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地位如何?莫斯科還有斯大林雕像嗎?

小龍蝦148499353


莫斯科基本上沒有斯大林的雕像了,除了他的墓前。曾經有機構,在一些前蘇聯城市的中心廣場,樹立了一尊斯大林的雕像,但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差點釀成衝突,致使最後,不得不將其移到私人花園。

斯大林去世不久,新登臺的赫魯曉夫,即開始了一系列去斯大林化運動,力圖改變斯大林的政治體系,消除斯大林的影響。不光蘇聯,還包括東歐國家的城市,如柏林、萊比錫、華沙、布達佩斯、布拉格,斯大林的雕像或紀念碑,被摧毀或者被新的塑像取代。

去斯大化的高潮或標誌性事件,一是斯大林格勒,改回原來的名字伏爾加格勒。二是1961年10月,斯大林的遺體被從列寧陵墓中移了出來,葬進了克里姆林宮牆外的紅場墓地,沒有儀式,沒有新聞報道,墓碑上也只簡單地刻了斯大林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直到1970年,斯大林的墓碑上,才又加了一尊半身雕像。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兩起事件,也是當代蘇聯歷史的轉折點。1953年斯大林逝世,屍體進行了防腐處理後,被放在一具水晶棺中,與列寧的遺體並排放在一起,供人參觀瞻仰的。

接替赫魯曉夫的勃涅日列夫,終止了去斯大林化,試圖重新講述斯大林的傳奇,部分恢復斯大林時期的體制,但在國際和國內都遭遇猛烈的批評。隨後的蘇聯及俄羅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雖然不像赫魯曉夫那樣堅決地支斯大林化,卻也持批判態度。

蘇聯解體後的混亂期,許多人開始懷念斯大林統治下的社會穩定和秩序。一些民族主義者,重提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如何獲得二戰勝利,帶給國家民族自豪感和國際影響力。普京上臺後,強調絕不能讓俄羅斯,重新回到那樣的黑暗、絕望境地。

但是近些年,在俄羅斯普通老百姓心有,斯大林的形象有所提升。在一次全國性的民意調查中,斯大林排在俄羅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前3名。2017年,46%的受調查者,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給予斯大林十分正面的評價。


世界真的很大


有的人活著,但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每個國家從剛開創基業,到謀求發展,都要經歷很多領導人,有的國家甚至要經歷幾種機制的更替,才能發展為今天的樣子。

在蘇聯的歷史上,有一段時間,被牢牢地刻上了斯大林的印記,甚至被稱為斯大林模式,簡單點說,就是高度集中。 在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對國家亂局的穩定和發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當國家戰爭勝利獲得穩定後,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卻反而使得國家的矛盾越來越明顯,甚至於後來蘇聯的解體,也與斯大林當年確定並強化下來的模式也有著絲絲縷縷的關係。

後人對於斯大林的評價,褒貶不一,愛者恆愛,恨者恆恨,這麼多年過去了,俄羅斯人民對於斯大林的評價到底是如何呢?

現如今的俄國,國家內已經鮮有斯大林的雕像出現。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人在前蘇聯的一些城市裡想要建立斯大林的雕像。卻未曾想到遭遇了大規模的遊行和抗議,沒有辦法,這個雕像最終也只能搬去了私人的花園裡。

斯大林從被封聖到被趕下神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赫魯曉夫的上臺。赫魯曉夫上臺之後,便開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大力消除斯大林留下的痕跡,刻意淡化他的影響。

於是,當時在許多城市裡,斯大林的雕塑也都被新的代替,或者是直接被拆除。當時也有幾個關鍵性事件,其一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被直接改回了伏爾加格勒,還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斯大林的遺體直接被遷移到了另一個地方,從列寧陵墓搬到了紅場陵墓裡,既沒有任何儀式,也沒有新聞公告。


