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70週年國慶閱兵都有哪些亮點?

1.東風41,它終於來了!

盤點:70週年國慶閱兵都有哪些亮點?

東風41,一直是個傳說中的存在,保密了許久終於公開。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它就是真正能毀天滅地的武器。

冷戰之後,傳統洲際導彈出現後,由於強大的破壞力就一直被針對,尤其是各種彈道導彈預警衛星和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冷戰雙方的核彈發射井,絕大部分目標其實並不是城市,而是對方的核彈發射井,確保毀掉對方的反擊能力。

為了應對,有如下幾種方法:

a.做成機動式的,可以車載拉來拉去

b.做成固體燃料裝填,這邊一有命令,立即豎起來打出去就是了

c.擴大射程,既然世界現役最強可以做到13000千米,三大國境內發射可覆蓋全球,那麼我們做到15000千米好不好?從河南覆蓋全球?

d.打得準。衛星導航、天文導航、慣性導航三者結合,把破壞力在幾十公里直徑的彈頭投放精度做到幾十米,你看行不?

e.飛得快。迅速發射,超高彈道,極限速度25倍聲速,15分鐘基本覆蓋北半球

f. 多彈頭!東風41必殺技!一個核彈你能防禦,可是我一枚導彈發過去之後變成10個你怕不怕,有一箇中了就行

美國“和平衛士”洲際導彈測試時8個分彈頭攻擊場景,猶如末世。如今,東風41橫空出世,共同捍衛人類的和平。

你看東風41這“圓木運輸車”,多大!

2.另一個驚喜莫過於東風-17了,它很有可能顛覆戰場形態

盤點:70週年國慶閱兵都有哪些亮點?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在人類軍事史上是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從古至今,作戰思想從陣地到閃電,作戰部隊從步兵到全面機械化,武器也從看得見的逐漸變成“快到看不見的”,而且在越來越快。

DF-17,是在目前快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從外形來看,基本是移動發射車+彈道導彈發射+的帶翼面乘波體結構戰鬥部,根本不是傳統的“原木”型,這將帶來幾個重大好處:

a.陸地機動能力極強

b.固體燃料裝填彈道導彈,能長時間戰備,作戰準備時間極短

c.彈道導彈發射,攻擊速度極快,能在幾分鐘內就送出大氣層,攻擊距離極遠

d.乘波體結構戰鬥部,意味著能進行超高聲速攻擊,10-15倍聲速妥妥的

e.帶控制翼面和獨特氣動外形,意味著能進行末端制導和複雜機動,攻防性能俱佳

f. 這個結構足夠攜帶核戰鬥部

g. 這武器專門用來打擊地面和海面核心軍事裝備

h. 這很有可能是世界上首個真正投入現役的同類武器(我國在閱兵前曾說本次閱兵全是現役武器)

DF-17的戰鬥部,很有可能在飛行中利用傳說中的“錢學森彈道”

這是NASA核心機構JPL官網上關於錢學森的照片,錢學森是JPL創始人之一,氣動組組長

“錢學森彈道”的精髓在於彈道導彈助推迅速離開大氣層底部稠密區域,將高聲速飛航式戰鬥部送到大氣層邊緣,飛航式戰鬥部是可控乘波體結構,能進行復雜機動,超高聲速情況下在大氣層邊緣機動,類似“打水漂”效果。

它的最大好處在於:速度極快、軌跡極複雜,幾乎無法防禦,至少對於目前的高速定向能導彈防禦系統而言基本不可能。

腦補一下,雙方戰爭開始後,無論是海戰還是陸戰,一旦開打,一堆彈道導彈投送的超高聲速戰鬥部對於重點目標進行“斬首行動”,指揮中心、航母都沒了,剩下的還打什麼?

它的壞處在於:研製起來實在太難了,對小國不公平,甚至聯合國五常直接變三常。

盤點:70週年國慶閱兵都有哪些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