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鶴堂的搭檔周九良說不能一味迎合觀眾,為何觀眾反而為其叫好?

李松


因為周九良硬件配置特別高,自古以來玩樂器的人情商都高,而且周九良玩的還是三絃,那麼的高大上。

周九良師從鬍子義先生,鬍子義先生是著名弦師胡宗巖先生之子。九良在傳習社就是超級優等生,老郭對他的期許是代替郭鶴鳴,成為德雲樂隊的主力,周九良不負眾望,在聲樂方面表現了極高的才華,甚至還能用三絃彈小蘋果這些流行樂。

周九良的性格真的偏古板,別看年齡不大,但老成到像四十歲的人,郭德綱也這麼砸掛過他。他比較喜歡一板一眼的演出,不愛劍走偏鋒,所以早前會出現不搭理孟鶴堂,不接話的情況,粉絲說他是“性冷淡風格”,其實就是有點小情緒,不愛看搭檔這種風格。

他從來就不願意迎合觀眾,一直都是大膽喝止那些搗亂的粉絲。說實話,如果當初老郭把他送給高峰做搭檔,九良老師應該會幸福到死,因為他真的不愛走娛樂路線,但他跟孟鶴堂這一對搭檔,是預定了往娛樂路線發展的。他偶爾表現出來那種迷惑和不滿,結果都被粉絲的瘋狂接納所化解了,所以他也認命了,只希望守住底限,不去徹底迎合就行。

所以抱著演員“寵粉”,想買票看賣腐的人,還是別指望了,至少九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


鹹魚茶館


孟鶴堂和周九良一直很冷靜

孟鶴堂和周九良這對相聲演員自從去年奪得《相聲有新人》冠軍以後越來越火,以二人為主的“相聲有新人”系列全國巡演都是一票難求的狀態,春節期間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既跟隨師父郭德綱在天津省親演出,又參加了山東衛視、東方衛視、天津衛視、湖南衛視等多臺春晚和元宵晚會,絕對的德雲社當紅炸子雞。

難能可貴的是二人在這股熱潮中一直保持著冷靜的頭腦,沒有在粉絲的追捧中迷失自我,依然在堅持說著自己心目中的相聲,向著自己設定的目標砥礪前行。


我想孟鶴堂和周九良之所以能夠這麼冷靜,主要得歸功於周九良;孟鶴堂可能偶爾還會有那麼一點小驕傲的情緒顯現出來,但很快就會被周九良拉住;周九良一直被粉絲們稱之為“冷淡型捧哏”,在臺上的冷靜程度異於常人,常令人感覺他是真的冷淡,還是懶癌發作了。年紀輕輕的一個小青年,怎麼可以在舞臺上如此冷靜,這份成熟實在和他的年齡不相符!正是由於周九良的這份成熟,孟鶴堂在臺上放飛自我時才不至於飛的太高而拉不回來。


孟鶴堂和周九良把粉絲和觀眾分的很清楚

孟鶴堂和周九良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達了想把粉絲轉變為觀眾的理念;在二人的心目中,粉絲就是全國各地追著他們跑,聽閒白為主,相聲為輔的鐵粉;粉絲看得更多的是人,而不是作品,把相聲演員當著愛豆一樣的追,這已經超出了孟鶴堂和周九良二人的認知。孟鶴堂和周九良清楚的知道,粉絲只是觀眾中的極少數,大部分觀眾還是來聽相聲的,看的是作品,所以他們希望把粉絲都變成觀眾,希望大家多看作品,少關心舞臺之外的事情!


在採訪中,周九良甚至直言不諱的表示,一味的滿足粉絲的要求,自己的路只會越走越窄。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周九良在舞臺上對粉絲大喊“來一個”的呼喊聲無動於衷,甚至還有“就不”這樣的硬懟,著實令人嘖嘖稱奇,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定力!