在斯大林的小小墓園,沒有任何裝飾,只是在墓碑上簡單地刻有斯大林的生卒年月。一直到了1970年,才在墓地上為斯大林加了一座半身雕塑,這座不起眼的小塑像,也是目前莫斯科市僅存的斯大林塑像。到了後來的勃列日涅夫時代,他曾經試圖部分復辟斯大林的管理體制,卻遭到了來自不同方向一致的批評。戈爾巴喬夫時代對斯大林的批判也同樣很猛烈。

在蘇聯的後斯大林時代裡,總體來說,由於歷任領導人的干涉和引導,斯大林並不受人們的歡迎。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的意識形態逐漸開放, 人們對過去所發生的事情的思考角度也越來越全面,對斯大林的個人評價反而有了上升趨勢,大家普遍公認的一點就是,沒有斯大林領導的偉大的衛國戰爭,整個俄羅斯都不會有好結果。

在斯大林的事情上,從葉利欽開始,便提出要正視斯大林,而不是一味地否認和妖魔化。普京也提到過斯大林,他說不正視斯大林對俄羅斯的影響,以及從各個方面妖魔化斯大林,這都是對俄羅斯歷史的不尊重。

這個說法讓俄羅斯的民眾也開始重視和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思考斯大林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影響。

再來看看現在,在08年對俄羅斯最偉大的人進行評選的時候,斯大林是民眾選出來的第三名。甚至在有一次的民意調查中,斯大林的票數直接超過了列寧位於第一位,這樣的改變也是足夠令人吃驚了。

下圖中,國民中,對斯大林的讚賞率達到了32%。

在這些民意調查中,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認為斯大林其實為俄國的歷史發展是做出過很大的貢獻,是值得讚揚和尊重的。 這樣的想法歸根結底是現在的意識形態和思想都在慢慢地進步,人們也開始正視歷史。

總體來說,俄羅斯人民對斯大林評價已經比較公允,其實是一件好事,能夠更加公正公平地看待和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只有這樣,正視自己國家的歷史發展過程,也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國家。

不能正確認識過去,如何奢談展望未來?人民的眼光,歷來現實。


歷來現實


斯大林,俄羅斯的雄主,從農業國邁向工業國、蘇聯大國夢、衛國戰爭的勝利,這三個標籤隨便一個都能讓俄羅斯人對斯大林給予正面評價。但是因為戰爭罪行、大清洗、西方的妖魔化、蘇聯內部的鬥爭,使得斯大林的聲譽譭譽參半,特別是從赫魯曉夫的批判和戈爾巴喬夫的去斯大林化,使得斯大林相關的內容一度被禁止,名字被抹去。

圖為勝利博物館內的斯大林雕像。

特別是上個世紀斯大林被挪墳,各地雕像倒下,基本被邊緣化了,不過隨著俄羅斯的思想方式和意識形態的變化,從葉利欽開始對斯大林重新思考和評價,俄羅斯民眾也意識到一位打敗納粹的民族英雄應該得到尊重,特別是2017年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採訪普京時,正色說道:妖魔化斯大林就是攻擊俄羅斯。普京顛覆了上世紀對斯大林的評價,俄羅斯在正視斯大林。

2017年的俄羅斯歷史名人榜,斯大林打敗普京和普希金,高居榜首。

在民間,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在全國評選最偉大俄羅斯人時,斯大林位列第三;2017年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55%的俄羅斯人認為斯大林是俄羅斯偉大的領導人;俄羅斯列瓦達民調中心的結果顯示,俄羅斯最傑出歷史人物,斯大林排第一,列寧只排第三。

1961年被挪墳後的斯大林墓非常簡陋,只有名字沒有任何介紹和頭銜,墓用混泥土澆築,赫魯曉夫下臺後才加以修葺。

上個世紀斯大林雕像基本全被推倒,有些倒了再建,建了又倒,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斯大林雕像被重新豎起來,從斯大林的家鄉哥里開始一座座雕像豎起來,比如2015年反法西斯70週年特維爾州博物館立的斯大林銅像,上面寫著國防委員會主席、最高統帥斯大林。但目前莫斯科只有斯大林墓有座雕像,城內其它地方沒有。


