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教苑走笔】李芳:全新使命,从“心”出发

全新使命,从“心”出发

教师简介

李芳,黄梅县蔡山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现任一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及一(1)班班主任。从教十余年来,兢兢业业,多次获得“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镇“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一直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可爱的“孩子王”,深受孩子的爱戴。

【黄冈教苑走笔】李芳:全新使命,从“心”出发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人们的生活规律,人们的工作、学习也受到了直接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毅然地投身到“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岗”网络教学队伍之中。

网络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仓促上阵的我,壮着胆子摸石子过河时,也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前段时间网络教学的工作情况,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搞得好不好,平台很重要

根据上级“停课不停学”通知要求,再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及有关部门提供的教学平台,我们同年级学科老师在开展网络教学之初,积极组群商讨选择最合适的平台。

实际上,可供选择的平台很多,每一种都有其可取之处。电视台直播能大范围的覆盖学生,下载教学软件能针对知识点重点突破,网络直播能契合学生习惯有效衔接。但无论是哪一个平台,教师的引领作用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定不能忽视。

我们不能“懒”,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学资源,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要认真进行梳理,让学生真正能懂、会做、活用。线上师生要交流、互动,真正了解所有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博采众长,广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质资源,精心制作,收集整理课件实现资源共享,精心备课,确保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得好不好,监督很重要

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到线上学习中来,我制作家校联系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使每位家长及时为孩子们下载网络学习软件,耐心地指导家长如何督促学生参与学习。

我班共有58人,刚开始一星期课前打卡只有45人。签到率不高,对于未在线的学生,我会微信、电话,甚至通过邻居通知等,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要求同学们像在学校上课一样统一时间在线。对于没有及时在线的学生和家长的问题与要求,我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并及时指导观看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确保线上教学一个不落下。

三、学生兴趣浓不浓,激励很重要

不能面对面的互动,这样的网络教学,我心里完全没底。孩子们能有收获吗?能牢固掌握老师所讲的每个知识点吗?脑子突然一闪“老师”,只有老师才知道要掌握哪些重难点。

于是我解锁了“学习小老师”模式,首先赋予“权力”给学生,他们就是小老师。引导他们每天上完课后,以老师的身份出题考考自己。特别强调要出自己认为很难的题目,才能彰显“小老师”的标准。这个方法让我清楚地看到学生哪些地方的薄弱。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件、书本上找到答案,并弄懂它。

我还要求“小老师”传上来的作业,必须要找到错误,找到的错误越多,我越给“优”,一周进行一次总结,发电子奖状给予鼓励。渐渐地,部分同学错误越来越少了,我也在网络教学中找到了乐趣。

四、成果稳不稳固,沟通很重要

转眼间,线上教学已开展了两月有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已在摸索中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随着疫情防控形式好转,很多家长都返岗复工了。

我班的网络学习情况也由之前线上学习50多人直线下降30多人。有的是父母外出务工,家里老人不会网络操作;有的是父母下班很晚,起不了监督作用。新困难一度让我一筹莫展。但我坚信困难是让一个人成长、锻炼的机会,于是新困难变成了新赛道。

我迅速为返岗复工子女重新组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群。从父母微信推荐添加了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姑姑、小姨等,我们三方一起沟通怎么使用线上学习工具,怎样交作业、怎么高效学习。重新为这些学生安排教学计划,作业不会上传“班级小管家”的,微信私发老师,题目没弄透私下视频一对一辅导,电话、微信督促学生学习。

可喜的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下班后的父母、甚至自家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无论多晚都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上的网络学习又重新进入正常轨道。

【黄冈教苑走笔】李芳:全新使命,从“心”出发

网络教学任重道远,它是未来必然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提前出现,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课堂还没有摸索清楚的老师们来说有点猝不及防。即使如此,我仍相信,在以后的网络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能适应并战胜这些困难。

从心出发,彼岸必达!

【黄冈教苑走笔】李芳:全新使命,从“心”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