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導讀:在2018年初推出原油寶時,中行又怎麼會想到有一天國際油價會跌成負的,中行的這波操作,已經將“中國銀行暫停客戶原油寶新開倉交易”送上熱搜。

4月21日夜盤,美原油期貨05合約就跌成了負的,甚至國內的期貨交易軟件都已經無法顯示負值了。


當天中行原油寶以“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的理由,暫停交易一天。


22日,中行補充公告,暫停原油寶新開倉交易,不過其給出的22日合約結算價格為-37.63美元/桶,這也是當日美油05合約的結算價。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多頭持倉不僅本金全部損失,仍需向銀行追加資金,以填補負油價帶來的持倉虧損……


本金虧光還倒欠銀行鉅虧?投資者怒了


“我交了保證金買了中國銀行的原油寶產品,選擇到期移倉。20號晚上10:00被禁止交易,今天告訴我不僅保證金分文不剩(按規則應該在虧損20%本金的時候強制平倉),我還欠銀行幾十萬?”有投資者表示。


也有投資者稱:“截至20日22:00,我的賬戶虧損是不到50%,但今早中行打來電話,很心虛的通知我,根據他們下發的名單梳理,6萬本金虧沒之後,我還倒欠銀行十幾萬。”


更有網傳的張結算單顯示,投資者開倉本金是194.23元,本金388.46萬元,但是現在總體虧損920.7萬元,倒欠銀行532.24萬元。中國銀行已經發出通知,要求投資者補充這部分穿倉虧損。


但是投資者並不服氣,強烈質疑中國銀行自身存在翫忽職守的嫌疑,自己的合約設計和風險控制形同虛設,並且強行讓投資者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有投資者在微博上曝出一份中國銀行追加交割款的短信,“我行原油寶產品的美國原油合約已參考CME官方結算價進行軋差或移倉。請多頭持倉客戶根據平倉損益及時補足交割款。”


另據調查,中行還推出了期金寶、兩金寶等一大批各種“寶”家族的理財產品,其中部分產品為“仿製”的黃金期權等高端理財產品。


此次風波最根本的源頭,便處在了中行將門檻更高的理財產品,拆散、排列、重新組合為更為親民的理財產品……

“類期貨”產品再惹禍


“E融匯恭祝您2018年在原油市場大展宏圖”,這是中行原油寶上市時的宣傳語。


而在2018年,參與原油寶的投資者確實是可以賺到錢的,當年10月美原油期貨曾一度漲至75美元/桶。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不過,75美元的價格是近6年的以來的絕對高點,此後再未出現。好在,原油寶的交易機制中存在做空交易,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持有原油空單獲得盈利。


而從中行官網公佈的原油寶(個人賬戶原油業務)來看,該產品除了不具備槓桿效應外,其他交易機制與原油期貨,以及此前風行全國的原油現貨投資,大同小異。


先看官方給出的幾項交易特點。


首先,原油寶是賬戶交易類產品,賬戶中的原油份額不能提取實物。這意味著投資者是不能進入交割環節的,合約到期只能以現金交割,這與股指期貨的交易規則一樣,其投資屬性更強。


其次,原油寶為雙向交易,多空均可,同時兼具T+0的交易特點,與期貨一般無二。


不同的是,原油寶不提供槓桿,只能以本金1:1的份額來參與原油交易。同時,其交易門檻很低,起點交易數量為1桶,反而國內INE原油期貨最小開倉數量則為1手,每手1000桶。


若按照4月21日的INE原油的結算價計算,每手保證金為4.45萬元,若分拆成1手,則僅需要44.5元。老少咸宜,幾乎無門檻可言……


對比期貨的T+0、雙向交易和保證金交易三大交易特點來看,中行原油寶同樣具備,最大的不同是隻是其保證金比例為100%,期貨的保證金是10到20%之間,槓桿率更高。


所以,中行原油寶,本質上是一款具有類似期貨交易機制的理財產品。


2018年初,其推出的節點也十分巧妙,彼時正處於國家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獲得階段性成效的階段,大批進行原油現貨交易的地方交易所被清理……

