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身負蜀國復興之重託,最後卻因貪杯被刺身亡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蜀國雖然喪失了北伐的最大依靠,只能固守一方,但是,蜀國依舊在諸葛亮去世後堅持了數十年,才被一統天下之勢的晉國吞併。這就要歸功於諸葛亮卸任之後的數代領導人,今天,筆者要說到的這一位,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是費禕。

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身負蜀國復興之重託,最後卻因貪杯被刺身亡

諸葛亮

費禕,表字文偉,是荊州人士。費禕幼年喪父,依靠堂父生活,堂父的姑姑是益州牧劉璋的母親,因此,費禕被劉璋接入蜀中求學。費禕就成為了蜀中才俊,之後劉備入主蜀中後,費禕還是留在了益州。

費禕未成名時,曾獲得多人讚賞,當初費禕和董允一道去參加婚禮,董允的父親為他們準備了一輛裝飾豪華的鹿車,二人乘坐到葬地後,董允因此十分好不意思,而費禕卻神態自若。董允的父親知曉後,就說:“以前我認為你們二人的才能氣質差不多,現在我才明白啊。”不僅如此,之後費禕出仕後,諸葛亮還特意在南征歸來的時候於他同坐一輛車,以顯示對費禕的看重。費禕出使東吳,孫權見費禕詞和語順、義旨篤實、據理答難,對他十分器重,還說:“你是天下有德才的人,必當成為蜀國的輔佐大臣,恐怕再也不能常來我們東吳了。”費禕的才能從這些人的言語、行為表現上就能看的出來。

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身負蜀國復興之重託,最後卻因貪杯被刺身亡

劉禪

正如孫權所言,費禕歸蜀後,諸葛亮便重用他為北伐的參軍,那時,大將魏延和長史楊儀二人不合,互相憎惡,每次坐在一起都會發生爭吵,甚至好幾次魏延還拔刀嚇唬楊儀,楊儀就只是涕淚橫流。這兩人一鬧,諸葛亮每次的作戰會議都是難以進行的,還是多虧有費禕,他常常坐在二人中間調解,評判功過是非。故而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能夠發揮魏延楊儀二人的才能,這都是費禕從中補救的功勞。於是,諸葛亮去世後,任命蔣琬費禕為他的繼承人,共同掌握蜀中大權。

費禕的仕途如此輝煌,可是他的死卻十分悽慘。在蜀國後主延熙十六年的歲首大會上,費禕盡歡暢飲沉醉後,被從魏國歸降的郭循刺殺身亡。

費禕的死,其實算是個謎團。因此郭循在投降蜀國之後,官運亨通,蜀國對其待遇之厚,幾乎不亞於同是歸降過來的重臣夏侯霸。那麼,既然沒有虧待他,他郭循有什麼動機要刺殺費禕呢?筆者就要開始揣測一番陰謀論了。

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身負蜀國復興之重託,最後卻因貪杯被刺身亡

費禕

事情從諸葛亮病逝後說起,蔣琬費禕成為新一代領導人後,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的那樣,繼續讓姜維去北伐,而是開始採取防禦性的國家戰略,因此魏蜀邊境一度出現短暫的和平。蜀國大勢已去,北伐只會是徒耗兵力,因此費禕二人的決策並無過錯,但是,筆者認為,這觸犯到了蜀國武將勢力的利益。大家都知道,不打仗,武將怎麼去立下軍功,怎麼去升職加薪呢?因此,費禕為首的保守派的對立面,就滋生了一個求戰的鷹派,而鷹派之首,應該就是之後北伐的主帥,姜維了。史料記載,姜維每次想要興兵北伐,費禕常常掣肘不從,只允許姜維帶著一點點兵馬去小打小鬧,而因為費禕才是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姜維也無可奈何,這樣看來,被費禕死死壓制的姜維,有充分的動機想要費禕死,費禕死後,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北伐了。《三國志》中也有一段有趣的記載:“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看看,姜維在費禕死後,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兵北伐,連喪期都顧不上避開了。更重要的是,郭循是一名武將,他應該是屬於姜維所領導的鷹派勢力的,單靠他一個人,如何敢作行刺之事,後面如果沒有人推波助瀾,郭循才不會這樣做的。因此,筆者認為,姜維與費禕的死,有脫不開的關係。

費禕之死,原因後人難以細說,只能是妄加猜測,所以,像是筆者的陰謀論,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大家看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