圖文繪歷史


約瑟夫-斯大林是革命導師列寧及列寧主義的繼承者和接班人。

領導
蘇聯三十年,經歷了蘇維埃初創時面臨的艱難時期;指揮了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全面勝利的幾大戰役;領導了戰後的蘇聯全面崛起。

世無完人,斯大林也不例外,對其一生功過,一般較公允評價為七三開。長期在中國的莊重場合,馬恩列斯畫像是並排的,說明中國對斯大林是肯定的。

而赫魯曉夫一上臺,全面否定斯大林,全面清算斯大林,這不僅偏頗錯誤,更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使蘇聯人的思想信仰陷入混亂,最終導致解體。

一,功:把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蘇維埃俄國變成了一個工業、科技、軍事強大的蘇聯。


尤其是衛國戰爭時期,做為最高統帥,凝集了全民的抵抗力量,最後得以擊敗法西斯,避免了亡國之禍,斯大林功不可沒。

二,過:武斷個人迷信,殺戮過重。一次次的大清洗,不知冤殺了多少無辜的人。尤其是蘇德開戰前,蘇高中級將領被清洗近一半,才有了戰爭之初納粹一路狂掃,逼近莫斯科僅2O餘公里。

三,反思:內部鬥爭,西方的妖魔化,一度使斯大林譭譽參半,塑像被推倒,墳墓被移走。從赫魯曉夫的大批判到戈爾巴喬夫的去斯大林化,使斯大林的有關內容均遭禁止,名字統統抹去。

沉靜下來的俄羅斯人十餘年來一直在反思,一位領導蘇聯人民打敗了納粹的民族英雄應該受到尊重,不容再予貶低。儘管他在莫斯科的塑像僅墓前有一座,但在他的故鄉及其他地方正一座座被豎起。

2017年俄羅斯民調顯示,55%的人認為斯大林是俄羅斯最偉大的領導人。同年在民調評選俄羅斯歷史上最傑出人物時,斯大林排第一。普京總統2O17年接受美國導演專訪時更嚴正警告:誰再妖魔化斯大林,就是攻擊俄羅斯!


晚亭與落霞同暉


筆者在網絡上搜集了一些俄羅斯人對歷史人物評價的數據,這些數據基本能反應出當前俄羅斯人對斯大林的基本看法。

根據2018年一份“誰是本民族最優秀的人”問卷調查,斯大林排名第一,支持率為38%,緊隨其後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34%、俄羅斯文學家普希金34%、列寧32%。

另一份關於“對斯大林的看法”的問卷中,有“尊敬”、“鄙夷/厭惡”、“同情/同理心”、“不關心”等多個選項。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尊敬”,32%的受訪者選擇“尊敬”;第二是“不關心”,22%的受訪者選擇“不關心”;12%選擇“厭惡/鄙夷”,10%選擇“同情/同理心”。

從上述民意測驗中就能看出,俄羅斯民眾對斯大林的評價是中性甚至積極的,這主要是源於俄羅斯人認可斯大林在衛國戰爭中的貢獻,但對斯大林的殘暴內政政策也有清晰認識。

俄羅斯各地均有斯大林的雕塑或銅像。在莫斯科的Fallen Monument Park中多尊斯大林塑像,在莫斯科Kremlin Wall Necropolis斯大林陵墓、衛國戰爭紀念館中也有其半身塑像。


波羅的海之月


過去到處都建斯大林雕像,斯大林同志像掛得太多,到處都掛,並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也並不能表明蘇聯人對斯大林同志的尊重。所以後來在赫魯曉夫同志的帶領下去掉斯大林雕像和照片也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進步,體現有蘇聯特色的社會主義。


鯤鵬展翅1226


一個強人領導為了國家利益會得罪一部分人很正常。斯大林但確實創建了一個世界上龐大的帝國蘇聯。沒有一定的領導才華是無法成功的。斯大林死了。蘇聯也死了。不問其政治功過。也是歷史上不可否定的一代梟雄!