說好了斬倉的……


理論上,中行原油寶由於不帶槓桿,其自身虧損幅度是相對可控的,至多不過虧掉全部本金。


只是,今年是非常時期,負油價的出現都讓行業分析師“活見鬼”,凌晨四五點都在趕報告,寫完撕了,重寫……


尤其此前CME(芝商所)進行負價測試後,4月21日夜盤美油05合約直接跌成負值,這讓期貨從業者短時間都無法拎清該如何計算盈虧……


中行,也是懵的。21日發佈消息,原油寶暫停交易一提,需要“積極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


4月22日,結算價確定了,投資者又懵了。


原油寶的給出結算價是-37.63美元/桶,這筆賬又該怎麼算?投資者的短信給出了答案,“請多頭持倉客戶根據平倉損益及時補足交割款。”


實際上,這還不應該叫交割款,而應叫“追加保證金”。即投資者賬戶內保證金,物不足以支撐其持倉規模。


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投資者賬戶資金全部虧完,還需要向中行追加資金來填上油價跌成負數的虧損。


缺乏投資經驗的投資者,不幹了,因為虧損額著實有些驚人。


22日網上流出的一份截圖顯示,有煙臺投資者通過原油寶,以0.01元的價格買入1萬元原油,合計100萬桶原油。結果按照中行給出的-266元結算價計算,該投資者需要追加2.66億保證金……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而按照部分投資者與中行客服的溝通結果顯示,原油寶保證金低於20%時,中行會進行自動平倉處理。


換言之,投資者的多頭持倉虧損80%時,中行會為其強平止損,這也是目前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所在。


如果止損及時,至少本金還有剩,也不至於出現追加保證金的問題。


對此亦有網友提出一種假設,“這個紙原油不會很多都要靠交易員手動換算操作吧?設計這個產品的時候,沒想到這個波動這麼快速、波幅這麼大,移倉過程中可能涉及到換算新合約的交易倉位問題,所以移倉過程比較長,然後失敗,然後出問題了?”


鉅虧背後:原油寶或存“七宗罪”


目前對於原油寶的爭議主要存在幾方面。


第一,是移倉時點。末日輪行情向來瘋狂,為了防範期貨合約最後一個交易日發生的非理性波動風險,最後交易日期一般都設置在國際期貨合約到期前7到10天左右,此次合約,其他銀行多是4月14日至17日進行了移倉,只有中行拖到最後,造成鉅額虧損,因此被投資者廣為詬病。


第二,是未按規定在保證金低於20%時強制平倉。中國銀行大宗商品原油寶交易界面明確寫明,“保證金充足率低於20%時,系統將按照單筆虧損比率從大到小順序的原則對未平倉合約產品進行逐筆強制平倉”。針對此問題,新京報報的報道稱,中行客服回應稱,中行原油寶若為合約最後交易日,則交易時間為8:00-22:00,超過22:00銀行則不會進行強平操作,而保證金是在當日晚十點後跌至20%以下的。


此外,據券商中國記者,多位投資者表示原油寶產品還存在產品設計、交易規則不清晰等多個缺陷。


第三,交易系統不穩定。自3月以來,中行原油寶系統一遇大漲大跌就崩潰或者宕機。


4月3日,原油大漲近20%,中行原油交易app直接癱瘓,令不少投資者未能及時平倉,導致盈利直接被砍掉一半。如今大跌,中行原油寶則無法移倉,投資者本金虧沒了還要賠銀行錢。


第四,原油寶的結算規則不清晰。按照合約規則,合約結算日若客戶仍有未平倉合約,中國銀行將凍結客戶的交易專戶,按照中國銀行的公佈的原油寶產品合約結算價,辦理結算,將採取當期合約結算價平倉該產品餘額數量,釋放凍結保證金。


這裡所說的“結算價”,是以銀行凍結客戶時的價格結算還是以WTI原油當天的結算價結算,也令投資者存疑。如果按照第二天凌晨5點北美原油的結算價來計算,早早在當晚22:00凍結客戶賬戶的意義何在。


“本來22:00之後我看到它跌了,大不了就平倉唄,但這期間我們自己是交易不了的,因為原油寶說已經啟動移倉,那為什麼之後還沒有出現‘負油價’的幾個小時裡,中行遲遲沒有移倉。”一名投資者表示。


