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快樂,需要靠放棄獨立思考來換取,你願意嗎?

人的快樂,需要靠放棄獨立思考來換取,你願意嗎?

《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是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創作的長篇小說!


故事設定的時間是公元26世紀左右,(福特紀元632年,即遙遠的未來2532年)那時的人類已經把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尊為神明,並以之為紀年單位,它的元年(1908年)是從福特第一輛T型車上市那一年開始算起。


這時的人類社會。它是世界性國家,被稱之為“文明社會”,之外還有“蠻族保留區”,由一些印地安部落居住。


“文明社會”裡物質生活十分豐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人們接受著各種安於現狀的制約和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被標準統一化,人的慾望可以隨時隨地得到完全滿足,享受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然而在機械文明的社會中卻無所謂家庭、個性、情緒、自由和道德,人與人之間根本不存在真實的情感,人性在機器的碾磨下灰飛煙滅。

人的快樂,需要靠放棄獨立思考來換取,你願意嗎?


人被統一生產,分為不同的階層。從出生到死亡都受著控制。阿爾法(α)”、“貝塔(β)”、“伽瑪(γ)”、“德爾塔(δ)”、“厄普西隆(ε)”五種“種姓”或社會階層。阿爾法和貝塔最高級,在“繁育中心”孵化成熟為胚胎之前就被妥善保管,以便將來培養成為領導和控制各個階層的大人物;伽馬是普通階層,相當於平民;德爾塔和厄普西隆最低賤,只能做普通的體力勞動,而且智力低下。


每個人都如流水線的產品一般在出廠前就已經設定好了各種的程序和部件。沒有個性,沒有糟糕的情緒情感,衣食無憂,安家樂業,如果偶爾還有什麼不快樂,沒關係,來一劑“索瑪”,就如墜仙境一般。


看上去,是否覺得恐怖呢?可是,我們幾千年的人類發展進步,追求的難道不是這些嗎?經濟發展,生活富足,社會穩定,無憂無慮,開心快樂……一切都有了,唯一的是失去了自由。


社會在快速的發展,但是實在難以說人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我們也如美麗新世界裡的人一般,我們知道的太多,感受的太淺,我們失戀一場也許只要一個月的時間,所謂的刻骨銘心早已不知是什麼東西。沒有深刻的體會到失去、悲傷和痛苦,又怎能擁抱幸福、喜悅和快樂。

人的快樂,需要靠放棄獨立思考來換取,你願意嗎?

高更的畫


我們行的太快,把靈魂遠遠的甩在了身後,我們瘋狂的攫取,以為可以從中得到滿足、自由和所有,豈不知我們越來越如行屍走肉一般,不知什麼是現在什麼是明天,物慾縱橫屍橫遍野中,到處是孤魂野鬼!


也許,我們仍會在午夜夢迴,夜深人靜時,還會如哲人一般的思考,但轉瞬即逝就成了譫妄夢魘,天亮了,一切在飛速旋轉,我們又丟下靈魂,開始微笑如鬼魅。


作為人,我們其實總想要去衝破一些樊籬桎梏,想要內心的解放和最終的自由,但沒有幾個人能夠得到這個最終的解放和自由,也許正因為此,我們才會念念不忘,執著不已。同時,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我們又願意什麼都幹!


人的快樂,需要靠放棄獨立思考來換取,你願意嗎?


當你每天都幸福得暈眩時,為什麼還會需要畢加索或者莎士比亞?文學藝術往往是為了表達衝突,超越痛苦,那麼,在一個衝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裡,文學藝術也就變成了社會的“闌尾”。

——《美麗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