皖山農夫38


目前俄羅斯社會對斯大林和斯大林主義的評價可謂千差萬別,正面的、負面的;主觀的、客觀的;從政治、社會心理、歷史、哲學各個角度發表不同的見解,在這裡無法一一贅述。我們只選擇有比較意義的正反面觀點作為切入點來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有代表性的正面觀點主要是:

1.斯大林主義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俄羅斯社會對於衛國戰爭的勝利一直保持著比較公允的肯定態度,現在更是如此。十月革命勝利之後的蘇聯,外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干涉,內有鄧尼金等部的叛亂,戰爭陰影始終如影隨形。思想上的備戰思維、經濟上國防建設的優先發展、有利於把握戰機和迅速決策的高度集中的政權形式等作為突出特點的斯大林體系,保證了戰前和戰中軍隊和前線的武器、彈藥、糧食和燃料的供應,贏得了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等標誌性戰役的勝利,使蘇德戰場和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哲學博士、作家阿·阿·季諾維也夫2005年5月在發表於《自由思想》上的《我的時代》一文中指出:“斯大林的領導集團清楚地知道戰爭不可避免,清楚地知道誰是敵人……我相信,沒有任何領導集團,沒有任何社會政治戰略能像斯大林的領導集團和政治戰略一樣成就非凡。”直到現在,那些親歷過戰爭的老戰士,甚至包括瞭解蘇聯歷史的年輕人都給了衛國戰爭以極高的評價。他們認為,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蘇聯既在科學、技術和工業領域完成了巨大的飛躍,又保證了作戰部隊的武器裝備供應,沒有任何一種社會體系能做到這一點。衛國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激發了蘇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熱情,使蘇聯經濟在戰後十幾年內奇蹟般地恢復和發展起來,使蘇聯的威望空前提高。60年後的今天,對衛國戰爭勝利的記憶仍能勾起對往昔充滿敬意和自豪的懷念。它像一支強心劑,給舉步維艱的俄羅斯社會注入了力量和希望。

2.斯大林主義建起了強大的國家



“империя”(帝國)、“держава”(強國、大國)等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作為消極詞彙存在的,近幾年來它們迅速變成使用頻率較高的積極詞彙,在各種媒體中頻頻出現。這一語言現象表明了某種民族心理的變化,向來以大為美的俄羅斯民族,在社會劇變的切膚之痛中追憶著斯大林時代國家的強大;在尋求民族復興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強大國家給人帶來的安全感和信心。2003年3月俄羅斯《導報》刊載了一篇題為《俄羅斯人懷念斯大林時代》的報道,其中的一項社會輿論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對斯大林時期建立的強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優惠的教育、住宅、醫療制度表示肯定。2004年第1期《社會輿論導報》刊載的題為《社會輿論中的未來歷史框架》一文中,列寧和斯大林分列俄羅斯公民眼中最偉大的十位人物中的第一位和第三位,究其原因,無非是蘇聯時期國力強盛,人民安居樂業。2000年年初特列奇雅科夫撰文提出,俄羅斯應當再次成為偉大的強國是俄羅斯民族思想的主要內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的俄羅斯社會,愛國主義、強國夢是和斯拉夫主義以及表現為大國沙文主義的民族主義情緒糾纏在一起的。對斯大林時代的懷念在某種意義上跟這一點也不無關係。

