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陈欧照片

创业十年风风雨雨,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估计更是深有感触。从头几年的春风得意马蹄急,到近几年的饱受批评嘘声一片,内中滋味,只有陈欧自己才能清楚。但是不管周边风评如何变化,都不可否认陈欧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创业先锋人物,在他所专注的领域之内曾引领过风潮,站到过山峰之巅,看到过很多人都不曾见到过的更广阔的风景。对于我等暂时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来说,仍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陈欧的学霸生涯就不再浪费笔墨,概括来说就是16岁之前在四川待着,16岁之后先去了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留学,后期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读MBA。在新加坡留学期间跟同学一起创建了GGame游戏对战平台,也算是早早就有过一次创业经历。当然后关于这个平台的创业经历,陈欧与当初的创业伙伴,也就是目前的平台方也出现了不同的说辞,总之现在已经很难说清楚当初创业的具体状况了。但结局是陈欧早早全完的退出了第一次创业的公司。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戴雨森(左)陈欧(中)刘辉(右)

2009年陈欧完成斯坦福大学的MBA教育之后,拉着学弟戴雨森,和之前在新加坡共同创业的同学刘辉一起回国创业。回国后找到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外加真格基金的合伙人)来投资,在一番云里雾里的沟通之后,徐小平在基本还没有搞清楚陈欧到底要做什么的情况下,决定投资陈欧18万美元外加借一个办公场所。

陈欧回国后的第一创业方向其实是属于游戏平台植入广告的业务,毕竟当初在新加坡的创业就是属于游戏平台领域,这也算是有所关联可以轻车熟路。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理想,创始团队遭遇了主业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困境,几个月后,资金只剩下30万人民币了,但是主业推进基本没有什么太大进展。整个创业团队都有点迷茫了,当时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创业能不能成功了,而是怎么才能活下去。2010年年初,团队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在陈欧的一力主导下,试水当时正在风口的团购业务。陈欧跟团队商议,在不影响主业推进的前提下,试一下团购方向,看能不能挣点收入来维持主业的发展。(这是陈欧成功的重要转折点,也深刻影响到他后期做出诸多让人诟病的投资动作)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新东方创始人,真格基金合伙人,徐小平

2010年3月,经过两天的加班加点,整个创业团队终于把团购网站“团美网”搞上了线。当时的试水方向是化妆品的团购业务,正如雷军说的那样,站对了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更何况早有准备的人呢?“团美网”上线没几天,经过陈欧与团队的发帖推广,居然开始接到订单了。陈欧本来打的主意就是先接单后订货的空手套白狼套路,见到订单后,陈欧立即开始着手组织货源,很快运营起来了团美网的业务。一个月后,陈欧永久的关停了他们的主业,开始全力经营化妆品团购业务。凭着新的业务方向,陈欧再次找到徐小平融资200万人民币,开拓新的团购业务线。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的前身美团网

针对当年网络购买化妆品的痛点,陈欧率先提出了美团网的两个承诺:一个是绝对正品的承诺,另一个是购买后一个月内可以无条件的退货承诺,哪怕包装已经被拆开也没有关系。凭借这两个官方承诺,接下来估计连陈欧自己都没有想到美团网会发展这么迅猛。

2010年9月,团美网改名聚美优品,当年实现了2000万人民币的营收,而到了2011年的3月份,聚美优品一周年之际,营收达到1.5亿元人民币。红杉资本投资了将近一千万美元给陈欧,用于继续推广聚美优品。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第二版“我为自己代言”广告

聚美优品要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广告推广,但是陈欧天然的对一切广告的效果都是质疑的。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聚美优品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了节省营销广告费用,陈欧亲自出马,承担了聚美优品的宣传任务。