令人又愛又怕的相聲圈飯圈化

這兩年飯圈文化已經逐漸的佔領了相聲圈,為相聲圈帶來了大量的新鮮元素,比如應援、打榜等新玩法,客觀上擴大了相聲演員以及相聲這門藝術的影響力,為相聲行業吸引了更多的關注;所有的相聲演員都應該敞開心扉,擁抱這種變化,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現在張雲雷、孟鶴堂、郭麒麟、張鶴倫、張九齡、王九龍、秦霄賢等人的粉絲團都已具備明顯的飯圈特徵,發展勢頭良好。



在飯圈文化逐漸流行到相聲圈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相聲演員倔強的拒絕這一新元素,比如岳雲鵬,他的官方粉絲團就曾公開聲明,絕不搞應援那一套,只做單純的相聲粉絲,稱得上是德雲社各大粉絲團中的一股清流。

孟鶴堂和周九良雖然在接納飯圈的紅利,但是有一種又愛又怕的心態;他們既需要這樣一種方式來被更多的觀眾所認識,又怕最終被這種方式毀掉,所以只能在矛盾的心態中不斷摸著石頭過河,爭取能找到一條平衡之路!


相聲演義


相聲裡有個老段子,叫《關公戰秦瓊》,當年侯寶林大師改編創作。


說當時有個有錢有勢的人叫韓復榘,兒子過生日請了戲班唱《千里走單騎》,看到紅臉關羽不服,非要讓他和山東英雄秦瓊比比,關羽是三國,秦瓊的隋唐,兩個差著幾百年,互相不挨著的人,愣是因為觀眾要求打了一架,鬧出不少笑話。

從相聲老前輩那時候都知道,一味的迎合觀眾口味,聽觀眾指揮,不是好出路,外行領導內行,早晚完蛋。


相聲創作,既要滿足觀眾需要,又要走到觀眾前邊去。


滿足觀眾需要,簡單講就是迎合觀眾口味,郭德綱于謙相聲裡的媳婦大嫂放屁喝酒等等,這些俗氣不雅的段子,爛,但能最快的引起觀眾共鳴,哪怕是硬生生給你撓咯吱窩逗樂了。

一味的俗氣只會讓觀眾越來越厭倦,所以這就顯出于謙的高明之處,是讓你永遠不知道捧哏的下一句說什麼?一個包袱,你以為屎尿屁就是底了,但往往于謙會再給你驚喜,聲情並茂,一波三折。


這就是素菜,能解葷。


但德雲社畢竟只有一個郭德綱于謙,孟鶴堂和周九良這些年人氣確實增長了不少,這都得益於突然增長的年輕女粉絲,看過孟鶴堂和周九良演出的都知道,一半兒都是年輕女粉絲在哇哇大叫,佔據了觀眾席最好的位置,想看的是兩人親密互動,反倒是一些鐵桿老相聲迷們都擠到邊邊角角安靜的聽段子。

這種情況在德雲社越來越常見,尤其是張雲雷,張雲雷買票的觀眾,已經高達七成是女粉絲,她們是聽相聲去的麼?不是,她們是看帥哥看偶像去的,你指著她們翻包袱,指著她們接段子,指著她們叫好喊“籲”?


不會了,越來越多的女粉絲在慢慢改變著德雲社,演員也慢慢從訓練紮實基本功到慢慢秀恩愛一點一點的改變,這非常可怕。

狂熱的女粉絲在造就德雲社商業帝國,也在蠶食著德雲社的相聲事業。


因為觀眾越來越不像聽相聲的,所以演員開始越來越不像演相聲的。


有人誅心之言,說粉絲在毀了張雲雷,孟鶴堂和周九良何嘗不是?


孟鶴堂和周九良組合,在女粉絲心中的形象不腐麼?


