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來源 | 福建南大門官網

作者 | 黃家祥

攝影 | 許少球


漳州多山,其偉壯者有如龍蟠虎踞、象奔蛇騰,精巧者有如錦嶂翠屏、玉簪螺髻,山中亦不乏文物、傳說。餘因性之所好,前後遊歷過一些地方,惜皆淺嘗輒止,登臨次數較多的,要算家鄉詔安的九侯山了。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夕照九侯


世間有的事物,要想真正瞭解,需要悠長的時間,九侯山亦然。這座山,山上高崖處遺留有冰臼群,山下溪沙中掩埋著陰沉木,那漫山遍野的火成岩、花崗岩皆失去稜角,而山坑水崛裡又有海螺、海蝦的變種存活著,我曾為此困惑不已。這個謎團的解開,得益於今人地質考察成果。讓我約略知道,億萬年間,這一帶有過數度火山爆發、冰川覆蓋、海水淹浸。不唯如此,大自然還以其神功偉力,通過劇烈的地殼運動,拉伸擠壓出九侯山的險峰峭壁、裂隙峽谷、坍坑疊石,創造了縱橫交錯的山體格局。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九侯金蟾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大象石


得知這一切,當我再置身此山時,這裡發生過的一幕幕驚心動魄場景,就會在腦海中不經意地幻化出來,對歷經萬千劫難涅槃重生的九侯山,滿懷仰止之情。回頭再想想那些“山登絕嶺我為峰”之類的豪言壯語,看看那些以征服者自居的爬山人,便由欣賞轉覺淺薄、狂妄。

九侯名山古剎,自唐以降遊客絡繹。原先山的南面環水,由縣城乘扁舟,溯曲溪、過長湖方達巖嶺,清末縣人謝聲鶴詩:“有寺在雲間,往來溪一灣,風船無須槳,花港自通山。”可為印證。而今,則有康莊砼道直通山麓。作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規劃範圍也已擴大至62平方公里,予人們以新的發現與體驗。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天開日出


天造地設九侯山,猶如一篇佳作,頗具起承轉合之妙。在入口處,峭壁對峙,中夾一石,宛若巨闕,然又非人力可營造,難怪雲南參政羅汝芳要在石上題鐫“天開”二字。過此山門,沿一條林木掩映的磴道前行,又有月案山橫亙。於是,俗世的塵囂被隔絕在仙境之外。月案山對面是大石峰,千年古剎九侯禪寺依山勢、逐泉流坐落於大石峰半腰。該寺坐北朝南,面積400平方米,祀三寶佛及十八羅漢。重簷懸山頂建築,正中為門樓、拜亭、正殿,東西兩側,隔著巷道各有廂房6間。寺前池中蓄著松澗泉活水,水上立一尊高8 米持淨瓶的漢白玉觀音像。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松澗泉


這一帶屬傳統景區,疊石飛泉,鳴禽深樹,境地清幽。除禪寺外,還有天開門、棋盤石、五儒書室、松澗泉、羅漢洞、鯉魚石、天然橋、月案山、望海臺、雲根、三寶石、花瓶石、福勝巖、飛來寺、茶園、風動石、牛眠石、香爐峰,以及“三合樹”、“陰陽樹”、“丁字樹”等,可觀可賞。明季詔邑進士沈起津《九侯十八景》詩云:“風動花瓶月案開,天門羅漢佛飛來。五儒人去棋盤古,三寶殿空松澗洄。瀑布泉中鯉躍浪,天然橋畔牛眠苔。香爐煙透雲根裡,霧鎖茶園望海臺。”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風動石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花瓶石


筆者查閱前人詩文,其遊蹤大抵囿於這一帶,而此處充其量只是景區的前庭。造物主顯然不願將奇險深秀的堂奧之地輕易示人,它以陡峭的石巖、茂盛的灌木封鎖了路徑,似乎在等待什麼。時值昇平盛世,經過這十多年的開發,可供遊覽的大為拓展,過去到不了的景點,已履險如夷。