在2011年到2013年,参加了如《非你莫属》,《快乐女生》,《天天向上》等一系列的热门综艺节目,随着陈欧每次节目的播出,都伴随着陈欧与聚美优品两个词在百度搜索指数的上涨,同时也带来了聚美优品销量的节节攀升。尤其是随着陈欧参考当年网络流行的“凡客体”广告而制作的“我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广告的播出,让广告主角陈欧与聚美优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第一个版本的广告,让聚美优品一举超过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乐蜂网,而在2013年播放的第二版的广告,则爆红全国。“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泪水。。。。哪怕遍体凌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这段广告语更是风靡整个网络,并被不少人转发甚至二次创作。只这一个广告,就为陈欧与聚美优品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流量。当年陈欧的微博粉丝一跃到达了4000万以上,远远超过目前已知的任何一个创业者。这种创业创成“网红”的现象也是很罕见的。不过带来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在2013年3月举办的三周年店庆活动中,聚美优品的服务器就被蜂拥而至的客户挤崩溃了,活动的三天期间接到了10亿的订单,物流干脆直接瘫痪了,直到1个多月后,才把这三天的订单消化完。这之后聚美优品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直到半年之后的2013年8月,借着三年半店庆,才重新走入正轨。

比较客观的说,聚美优品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与陈欧早期各种亲身参与的宣传活动,真正把营销的回报与投入比例做到了最大,没有网红“陈欧”,自然不可能有当年火的一塌糊涂的聚美优品,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绑定在了一起。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陈欧的聚美优品在美国上市

整个2013年可以说是聚美优品的爆发之年,虽然经历波折,但是整体的营收上了一个大台阶,全年将近30亿营业额。在这个淘宝还没有搞出来天猫商城,而京东还在烧钱拼“3C”产品的时候,聚美优品已经在化妆品B:C领域中成为霸主一样的存在,在连续实现8个季度盈利之后,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了。当天聚美优品的市场冲破了30亿美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一度逼近58亿美元。当年的陈欧,在整个中国的电商领域,也算是傲视群雄。

正所谓“福无双致,祸不单行”,刚刚经历一个巅峰的陈欧马上就被一记闷棍打懵了。2014年7月,爆出了平台第三方商家伪造品牌授权以及报关单之类的资料在平台出售假货的新闻,随后一些化妆品一线品牌商发布公告,声称自家品牌并未于聚美优品直接签署任何合作协议。连续两记实锤,外加网上关于聚美卖假货的传闻始终没有断过(这对作出过正品承诺的聚美优品影响巨大),导致大量聚美优品的客户辨不清真假,最终大量流失。面对这个局面,陈欧应对比较决绝,就是直接砍掉了所有化妆品类的第三方卖家,全部转为自营,以便于控制货源重塑品牌形象。这个应对措施看起来好像有效,但是失之草率,这等于自断一臂,限制了整个平台的发展潜力。而与之对应的就是股票的价格,开始一路下跌。到2014年年底,已经到达13美元附近,比起上市初的均价27美元来看,已经跌去了50%的市值。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颁奖典礼 陈欧(左) 徐小平(右)

面对这个局面,在2015年陈欧做出了全面进入“海淘”领域,以郑州保税区为大本营,布局仓储物流建设,大幅加快了进口产品的到货时间。之后陈欧又亲自率队赴韩国谈品牌代理,大力推广日韩系进口化妆品的销售。当时跨境电商刚刚兴起,陈欧的步子也是踩到点上,整个2015年聚美优品的营业额大幅上涨,全年收入73.4亿人民币,比起2014年上涨89%。美国投资者对聚美优品的反应是,前半年股价受到利好支持,一度反弹到28美元附近,但是后半年却再次进入漫漫的下跌趋势中,于2015年年底到达了8美元附近的位置。也就说在聚美优品进入“海淘”领域,并取得营收的大幅上涨之后,股价不但没有上涨,比起年初的时候,反而再次下跌了40%左右。

这引起了陈欧的强烈不满,认为聚美的市值被严重低估了。对于这一点小编认为有中概股在美国受到一定的打压因素,但是更主要的一点其实与美国投资者对聚美优品未来发展的悲观预期有关。虽然聚美优品整个2015年的营收上涨明显,但是相对于整个中国的B:C领域大环境而言,可能又是发展过于缓慢。聚美优品在中国B:C领域中的份额从2013年的20%左右一路降到了2016年的0.7%也显示了聚美优品平台在B:C的电子商务领域中在逐步边缘化。互联网上通常是赢家通吃,强者恒强的格局,越是弱小越是无力挣扎,可能美国的投资者已经提前预见到了聚美优品要面对的困境。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2014-2017聚美优品的营收利润表

