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窑洞——凝聚潞城平原之乡的窑洞精华

□ 郭存亭


千年古堡寨上村,古堡虽然仅仅是留有遗址,但世世代代的寨上人依山而居,在汉羌文化的养育下,依山靠坡修筑了不同的窑洞,成为古邑潞城乃至上党地区独特的窑洞古寨。如今,全村现有的 188 个院落中,有新建院落 120 个,而废弃或闲置的不同时代的窑洞院有68 个,共 180 余孔窑洞,其中土窑洞 45 院,砖窑洞 23院。这些遗存的远至汉代、近至清代、民国、新中国等不同时期的窑洞,大多是沿沟崖依地势而开凿,规模大小不一,成为寨上村的窑洞群,也是潞城平原之地的翟店古镇唯一的窑洞聚集村庄。最久远的寨上窑洞据说是村东土崖下的汉代窑洞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是村中刘家大院的窑洞,建于嘉庆年间,是潞城南郊唯一的窑洞大院,也是寨上村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

古寨窑洞——凝聚潞城平原之乡的窑洞精华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占地 700 多平方米,两进四合院,有一种粗犷的大气之美。该院的主建筑是典型的北方窑洞建筑风格,高大、厚重、宅阔。在二进门处和主屋门口分别有两段台阶,称之为“步步高”,意为逐步高升的寓意。大院正房为三孔窑洞,中间一孔坐在中轴线上,东西楼分别为对称 3 间阁楼。这种窑房结合是当时民居的一大特点,主要是在山坡与塬边地带开挖窑洞,窑洞的空地建房屋,从而形成窑房结合的四合院。这种做法既利用了地形和土质特点,又形成了良好的防御、贮藏场所。院中还有过厅堂屋 7 间。一进院东有房屋五间,西边原有对称的五间房屋已年久失修被废弃。刘家大院建筑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精工细作、斗拱飞檐、砖石雕刻、玲珑雅致,于古朴中透着精美。雕刻内容多为花卉龙凤,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栩栩如生,寓意深刻。主房窗券上的砖雕装饰图案,雕刻细腻、刀法娴熟。尤其是窑洞顶烧制的砖雕斗拱,别具一格,不失北方宅院的豪放。大院的东西两院围墙,以一圆形门巧妙地结合起来,打破了北方典型的四合院风格,吸收了南方家园的简约之美。院中的几棵古树,突现出主人的超然情趣。

古寨窑洞——凝聚潞城平原之乡的窑洞精华

刘家大院的古朴风格

追溯刘家大院的历史,原主人是当时享誉潞城南门的“七顷半地主李小五”,“七顷半地主”表示地主有土地 750 亩。据说,当年的李小五家开有油坊、醋坊、酒坊和砖瓦窑,他富裕后也不忘做善事,在村里捐献银子建起春秋阁。但是,李小五风光数年后由于管理不善,且染上抽大烟的恶习,使家境慢慢衰落,家当全部被变卖。他家常年雇用的长工是村里刘家的长辈,在当时的情况下贱买了李小五的房屋,即现在的刘家大院,并把房屋分给了刘氏三兄弟。现在保存最好的是上房。刘家大院,从嘉庆年间到现在,饱经风霜,见证了几十代人的风光和衰落。

其次,是寨上村保护完好的上世纪不同年代的旧岸土窑洞与砖券窑洞。不同的建筑风格写就了寨上窑洞发展的历史,沉淀着寨上人文风俗文化的记忆。随之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昔日寨上村的窑洞人家,陆陆续续在寨上新区建起了红砖瓦房,而闲置的不同时代旧窑洞,村委正努力将其打造为潞城平原之地唯一的窑洞民俗体验区,在中国传统村落窑洞古寨的基础上,开发为青少年的国情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