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終生都穿旗袍,僅一次改穿平民化的漢族服裝竟是最丟人的一次

看慈禧太后的老照片,可以對清代的旗袍有較直觀的印象。慈禧晚年的形象,卻依然雍容華貴。她的旗袍不同凡響,繡著繁複的花鳥圖案,而且鑲嵌金邊。袖口和下襬都呈喇叭狀。慈禧雖未像武則天那樣正式稱帝,但掌握政權達四十八年,實際上已相當於女皇(或女太上皇)。她垂簾聽政時所穿的這一身禮服,恐怕算所有旗袍中最尊貴的一件,多多少少帶有"龍袍"的性質。在那風雲變幻的半個世紀裡,大清的江山是由一襲旗袍所控制的。旗袍啊旗袍,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慈禧終生都穿旗袍,僅一次改穿平民化的漢族服裝竟是最丟人的一次

慈禧終生都穿旗袍。惟一一次改穿平民化的漢族服裝,是八國聯軍兵臨城下,十萬火急,慈禧只好化裝成農婦(怕被追兵發現),去西安逃荒要飯去了。那一路上悽風苦雨,慈禧不僅披著老棉襖,而且吃了窩窩頭。吃膩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爺",居然還覺得窩窩頭是天下頂好吃的東西;事後還宮時曾令御膳房仿製。她是否還覺得旅途上的老棉襖,要比宮廷的黃緞袍更實用更溫暖呢?而旗袍本身的價值並未因之貶低。恐怕因為慈禧太后穿過,它所隱藏的皇家之風、王者之氣,或者說貴族格調,似乎至今尚未完全湮滅。

慈禧終生都穿旗袍,僅一次改穿平民化的漢族服裝竟是最丟人的一次

“做女人難,做獨身女人更難,做出了名的獨身女人,難上加難!”其實這三項條件,也被一百多年前的慈禧太后集於一身,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以後,作為其遺孀的慈禧也基本上算獨身女人了,垂簾聽政,大權獨攬,實際上相當於大清帝國的女皇。慈禧太后在西方也出名了。若論名氣與地位,她在古今中國女人中算一流的,恐怕只有武則天跟她旗鼓相當。只不過她的名聲不太好,遭後人唾罵。想比之下,慈禧具有政治的睿智,剛毅的性格,果斷的決策天賦和牢固控制政權的能力。她具有能影響人際關係的典型女性魅力……但不管怎麼說,她畢竟是個愚昧、頑固的女人。在中國那個存亡悠關、面臨西方挑戰的半個世紀內,她阻礙了國家的發展。”

慈禧終生都穿旗袍,僅一次改穿平民化的漢族服裝竟是最丟人的一次

作為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慈禧太后在北京城裡作威作福。頤和園就是她下令修建的,也一度成為其私家花園。僅此一舉,就挪用了二千四百萬兩白銀的海軍軍費。也許是作為回報吧,昆明湖畔還停泊了一條兩屋樓高的石舫,供太后遊園賞景時登臨,彷彿視察了大清帝國的海軍。這本身就是個絕妙的諷刺。

慈禧終生都穿旗袍,僅一次改穿平民化的漢族服裝竟是最丟人的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