第五,掛鉤原油的產品,風險等級產品認定問題。中行原油寶產品,雖然不帶槓桿,但實際上原油價格的波動巨大,已經超越銀行對客戶的風險等級要求,然而銀行卻將其與理財產品混在一起銷售,是否涉及向不符合風險等級要求的客戶開放買賣金融產品。


第六,風控以及風險提示問題。原油寶涉及的規模和頭寸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當晚遇到如此罕見的波動,在原油價格逼近0、甚至是負價格的情況下,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有沒有交易員執行風控,眼睜睜的看著價格跌至負值以下,最後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價附近結算。


要知道投資者投資的可是銀行不帶槓桿的原油寶產品,投資者認為,理論上最多也只是虧完本金。值得注意的是,CME早在4月15日就修改軟件編程,應對負油價,中行有沒有進行相應的結算風險的提示。


第七,擅自刪除交易記錄。22日公告後,中國銀行App原油寶操作界面內容被全部清空長達10小時,包括各類合約的行情、客戶持倉情況、交易記錄等均小時不見,還要重新簽約保證金賬戶。


“意思是,我本金虧沒了,還要補繳倒欠銀行的錢,在這個基礎上,中行還當我這些交易、操作都沒發生過是嗎?”有投資者直言。


多數網友認為中行要“埋單”


21世紀經濟報道致電中行的熱線時,客服表示,現在有關原油寶的問題,都是通過熱線登記,然後相關理財經理進行解答,熱線不能回答任何問題。


中行在這次原油災難中到底虧了多少錢,根據CME數據,最後高達77076手合約是按照的TAS(Trade at Settlement,以下簡稱TAS)原油期貨結算價交易指令執行。該指令允許交易者在規定交易時段內按照期貨合約當日結算價或當日結算價增減若干個最小變動價位申報買賣期貨合約。根據每一手合約1000桶計算,此次總計高達7707.6萬桶原油在結算價附近成交。假如開倉均價20美元/桶,則結算總損失將高達44.66億美元,約合315億人民幣。那麼,315億的虧損中行佔了多少?恐怕需要由中行自己公告才能確認。


中行的這波操作,已經將“中國銀行暫停客戶原油寶新開倉交易”送上熱搜。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根據新浪設計問卷,誰該為中行原油寶穿倉買單,有1.9萬的網友認為是中行,認為是投資者自己是5646人,說不清是3888人,認為中行應該負責的網友達到65%。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中行反應慢半拍?


實際上,在4月21日,美原油05合約跌成負值時,美原油06合約仍然在20美元/桶附近。


若中行原油寶能夠及時調倉,也不會出現投資者追加保證金的一幕了。


另據新浪財經報道,在國內除了中國銀行之外,其他開設有紙原油業務的投資機構,都成功跑路逃出生天。國內的工行銀行、建設銀行的紙原油業務,早在4月14日至15日就已經基本完成了(主力合約)換月工作,當時他們的平倉價格基本在21-20美元/桶之間。


同樣,全球最大的原油ETF基金USO也基本是在這個區間換月,隨著產業客戶、大機構紛紛離場,美油05合約的流通性銳減。


4月21日夜盤,美油05合約自由落體,“連盆都沒有”的多頭資金無法進入交割環節,只能平倉離場。


空頭,藉機痛打落水狗,油價一降再降,直至為負……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新浪財經稱,從CME查詢到,最後按照結算價成交的合約高達77076手合約是按照的TAS指令執行的,即原油期貨結算價交易指令。


當天,美油05合約最低價是-40.3美元/桶,結算價沒高出去多少,-37.63美元/桶。


而中國銀行原油寶的持倉,很可能就是按照-37.63美元/桶的結算價計算,4月22日該行公佈的原油寶結算價亦是如此。


而就其持倉規模來看,目前尚無從查起。


但是,有一點相對確定,即有投資者反應,早在4月初,類似產品工行的原油寶已經不能做多,因此不少投資者湧入中行原油。


一度,還曾經促使中行原油APP交易陷入癱瘓,令不少投資者未能及時平倉。


還有期金寶等“各種寶”


