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新娘”到“后勤兵”

从“准新娘”到“后勤兵”

2020年春节前夕,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大年初二,一位蒙古族姑娘在接到通知后立刻返回了工作岗位。这一天本是家里早已商定好要和男朋友订婚、成为“准新娘”的日子,可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的节奏。

这个推迟订婚的“准新娘”叫伊丽莎白,2017年10月考录到海拉尔区红十字会工作。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为宗旨的红十字人不可缺席,她全情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面对工作的责任与个人的中身大事,她和男朋友商量后共同决定:先护“大家”,再成“小家”,等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后,再去准备婚礼相关的事情。双方的家长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订婚的事儿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但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一刻也拖不得,咱们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国家添乱。”看到家人对她工作这么支持,她心里再没有了顾虑。

作为承担着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后勤保障、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职责的部门,红十字会使命在肩。从1月23日开始,每天10点前,她及时将疫情防控报告、统计报表等内容进行登记上报,随着捐赠款物数量的增多,需要整理核对的材料也日渐增多。余下的时间,她耐心地接听每一位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打来的物资捐赠或咨询电话,认真为他们讲解捐赠流程,商定接收时间、地点,清点核对物资,及时登记造册,做好捐赠仪式的相关准备,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完成每一笔捐赠物资的交接工作。对定向的物资,争取第一时间把满载着捐赠人爱心的生活物资、防护物资送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上,对非定向的物资,及时移交到指挥部统筹分配,避免滞留。她说:“我们早一刻送到,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们就能早一刻感受到捐赠者的爱心。”

到了晚上,为了保障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捐赠信息,做到透明高效,她还要撰写和发布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动态、接收社会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公告、疫情防控知识等信息,经常要熬到凌晨,截至目前,疫情相关信息已发布一百余篇。为了确保发布信息的科学性,她会从新华网、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上发布的消息里查找权威、实用的疫情防控知识,争取让每个人都能正确、理性的认识当前正在发生的疫情。

为了让红十字会的公众号更有可看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她还把红十字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所作的歌曲、诗歌、配乐诗朗诵、红十字会会歌的视频、单位制作的抖音短视频等内容加入到推送中,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红十字会。

家里人有时候问她累不累,她说,哪有资格喊累,这就是红会人的本职工作,比起那些在寒冷冬日里日夜坚守在社区卡口的一线工作人员,我这个“后勤兵”的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从“准新娘”到“后勤兵”,虽然工作繁重,但对她来讲意义非凡。作为红十字会的一员,能够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尽一份力,把社会各界的爱心奉献及时送到防疫一线,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她很自豪。“其实每一个红十字人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奉献和敬业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关注、支持红十字会的工作,我只是他们中最普通的一员。”伊丽莎白动情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