至安龍)的一段。項目起點位於望謨縣城平洞,途經望謨縣油邁瑤族鄉,冊亨縣巖架鎮、冊亨縣城,過冊亨縣丫他鎮,終點在巧馬鎮,通過巧馬樞紐互通與汕昆高速公路相接。路線全長68.34公里,估算總投資74.3億元。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設計速度每小時80公里,路基寬度21.5米,橋涵設計採用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全線共設橋樑20550.2米(66座),涵洞97道,通道53道,隧道19227米(17座)。全線橋隧佔路線總長58.25%,在望謨、油邁、冊亨、丫他、巧馬設置互通式立交5處,分離式立交11處,天橋2座,建設永久性佔地4750.48畝,臨時佔地591.2畝,建設工期4年。

望謨紅龍果

望謨火龍果是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的特產。望謨縣“紅肉火龍果”屬亞熱帶水果,由於其肉色紫紅、多汁、口感清甜,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

望謨縣屬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縣內海拔在375—1718米,年均溫19℃,無霜期340天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縣內無“三廢”汙染,非常適宜火龍果生長。

望謨火龍果種植2011年6月起步,到目前已投入中央和省級生產發展資金114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500萬元,公司和種植農戶自籌1200萬元,火龍果種植區域分佈在油邁、樂元、蔗香等6個鄉鎮。全縣現有火龍果種植面積5000餘畝,掛果近1500畝,成為黔西南州目前最大的火龍果生產基地。

望謨板栗

望謨板栗,堅果呈深褐色或紅褐色,果實成熟飽滿,肉質香糯、微甜。本地野生板栗單粒重4至9克,嫁接新品種單粒重7至16克。2018年3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望謨板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截至2017年底,望謨板栗種植總面積達23萬畝,掛果7萬餘畝,板栗加工能力2萬噸,板栗經濟價值2.74億元。板栗採收期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栗苞呈棕黃色並自然開裂落地後,及時撿拾;慄樹約70%至75%刺苞轉色並自然開裂時,打落採收。宜在非雨天露水乾後採果。

冊亨山茶油

茶油是油茶樹提煉而成的食用油。又名油茶籽油、山茶油。油茶樹生長在沒有汙染的亞熱帶南嶺溼潤氣候區。油茶樹與油橄欖樹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籽含油率一般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與橄欖油極為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甚至有些營養成分的指標還要高於橄欖油。

冊亨茶油色澤淺黃色,清亮透明,久置無分層、氣味清香、品質純正、食而可口。茶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超過橄欖油,達到97%;同時富含維生素E、角鯊烯、茶多酚、黃酮等健康微量元素,天然抗氧化,有助於胎兒及嬰幼兒發育,調節免疫力,因此在南方被稱為“月子油”。 茶油具有較高含量的天然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維生素D,能有效的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清除有害成分,延緩細胞老化,保持細胞活力。加之低亞麻酸含量,使得茶油穩定性好,易貯存,不易酸敗變質。

2014年1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冊亨茶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安龍白及

安龍白及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安龍白及是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的特產,黔西南是康體養生之州,是旅遊度假之州,是人文風情之州。獨特的生態氣候條件造就了黔西南州豐富的生物物資資源,有石斛、天麻、白及、靈芝等2000多種藥用植物,是貴州省中草藥藥源寶庫之一。安龍縣依託科研優勢,建立符合GAP、GEP標準的白及中藥材種植基地,有序推動白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要招才引智,引進國內外優勢資源,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高端產品研發,全力創建“綠色、高端、優質”的“酒中茅臺,藥中白及”品牌,迅速佔領市場高位。希望安龍縣在專注產品、專注市場、著力打好一產二產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做好“大健康”橫聯三次產業,努力打造健康旅遊、健康服務、康體健身等一批業態,著力構建“大健康”全產業鏈。希望各方在合作中,充分挖掘、釋放、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多方聯動,讓利於民,最大限度發揮“大健康”產業助推脫貧的中流砥柱作用。

安龍石斛

安龍石斛是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的特產。安龍縣積極培育新醫藥大健康產業,引資建成全國最大野生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時下,基地石斛長勢喜人,如期開花,經濟效益逐步顯現。

2013年,藉助坡腳鄉豐富的山地林木資源優勢,安龍引進安龍西城秀樹龍林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在者貴村四組九頭山建設仿野生鐵皮石斛種植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按照3000畝野生種植的發展目標,將鐵皮石斛附生在野外樹幹上進行種植,同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石斛生長對樹木造成傷害。目前,“上樹”鐵皮石斛已達1100多畝,經過精心的培育,從今年4月底開始,順利進入開花季節,乾花到市場上賣6800(每斤)。