九侯山奇水秀,峰洞泉巖皆有可觀處。天柱峰、大石峰、獅峰、鷹峰和望海峰、高山峰、香爐峰、菩薩峰、螺子峰諸峰,峰體乳白,各逞姿態,雲煙繚繞,凌霄插漢。諸峰之間疏密有度、高下錯落。山間巨石或立或臥,相依相傍,層層疊疊,形成眾多天然洞穴,如六祖洞、羅漢洞、松澗洞、福聖巖和五儒書室、和尚洞、陳吊洞等,中空可容數十數百人。峽谷隨山勢迂迴曲折,長流不息的泉水潛流於亂石間,石下叮咚的泉聲與林中啁啾的鳥嗚相應和。雨天水勢陡漲,湍流在禪寺旁形成三疊瀑,聲聞數里。山間多奇形怪狀的岩石,呈現各種惟妙惟肖的造型,棋盤石、鼓石、牛眠石、鯉魚石、觀音石、花瓶石、風動石、雲根石、三寶石和花薇石、蒸籠石等,巧合天成,鬼斧神工。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五儒書室


這裡處於高山、大海的過渡帶,山海氣流交會盤桓,加之其間溝壑縱橫,林木蓊鬱,故易形成局部小氣候,朝姿晚容、雨天晴日各具其趣。春季暖溼空氣升沉飄浮,霧靄有時嫋如輕煙、薄如羽衣,有時翻卷如波如濤;夏季多雲雨,有時一片烏雲自遠處奔湧而來,雲下落雨,雲外放睛,待雲收雨霽,間或現出美麗的彩虹;秋季雲淡風清,旭日朝霞染紅了峰谷,傍晚,暮陽欲墜未墜,象大紅燈籠掛於樹梢;冬季寒風吹過,山野變得色彩斑斕,樹葉在風中發出清脆的音響。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一線天


九侯山作為佛教聖地,唐代就有僧人置內舊巖持戒修行,宋紹興間新建禪寺佛殿於大石峰,以後屢經重修擴建。宋五臺山第九代祖思齊、元得道高僧無礙等,相繼住錫主持,於今仍有僧眾守護著這方梵林淨土。禪寺香火頗盛,筆者每次到此,總能看到遠近善男信女前來進香禮佛。由宋至清,亦有一些道家人士到此結廬修煉,而今道士杳然,只有煉丹爐、指南碑存焉。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黃道周《洗心之藏》


歷史上,眾多文官武將、學者墨客慕名而來,為此名山古剎題勒近30處摩崖石刻,留下200多篇詩詞文賦,以及不少的遺物、典故。唐開元間,“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貶任懷恩縣尉巡遊至此。南宋時,理學宗師朱熹為避禍寄寓於此,所題“西齋”墨寶尚在。明末,大儒黃道周前來講學參禪,禪寺懸有其“洗心之藏”題匾。詔籍先賢如陳景肅、沈子真、陳汶輝、胡文、沈鈇、沈起津、謝琯樵等,因隱居、遊歷、治學、研藝之故,亦與侯山結緣。侯山不但有儒雅之風,而且有剛烈之氣。唐永淳間,聖王陳元光臨幸九侯,於松澗泉磨劍試石。元初,陳吊眼兄妹率義軍據山抗元,在湖內全殲強虜。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烏山紅色根據地的前哨。

凡塵俗世覓仙居——九侯山遊記

九侯禪寺


千載儒釋道,百里山水樹,值得一提的還有樹。九侯山的林木,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為對付革命武裝縱火焚燒,解放後因大鍊鋼鐵又遭到砍伐,古木倖存者無多,殊為可惜。好在近幾十年封山育林,植被已然恢復,為大山平添了鮮活色彩和靈動氣息。漫步其間,但見春夏花繁錦簇綠海盪漾、秋冬果實掛枝霜林斑斕,於我亦是一種享受。

朋友,去親近山吧!它能愉悅您的身心、強健您的體魄;會引導您尋找詩情畫意,告訴您一方的歷史、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