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装进货,最忌这三类问题,你踩雷了吗?

冬天是服装销售的旺季,也是一年赚钱的最好时机。眼下许多地区已经进入寒冬,大批大批的冬装已经陈列在各大门店里了。但是对于冬装进货的问题,早参君还是想多啰嗦几句,希望对广大商家能有帮助。


“大码”和“小码”,进货有次序

在南北方待过的人都知道,同一个月份在不同的地区,温差是很大的。像如今已到12月下旬了,我国北方早已进入寒冬,但南方的人还只是穿着薄薄的外套。这就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店里的羽绒服、风衣等一般都是大码的先比较好卖,等到一个月后,小码的就比大码的卖得好了。


冬装进货,最忌这三类问题,你踩雷了吗?


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北方的人往往比南方的人高大。有些没有经验的商家进货就吃过亏,看到一开始大码的衣服好卖,到了深冬还是大量地进大码的货,结果就是后来大码的衣服卖不动,小码的衣服顾客来问却卖断了缺货。所以以后商家进货要注意这个问题了,适当的屯小码的衣服。


货比三家,销量才是硬道理

有些新手在进货的时候会不惜下血本进自己认为的最漂亮的而且价格不菲的服装打算大卖一场,可结果却以处理价收场,劳民伤财。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并不无道理。高昂的价格决定了服装的面料、做工、成本都比较高。肯花大价钱去购买高价服装的也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顾客。如果你的小店不是开在很高档的商圈的话,那么高价服装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相反,如果只图便宜而不在乎其质量和款式,也不会讨好只想要购买廉价服装的顾客。因为顾客都是挑剔的,他们需要的是款式好看、价格适中、质量又说得过去的服装。


冬装进货,最忌这三类问题,你踩雷了吗?


所以进货的时候不应该太主观,有经验的商家从顾客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他的意图。而新手除了价格要货比三家外,还可以多打探一下批发商哪些货卖得比较好。毕竟,销量才是硬道理。


控制进货量,量力而行

进货还应注意不要太贪心。款式一定要多进,但数量要有所控制,一般一款服装可以先拿一手,如果卖得好再进行补货,颜色可以参考当时流行的款式颜色。


需要提醒的是,店内的服装风格也很重要。陈列虽然也是关键,可是也与进货的款式风格是息息相关的。一堆杂七杂八的款式挂在店里会让人产生厌恶感而不去细看每一款衣服,这一点在进货的时候就要考虑到。


冬装进货,最忌这三类问题,你踩雷了吗?


这里推荐的进货渠道是外贸。外贸服装的好处就在于它是工厂在外贸订单之外的剩余产品或者为一些知名品牌的贴牌生产之外会有一些剩余产品处理,价格通常十分低廉,为市场价格的2~3折左右,品质做工也很有保证。但一般要求进货者全部吃进,所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开店进货,除了主要销售的商品之外,还要很细心地添置一些贴心的小件商品,冬天来了少量进一些手套、围巾和口罩等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小配件有可能进价有些贵但会让顾客感到很温馨同样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