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 E25 詞源學怎麼運用什麼時候學?

House Speaker Nancy Pelosi announces a bipartisan

panel to exercise oversight of the federal coronavirus response. lt will have the authority to issue subpoenas.

055  E25  詞源學怎麼運用什麼時候學?

最近,到處蹭課,史無前例的被一個江湖遊師震撼了,抱著詞源學裡的詞根詞綴筆記,忽悠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加入他的3萬8千詞課程,說沒有詞彙量,應付什麼高考。

評論區裡,不少5年級的孩子們和家長們被老師的詞根詞綴散發思維導圖震撼了,渴望獲得那把牛刀。我想說,我們做手工,用個小剪刀就好,為什麼要吃力不討好,浪費精力做與自己現階段目標相關性極差的努力呢?

更何況,靠著詞根詞綴,你背了一本字典,看文章的時候,你能弄明白上面標題裡“exercise”的意思嗎?就跟你背了中國全部“生僻字”,就能變成中文閱讀高手嗎?

詞源學有個很關鍵的指標,就是詞頻,詞頻後跟著的數字越大,這個詞就越生僻,詞頻越小,這個詞就能在更多文章裡被使用。當老師拿著一堆詞頻數萬的詞鼓吹的時候,我想起老師開篇說的話:“我很需要錢,我要養家餬口”。

英語詞彙量的獲得正途,應該是擴大原版文章閱讀量,在語境(上下文內容)裡,首先收穫更常見的大量被運用的詞彙,詞組搭配,運用場景,而不是背字典。

背字典≠背單詞,背單詞≠詞彙量。

詞彙量,是你在相應場景下能夠識別,能用運用的詞彙的數量。比如,閱讀詞彙量相對口語需要比較大,前提是你參加什麼級別考試,3w8的詞彙大約是GRE考生需要的,1w的詞彙量,已經足夠我們搞定專8考試,這兩個考試的詞彙差距空間,大約就是需要那位遊師的詞源學幫我們擴張的了。

那麼詞源學,要不要學?怎麼學呢?我覺得,對能夠用英語成句輸出表達自己觀點的小朋友而言,就是在查閱單詞的時候,在關注一下詞根詞綴推演,逐漸充實知識點就好了。

以今天標題新聞詞彙為例:

我們用詞根詞綴套路猜測一下它:

bipartisan:這個單詞其實很罕見,它屬於TEM8(專八)和 GMAT(英美澳等研究生管理學考試)。

bi = 前綴,雙,兩個,

1, bi + cycl (=ring / circle)圓,環

= 自行車bicycle

2, bi + part 部分 + ite(形容詞名詞動詞後綴,表示“屬於或者和...相關”)

= adj 由兩個部分組成的 bipartite [baɪˈpɑːrtaɪt]

3, bi 兩個 + party 黨派 + an 信仰…的人

= bipartyan ?❌發音困難,改y為i

= bipartian ?❌發音困難(類中文“天”)

= bi + parti + san ?✅

= bipartisan 兩黨的;涉及兩黨的=adj

英文在進行單詞合成時,會慣例追加字母,調整發音讓單詞好發音,逐漸形成規律,這裡加s,就成了我們非常熟悉的 [zn

] 這個發音。回看上面兩部分組成的bipartite,我們就知道詞尾的 i 是為什麼在那裡的,對吧。

055  E25  詞源學怎麼運用什麼時候學?

——詞源學的益處是幫助理解獲得單詞,而不是不蓋一樓直接建設空中樓閣拿去背單詞。小學生初中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有所意識建設認知,這才是讓詞源學成為金鑰匙,而不是變作包袱讓孩子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