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本文由翁哥原創,所有文章中圖片為介紹或者說明該問題使用。

翁哥也終於寫到了德國,當然因為德國在歷史中屢次都有大手筆,所以之前的文章也反反覆覆的講述過關於德國的各個方面,包括柏林也單獨提出來講解過。

今天應該會按照德國曆史,系統性的總結一下,為了控制篇幅會精簡很多東西。

德國綜述

目前德國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我們講的聯邦德國。現在是北約、聯合國等組織的及其重要國家之一,也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給世界留下的總體影響是:嚴謹、精密、高端。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德國曆史精簡

歐洲元老國家之一,公元前3世紀左右在目前的德國領土附近出現日耳曼人部落。

六世紀左右,德國發展成為早期封建國家,之後法蘭克國家征服德國境內各族,德國併入法蘭克國家序列。

九世紀,法蘭克國家解體,德國成為東法蘭克國家,日耳曼人區域開始逐漸形成獨立國家。

9-10世紀,德意志國家曾擊敗匈牙利人入侵。

11世紀,德意志國家再次擊敗諾曼人進攻 。

此後的的德意志國家開始進入擴張時期,之後隨著奧托征服意大利,佔領羅馬之後,在1254年使用:神聖羅馬帝國稱號。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11-15世紀,十一世紀德國封建社會發達,皇帝與封建主利益對抗開始無數次鬥爭。之後以反對異教徒為命發動“十字軍遠征”。

十三世紀,寶劍騎士團進戰愛沙尼亞,條頓騎士團侵佔普魯士。(三大騎士團叫法不一樣,一般我叫:白底紅色——寶劍/聖劍騎士團、白底黑色——條頓騎士團、黑底白色——醫院騎士團。)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15-16世紀,封建德國解體。德國宗教改革和德國農民戰爭為德國後來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德國的農民戰爭導致國家分裂成為天主教和新教兩個陣營,並且將戰火蔓延給了歐洲,。之後根據合約限制德國,將德國分裂成為眾多小王國。

只其中最大的兩支就是大家熟悉的——奧地利和普魯士。

普魯士點了滿了軍事科技點,隨後入侵西里西亞。且開啟了七年戰爭副本(1756),隨後俄國方面擊敗了腓特烈,但是十八世紀 普魯士依舊還是歐洲強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繼續爭奪德國控制權。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隨後法軍席捲歐洲,兩國結成同盟但被擊敗,加入拿破崙的俄國遠征戰爭。當然俄國再一次擊敗了歐洲的侵略......(沒有人能在冬天擊敗俄羅斯、沒有人能擊敗莫斯科、俄羅斯人在太空絕不會輸......)

法軍戰敗後德國解放,1814維也納會議,成立了30多個國家聯合的“德意志同盟”。

接著,為了消除封建和國家統一,加上法國七月革命。德國方面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大工人起義之一,1844德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德國誕生馬克思主義。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1848年,為了統一國家等等剛才說到的問題,出現了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之後通過丹麥戰爭、普法戰爭普魯士逐漸消除了奧地利的影響力。

1884年之後,德國佔領喀麥隆、新幾內亞、非洲部分地區一起中國青島等地區。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某國竟然兩次做出這種事,並慘遭群毆》

翁哥談關於二戰德國軍事

精簡了歷史階段,還有點篇幅就講述一下翁哥軍事科普的主業相關。關於德國戰爭中戰略還是戰術或者其他大眾討論的點也就不說了,咱們評論區亮劍。我找幾個點說一說。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軍事思路——前期閃擊戰戰術的運用,一度可能把毛子一鍋端,但是他沒想到樸實的毛子被消滅幾百萬馬上又再出現幾百萬。而且毛子思路還不一樣,前線打散了撤下來一組合又是一個全新的師......總的來說,各方面的軍事思路德國和大家都不在一個頻道。

步兵戰——二戰不是都和我們抗日電視劇演的那麼科幻,也不是動不動就像八路軍和日軍一樣衝鋒,這些是我們當年條件有限只能這麼幹,畢竟每個人就那麼點彈藥......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德國沒有缺少過彈藥,每個裝甲擲彈兵班組都能配備上輕機槍甚至還有兩把,而且還有大量重機槍班組,重機槍班組還有一個甚至兩個專門攜帶彈藥的士兵。即使是後期物資短缺,德國步兵依舊可以拿到大量鐵拳。 (反觀其他國家,最明顯的對比就是中國)

坦克——那些優秀的豹、虎就不多說了,正面迎擊反坦克炮都不慫。有人說這些都是中後期,德國初期坦克也不怎樣,當然確實如此!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問題,德國坦克基本都配備無線電!

當然,也包括二戰德國就裝備了單兵紅外探照設備等等。

總的來說,德國在二戰中整體依賴陸軍方面步兵和坦克,而且正規步兵戰爭依賴以機槍為中心的戰鬥,戰術空軍和海軍短板極其明顯。

STG44:扶我起來,我還能打!


很多軍事遊戲愛好都有一個共鳴,當德國機槍擺好,我們絕對不衝,就炸!

但是不得不說至今仍有很多軍事愛好是及其喜愛二戰德國裝備,即使是爺爺輩的STG44放在當今也能和現代裝備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