形势在进入2016年之后更加严峻了,先是年初陈欧提出聚美优品要私有化,其实也就是公司掏钱重新从股民手中把股票买回来,然后退市。这个私有化的价位定在7美元,比起当时的股价高了一点点。但是此举引发众怒,毕竟很多美国投资者当初都是二十几美元买入,不到两年时间,现在要七美元买回,很有点有些圈钱走人的意思,那美国的投资者岂不是白白损失便宜陈欧了?对股民来说,不私有化,还有一定几率股价上涨挽回损失,一旦私有化了,就等于明确让股民们自己认赔走人,自然引发广泛的不满。

又加上在2016年4月,国家出台了税改的新政策。其中一条是针对进口商品在保税区的纳税问题。这给当时的整个“海淘”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聚美优品作为先行者自然也是深受影响。这之后陈欧也试过不少手段改进聚美优品,包括整个2016年重点推进的聚美优品的社区直播板块,但是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到2016年年底,聚美优品的营收比起2015年下跌了14.5%,对应的股价再次下跌40%左右,到达5美元附近。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 ( 2014.5-2018.11)股价走势

自此之后,基本上聚美优品的主业营收是不断下行,整个产品体系的利润率也从2013年的41%降到了2017年的23%。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的进入,在各个方面全方位的挤压着垂直电商的市场,种类繁多的小电商APP被打开的越来越少,生存愈加艰难。陈欧可能也在心里默认了主业的失败,逐步放弃了在化妆品领域的挣扎,只等着市场的绞索在聚美优品的脖子上越勒越紧,直至窒息。

在主业上认命的陈欧,自然是加倍焦急的寻找新的赛道,希望能够带领聚美优品转进到新的战场,胜利的完成战略转进目标。关于这一点,其实不过是陈欧创业之初的经历的重演而已。当初陈欧也是在回国初的创业快要失败的时候,迅速找了团购这个当年的风口新方向试水,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收获。这个经历体现出陈欧本身就不是那种坚韧不拔,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人,他性格本身可能就更灵活,更希望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收益。换句话说也就是当进入的行业,一旦竞争的过于激烈,自身劣势较多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选择发挥狠劲韧劲,想尽办法拼死力争;有人却选择找个新的竞争小前景大的领域,换个地方再战;陈欧无疑就是后者,他之前的那次找对团购风口的成功行为,无疑加重了他面临困难局面时不断希望开辟新的风口战场进行战略转进的应对方式,而不是在原有主业上使出全部力量拼命一搏。这也是为什么陈欧后期动作频频,还多是跟主业毫不搭边的大手笔跨界投资,让很多投资者诟病且摸不着头脑。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温暖的弦 封面照片

陈欧在不断的寻找新的风口与新的领域。在2015年外卖正火热的时候,其实陈欧就搞过早餐外卖“美天早餐”,发现不行后,改成了针对女性的“美天健康餐”,最后还是失败告终。2016年直播在风口的时候,聚美也开通了社区直播业务,陈欧重点抓了一段时间,又是没有溅起任何浪花。2016年陈欧还宣布进入影视制作领域,成立了聚美影视,要投拍一部电视剧《温暖的弦》,2016立项,拖到2017年才正式选好角色投入9000万左右的资金。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推出空气净化器的发布会

到了2017年更是疯狂,4月份居然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空气净化器。虽然当时智能家居和小家电是火的不行,但是小米,美的这种厂商下场都杀得难舍难分,最终也只不过占据了一个较小的市场份额,真不知道陈欧当初是有何依仗敢在这个领域试水。最终的结局自然不用说了,推出的ReeMake空气净化器早已经销声匿迹多时了。2017年5月份,陈欧再次大手笔投资共享充电宝公司“街电”,花了三亿最终把“街电”变成了聚美优品名下独资子公司。这算是又赶上了共享经济的风口。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聚美名下的街电共享充电宝

