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制香方法

據陶谷《清異錄》記載,早在五代的時候,就有一位法號“知足”的有道高僧反對上層社會焚燻奢侈香料的作風,於是“但摘窗前柏子焚”。也許正是此舉開創了一代風氣,到了宋代,爐焚柏子,成了佛寺禪房與士大夫書齋當中流行的小景。

蘇東坡就曾經秋夜獨酌,“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獨酌》)。另外,趁桂花才開放三四分的時候,將花摘下,用熟蜜拌潤,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進行一個月的“窨香”程序,便得到了宋代文人所青睞的又一款時興香品。焚香之時,把一朵朵窨過的桂花放在香爐中的銀隔火板上,隨著炭火悄燻,桂花一邊吐香一邊慢慢打開,待到花朵完全開放,也是其花香散盡時。簡易制香方法

從樹上摘下柏樹子,用沸水焯一下,然後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陰涼處慢慢晾乾,就製成了東坡居士曾經焚過的“柏子香”;把香橙皮、荔枝殼、梨滓、甘蔗滓四樣廢棄渣料合在一起,卻可以誕生清新的“小四合”香丸;搗爛橘葉,與舊竹篾片一起密封在小罐當中,在火上長時間熱蒸,然後把燻入橘葉氣息的竹片當做香料,在香爐中慢炷,“其香清,若春時曉行山徑,所謂草木真天香”。

如果對傳統懷有深情,那麼不妨嘗試恢復這一樣樣樸素而又易制的宋人香品,讓中國人的書房裡重新迴旋起十二世紀的天香清氣。

原料:原料包括骨料,粘結料,香料等。 骨料組成香的主體,主要是木粉,要求沒有異味,就是不要有不好聞的味;細度一般在100目左右,無其它特殊要求。近來也有用其它植物粉沫的,如各種農作物桔杆,草粉等。或者是它們的組合。

傳統粘結料是榆樹皮粉,作用就是將骨料粘結在一起,使做出來的香結實,有彈性而不易折斷。榆樹皮粉的質量也不一樣。起作用的主要是樹皮中的芯皮,而外部的老皮不起作用。不含老皮的俗叫白榆粉,含老皮的俗叫紅榆粉。榆皮粉和骨料的比例,重量比約為1:1—1:2。由於榆皮粉數量有限,現代也有添加化學粘結劑的。

簡易制香方法

香料可以是多種天然香料,如檀香,沉香等。也可以有多種中藥中的香辛料,如八角,茴香等。近年來用的最多的是多種香精。很顯然,不同的香料,成本的差異是相當大的。市面上見到的絕大多數是用的各種香精。使用香精可以配出各種各樣人們喜歡的氣味,完全不亞於或者優於天然香料及中草藥香料,因為有的香精就是從天然香料中提練出來的。但是說到對人體的益處,比起天然香料和中草藥香料,恐怕就望塵莫及了。

最後需要的就是水了。嚴格的說水不能算作原料,因為水只是在制香過程中起作用,經晾曬、乾燥,去除水份後的香才能算作成品。但在制香過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和好的原料中,水的重量約佔40%—60%,因香的品種,制香的工藝,設備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簡易制香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