此前,最受國內現貨投資者歡迎的就是原油、貴金屬兩大類產品,前幾年幾乎是每個現貨交易所必配的品種。


中行也不例外,除了原油寶以外,該行業推出了一大批的“各種寶”。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僅以貴金屬為例,便包括了賬戶貴金屬買賣(金、銀、鉑、鈀)、積利金、貴金屬代理交易、期金寶、兩金寶等一大批產品。


此外,還有涉及外匯方面的牛熊證、匯聚寶等。


以期金寶為例,是指客戶根據自己判斷,向銀行支付一定金額的期權費後買入相應面值、期限和協定黃金價格的期權,在期權到期日如果匯率變動對客戶有利,則客戶通過執行期權可獲得較高收益,如果匯率變動對客戶不利,則客戶可選擇不執行期權。


其產品優勢為“可以做空黃金,起點金額低;各期限結構豐富;三檔執行價可選;支持委託掛單及提前平盤”,適用對象為“凡持有有效身份證件,擁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境內、外個人,均可進行實盤黃金交易。”

中行原油寶“七宗罪”:交易記錄消失,移倉反應拖沓保證金成擺設


反觀上期所的黃金期權,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需要連續5個交易日賬戶可用資金10萬元,同時需要通過期貨公司組織的知識測試,以及完成不少於10個交易日且20筆的期權仿真交易等多項條件。


投資門檻上的差異,已無需多言。包括原油寶、期金寶在內的理財產品,無非是將門檻更高的投資產品“平民化”。


實際上,在此次原油寶風波發生前,已有多位投資者通過網絡對原油寶進行了“人肉評測”,問題著手不少……


最基本的價格標準方面,原油寶條款規定“中國銀行在綜合考慮全球相關原油市場價格走勢、國內人民幣匯率走勢、市場流動性等因素的基礎上向客戶提供交易報價,並可根據市場情況對交易報價進行調整。”


這賦予了中國銀行很靈活的價格調整權。在投資者實際交易過程中,會發現其原油寶買入、賣出的價格與美原油期貨的實時價格存在出入。


對此便有投資反應稱,“和國際原油價不同步。買的05美國原油合約,我入手的時候wti國際油價在19.5-20.2 區間,今天26.5美刀左右,中銀原油寶反而跌了-2%?”


只是,如今木已成舟,中行今晚是否會發布公告就此次事件予以說明,仍未可知……


監管要求自查,原油抄底還需三思!


中國國際期貨原油研究員和交易經理張慶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次WTI價格的極端崩跌凸顯出北美原油市場嚴重的供過於求。


隨著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大面積蔓延,各國紛紛採取封城鎖國的措施,使經濟陷入停滯。IEA估計今年的原油需求將減少930萬桶/日,相當於過去10年的原油需求增長被疫情抹去了。


市場上供過於求的現象日益嚴重,大量的石油在市場上四處遊蕩,美國的石油公司幾乎已經沒有空間儲存這些原油。WTI原油期貨交割地俄克拉何馬州庫欣的儲油空間正在迅速減少。如果原油庫存繼續以當前約500萬桶/周的速度增長,庫欣的原油庫存將在三週內打破歷史紀錄,並在七至八週內達到最大庫容極限。當下防疫措施導致的成品油需求匱乏正在倒逼煉油廠減產,美國煉油廠的開工率已經降至69%以下。


這直接壓迫煉油廠減少原油的採購,另一方面原油生產企業停產一口油井的代價是高昂的,可能使得這口井永遠不能再次產油。這使得原油生產企業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生產,讓美國石油存儲設備達到極限。油價暴跌是石油市場史無前例供給過剩導致的交易踩踏。


WTI6月份期貨合約是下一份結算的原油期貨合約,當前報價為11美元/桶左右,或為新冠病毒疫情的下一個受害者,甚至可能再次出現跌至負值的現象。原油抄底?還需三思!


原油寶一事引起監管注意,目前各大行已在監管的要求下進行自查,並要求遞交自查報告。不少銀行已經停了相關產品推薦或停止做多,原油產品並不適合沒有專業經驗、尋求穩定收益的個人投資者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