隨著效益的逐漸顯現,貴州西城秀樹農林有限責任公司搶抓機遇,共流轉了4000多畝林地,正在著手進一步擴大規模,屆時,野生種植鐵

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望安高速

皮石斛年產值可達3億元,輻射帶動農戶可達700戶以上,此外,還可帶動相關觀光旅遊的發展。

安龍金銀花

安龍金銀花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08年,安龍縣已種植金銀花14萬畝, 2萬畝進入花期,產乾花460噸,創產值1840萬元。預計到2010年,安龍將有6萬餘畝金銀花進入盛花期,按現行價格計算,年可創產值6000萬元。僅此一項,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50元。

按一畝喀斯特山地可以種植70棵金銀花植株、每棵金銀花植株可涵養水分約200公斤計算,一畝金銀花可涵養水分14萬噸,20萬畝金銀花可以涵養水分280萬噸。安龍縣石漠化地區森林植被由原來的41%提高到70%,淨增了29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比過去下降45%,80%以上的土地石漠化得到進一步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地區徹底改變了過去的貧困面貌。大水井,這個曾經亂石橫生的石旮旯,如今滿山盡是綠色,煥發出勃勃生機。

2009年7月7日,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到德臥鎮大水井村調研石漠化治理工作,當了解到該村村民通過在深石山區種植金銀花戶均收入達到了2.4萬元後,王富玉高興的說,大水井村因地制宜,在深石山區種植金銀花,不但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路,還為喀斯特地區治理石漠化工作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和做法,這種模式在全省都值得推廣。

“家有千籠金銀花,不愁手中沒錢花。金花銀花吐鮮苔,五月花開幸福來。姑娘不願往外嫁,外省媳婦跑進來”。如今,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的大水井村民,口中傳唱的歌謠已經發生了嬗變,石旮旯裡種下的希望之花,已盛開成了朵朵致富之花、生態之花、幸福之花。

“靠山吃山,誰說這一方水土養不了我們這一方人?我們還要把金銀花種得更好,讓環境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能在這兒好好生活,好好享福!”這是大水井村人的心聲,也是安龍43萬幹部群眾的心聲。

安龍餌塊粑

本縣傳統食品,用特產粳米經浸泡、初蒸、冷卻噴水、復蒸後加工而成,形似江南年糕,但比年糕略大。安龍耳塊耙色白脂豐、柔軟適口,加糖或甜酒煮食,清香爽口;與肉絲、香腸或絨魚絲、牛乾巴爆炒,滋味純美。( 安龍縣)

安龍餌快粑就來自於黔西南安龍布衣族、苗族地區。採用本地特產優質“老紅香”晚米,該米米質特殊,天然純香,生長期較長,約在180天,並在秋高氣爽的時節成熟,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因此它的晶質特徵好,該米米質結構緊密,腹白度小,透明度較大,富有光澤,煮熟的飯吃起來,質地細膩,粘稠適中,鬆軟可口,它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比較豐富,就是產量低,在當地屬米中之王。 該產品經過祖輩傳統工藝,借現代工具精製而成。 無任何色素、防腐劑等。其食用方便,可(炒、煮、油煎、烤)等方法食用,煮後柔軟細嫩,光滑爽口,香氣怡然,風味更是獨具特色。

安龍有“大米之鄉”的美譽,其美譽的來歷不單是因為這個地方大米的產量高,同時也因為這裡出產的大米有區別於其它地方的香味。聰明勤勞的安龍人用當地的大米做成的美食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餌塊粑屬於數一數二的特產美食。

“餌塊粑”是用安龍特色的本地晚米作原料,通過精心加工而成,在安龍有著悠久的歷史,逢年過節打“餌塊粑”已成為安龍縣廣大群眾的一種傳統習俗,除部分耗時費力的工序已改用機器而外,其它工序都保持著傳統的風格。安龍特產的大米經過浸泡搓洗之後,再進行蒸煮,然後通過機器加工,便形成了熱氣騰騰的耳塊粑,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而今,“餌塊粑”已是安龍的一種特色美食商品,產品遠銷省內外,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安龍通草畫

通草是一種野生植物,出產於南盤江沿岸。通草質輕、細膩、雪白,易著色。早在清代,手工藝人就將它製作假花,近年在繼承傳統上又有創新,所制通草畫屏有山水、花鳥,配以鏡框,色彩鮮豔,典雅華麗。通草切片,每年亦大量外銷。


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冊亨茶油


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望謨板栗


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望謨火龍果


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安龍金銀花


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安龍白及


望安高速(望謨、冊亨、安龍)

安龍餌塊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