不過,目前看起來這兩位已經有了高人指點,開始反省了,一味的和這部分女粉絲互動雖然人氣效果非常好,但以後相聲的路子毀越走越窄,最可怕的就是帶跑偏了自己還不知道。


看了幾場近期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不錯,臺上和觀眾互動少了,對一些接話搭茬的也不怎麼上心了,專注一段相聲作品,在慢慢調整心態,這是高手。

尤其是周九良,去年在《相聲有新人》拿了冠軍,接受採訪時候周九良就明確的表達,不能一味的迎合觀眾。


當時給人的感覺就特別清醒踏實,從來沒有在觀眾的吹捧和掌聲中迷失自己,說的就是相聲,喜歡的就是這個,在孟鶴堂調皮的時候,也能及時的把搭檔拉回來。

孟鶴堂有這樣的搭檔,何愁不紅啊。



四斤


被師父說"假以時日,畢成大器"的周九良憑藉紮實的相聲功底,獨特的捧哏風格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他在採訪中說不能一味地迎合觀眾,這又是為什麼呢?


隨著張雲雷,孟鶴堂等人的走紅,德雲社湧入了大批的新粉絲。這本是相聲界的盛事,但因這些粉絲以往沒有聽相聲的經歷,有些規矩不太懂,所以出現了刨活,亂搭茬,相聲搭檔正常的肢體接觸也籲聲不斷。這勢必會影響演員在臺上的正常發揮,打斷了節目的完整性,削弱了舞臺效果,這都是演員不想看到的。也許這就是九良不願縱容這種風氣的初衷吧。

每個演員在被喜歡的同時也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不能為了媚粉而降低自己的藝術水準和人格底線,周九良的這錚錚傲骨反被大家所讚賞。


花之語86


這體現了一位相聲藝人的底線和操守

觀眾也分好壞,和這個世道一樣。

相聲藝人作為一種表演載體,往往需要調和眾多人的口味。可是,難免會有些品德不好或者行為不佳的觀眾。

當觀眾提出無理請求或者過分刁難時,藝人有權利拒絕。賣票是我的職業,但是你不能借此改變我的底線。

從觀眾的反應來看,大家還是對周九良滿認可的。

近年來,孟鶴堂、周九良的名聲漸漸遠揚,也算是功德圓滿,紅火起來。

作為一個合格的藝人,就需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正確的價值底線。希望小先生和孟鶴堂能越來越紅火。


蝦仁兒談娛樂


每一位人都有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相聲也是一樣,觀眾有他自己的理解方式,當然相聲演員對相聲的理解就更專業一些。這就像我們去吃烤鴨,都知道全聚德的好吃,但是究竟為什麼好吃,該怎樣吃,怎樣烤,鴨子里加多少水,會起到什麼作用,這要專業的師傅才能知道。您不能說一桌人來一隻烤鴨,其中一位說我要烤的時候不能往鴨子裡灌水,那鴨子就不能外酥裡嫩,同坐的各位也會說這鴨子不地道。相聲也是一樣,一味地迎合觀眾,那就會讓演員處於無主的狀態,每個觀眾對作品的理解不同,您不可能一下迎合所有人,所以你迎合一位或者一小部分人勢必會引起更多人的反感。相聲演員,做藝就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演出自己適合的作品,適不適合自己,只有自己知道,一味迎合觀眾,演出的節目肯定不是適合自己的。所以說,演員不能一味迎合觀眾


使命召喚我們


有原則,有堅守,有底線,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專業專行,不能為了迎合而忘了根本,一味的迎合或許得到了眼前的歡愉,但是新鮮勁兒過了便是冷落,記得有一次專訪裡小先生說過,要把粉絲培養成觀眾,非常有見識,一個九零後的寶寶在大紅大火之際能把持住自己,這麼有思想深度,可喜可賀。難怪堂主說小先生是定心丸。粉絲靠熱情,觀眾靠賞識,正因為九良能正視自己,對堂良的現狀和未來有清醒的認識,才博得了更多人的喜愛,這種喜愛也許不火熱,不激烈,但必然會是持久的。











luwei85


不迎合少數及個別的觀眾,但在臺上還是很婉轉情商很高,所以很受觀眾喜歡。


用戶2615207909873


有底線,有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