3.斯大林主義體現了俄羅斯的民族精神

寒冷嚴酷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佔世界陸地面積六分之一的廣袤國土造就了俄羅斯人既暴烈又堅韌不拔的秉性和氣質。這種沉澱在民族性格和氣質當中的東西日漸演化成為典型的俄羅斯民族精神。斯大林主義正體現了這種精神,在戰爭年代它是博大的胸懷和戰無不勝的勇氣,而今天,它是強大俄羅斯的象徵,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它是“工業化”,是“強大軍隊的創建”,是“對法西斯的勝利”,是“強大聯盟的陣營”,是“蘇聯的衛星和核武器”。此外,出身于格魯吉亞的斯大林,以異族人的身份也喚起了那些非俄羅斯族人民對偉大蘇聯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斯大林主義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俄羅斯人深刻地懷念著斯大林時代良好的道德教育以及由此產生的和諧、高尚的道德生活圖景。蘇聯人誠實、互助、為祖國服務的道德品質和道德風貌與今天俄羅斯空虛、墮落的社會道德狀況形成鮮明的反差。為了重新尋找回迷失的道德精神世界,應俄羅斯國家杜馬、俄聯邦政府、各聯邦組織、俄聯邦各主體、社會各界的共同建議,俄羅斯聯邦政府於2001年和2005年制定並頒佈了《俄羅斯聯邦2001—2005年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綱要》和《俄羅斯聯邦2006—2010年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綱要》,進行科學的、而非宗教的愛國主義道德教育。新出版的反映斯大林時代的著作,也成為道德教育的讀本。哲學博士弗·德·卡爾達紹夫就把葛利高裡·拉夫列契耶維奇的《偉人斯大林》一書稱為價值無法估量的著作,因為它是對青年進行英雄的愛國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資料。實際上,很多俄羅斯人只是厭惡生硬、空洞的道德教育形式,而不是道德品質本身。而且他們也無法否認,正是斯大林時代官方正式的道德宣傳和教育才逐漸培養起蘇聯人真正的道德情感,並確實漸漸內化為人的道德品質,否則根本無法解釋衛國戰爭的最終勝利和社會的飛速發展。


負面評價大致歸納為如下兩點:

1.個人崇拜和強權統治



半個世紀前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以“秘密報告”的形式結束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這之後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和強權統治幾乎成為所有批判的矛頭所指。極度的個人崇拜在以後的數十年內確實沒能重演,但不能說沒有留下痕跡。今天從總統普京重寫俄羅斯歷史的雄心中,從他對蘇聯時代毫不掩飾的懷念中,人們似乎感到一種隱隱的擔憂,他們害怕“歷史的倒退”,害怕“重回過去”,討厭當權者不顧人民意願以自己的權力為人民決定一切。所以在這股重新評價斯大林、斯大林主義的思潮中,反對意見也更為激烈。在年初舉行的“無法擺脫的過去——紀念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發表50週年”的圓桌會議上,俄羅斯亞博盧集團主席、經濟學博士戈·雅弗利斯基指出:“20世紀曾經存在過兩種駭人聽聞的體系——法西斯納粹主義和斯大林的布爾什維克主義。”還有人形象地把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比作田間的“刺飛廉”,條件發生了變化,它們也會隨之瘋長起來。


2.官僚主義

不可否認,官僚主義在俄羅斯社會還是大有市場的,它滋生了許多社會問題,包括大大小小的腐敗問題。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斯大林體制遺留的不可克服的缺點,它像一張“千層餅”,大小官員被古怪又有序地安置在裡邊,操縱著人民和人民的意識。很顯然,將由國家現存體制的弊病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矛盾全部歸罪為斯大林主義的意見在俄羅斯社會還是很有代表性的。

目前莫斯科只有斯大林墓有座雕像



上個世紀斯大林雕像基本全被推倒,有些倒了再建,建了又倒,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斯大林雕像被重新豎起來,從斯大林的家鄉哥里開始一座座雕像豎起來,比如2015年反法西斯70週年特維爾州博物館立的斯大林銅像,上面寫著國防委員會主席、最高統帥斯大林。但目前莫斯科只有斯大林墓有座雕像,城內其它地方沒有。


27羅馬假日


西方顛倒了的歷史,西方勝利!因為西方的政治,準確認定“斯大林”!在社會各個領域,一群西狗助陣 :攻 ! ——斯大林已經死了,無口可辯!只好任由西狗去說! 西方,藉著強大的宣傳機器,聲大夾惡!在宣傳上,贏!是肯定的! 試想,在蘇美力量相當的時候,能有這種情況嗎?


用戶5941550705


一提蘇聯,老一輩人就知道傻大黑粗。

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較,蘇制漏由繼電器15毫安動作,比利時為7.5毫安動作。蘇聯人對人的生命不值錢。

對人權、人的生命,自由與民主,人的價值觀等等,兩種制度,兩個世界,看法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