风口,风口,还是风口,所谓的多元化不过是陈欧一次又一次的追赶各个风口。如何区分是风口还是陷阱?按照陈欧自己的话就是,他需要进入进去,需要花钱看一下牌面,然后来判断这是不是真的有机会,如果依照这个理由来看的话,陈欧的举动倒是还算有一定的逻辑可谈,但是感觉这样下去,其实陈欧更适合做投资,而不是经营一个实体。可能在美国的投资看来,陈欧的化妆品主业已经投降放弃,然后病急乱投医,不断消耗着聚美优品的现金流,这使得聚美优品的价值进一步被质疑。

2017年初,陈欧的早期投资人,跟陈欧关系密切的徐小平清仓撤退,最终选择落袋为安。而当初的创业合伙人戴雨森也在2017年下半年选择离开聚美优品,加入真格基金成为投资合伙人。这些细节可能都折射出对聚美优品了解最透彻的内部人员对聚美优品未来的不确定看法吧。整个2017年,聚美优品的股价再次下跌40%,到达3美元左右,不知道当年反对7美元私有化的投资者后来有没有后悔。

时间来到2018年年底,在这一年总算听到了聚美优品的一些好消息。先是上半年《温暖的弦》顺利播出,光网络的播放就超过了70亿次,单纯的卖版权,就已经在上半年收回了投资并开始盈利。另一个就是颇受诟病的共享充电宝公司街电,在2018年的半年报中也显示在5月份开始盈利了。而且2018年5月份,陈欧出售部分的宝宝树的股票,使聚美优品获得了86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当初2015年花费3.72亿投资的母婴板块“宝宝树”的股份,目前已经价值10亿人民币,聚美优品总体持股7.33%,目前卖出4%,还剩下3.33%在手。就这一点来看,在投资上面陈欧总体还是成功的,历年投资的盈利还是大于追风口试水失败的损失总和的,所以是个正收益。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2014-2017流动资产表

​聚美优品的股价,终于在2018年中期跌倒1.4美元左右后见底后回升到2美元左右,总体市值大概在3亿美元。而通过聚美优品的财务报表发现,光是公司账户上的流动资金外加短期可以立即收回的投资,就不下25亿人民币,外加一个即便没落但是仍旧可以每年将近一亿人民币盈利的电商平台,还有一个号称拥有6000万用户已经开始盈利的共享充电宝公司,怎么也不应该低于45亿人民币的估值吧,但是现实是,总市值折合人民币还没有公司的流动资金多。这确实让陈欧有点无奈,可能是哪怕有这些成功投资的案例在,美国的投资者依旧没有扭转对陈欧的看法,在他们眼中陈欧更主要的印象,仍是那个“不务正业”的电商CEO吧。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与不断寻找“新赛道”的聚美优品

希望靠着未来新赛道超越阿里腾讯的陈欧

总结语:不断看牌寻找新赛道的陈欧,显得过于灵活。诚然,聚美优品为代表的垂直类小电商受到天猫,京东两个巨头的市场挤压。据报道,目前B:C领域中,天猫占了60%市场,京东占了30%市场,剩下10%的市场由N多的小电商来分食。可见整体环境确实竞争激烈。但是在这种激烈的环境中,在聚美优品遇到这些困难之后,不也是走出来像小红书,唯品会等一批优秀的有潜力的电商平台吗?陈欧避强击弱的战略并不是什么错误,但是其本身在经营上缺乏韧劲与狠劲,在企业战略规划上又缺乏长远眼光,这些缺陷让陈欧可能在任何一个真正有潜力的赛道上都很难走到较高的程度。因为有潜力,自然不乏有巨头的进入,最终难免要刺刀见红战上一场。不经过洗礼又怎么能够屹立群雄呢?陈欧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人生目标就是“想要改变世界”;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陈欧也说过“自己才35岁,未来还有三十多年,不排除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发力超过阿里或腾讯”。志气可嘉,但是如果陈欧不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话,可能最终很难做出一个伟大的企业进而改变世界,或许许多年之后,让大家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陈欧与可能已经转型成投资公司的聚美优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