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點燃孩子閱讀之“火”

現在很多家長,都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西安市圖書館就在我家旁邊,偶爾週末會帶兒子去借書。每次去,裡面都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閱讀,借書。

的確,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不過,捫心自問,這一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希望孩子日後有好成績?

參考自己,通過閱讀,文字,獲得了不少力量。我希望能把孩子培養成有終身閱讀習慣的人,而不是隻是為了考試拿高分的校園閱讀者。

如何點燃孩子閱讀之“火”

於是,自己也看了幾本關於閱讀和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書。其中,最近在看的《朗讀手冊》,收穫最大。本書重心放在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上,圍繞培養終身閱讀者的目標,給出了很多具體,容易操作的建議,幫助讀者重新認識兒童發展規律,順應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閱讀的“火種”。在看的過程中,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每天為孩子朗讀的決心。

《朗讀手冊》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和推廣專家吉姆.崔利斯。崔利斯一直致力於教育研究活動。1989年,吉姆.崔利斯被國際閱讀組織評選為20世紀80年代對閱讀推廣最有貢獻的8人之一。這本《朗讀手冊》正是1979年作者自費出版了一本宣傳閱讀的小冊子不斷擴展修訂而成。

在看《朗讀手冊》時,印在腦海中最深刻的,是本書第一章標題下引用的葉芝的一句話:“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這句話提醒家長,教育不是被動灌輸知識,而是喚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才是保持長久學習動力的根本。

順應孩子興趣,培養閱讀習慣,也是增加學習動力的途徑之一。而培養閱讀習慣,長期持續地為孩子朗讀,就是最好的培養方法。

如何點燃孩子閱讀之“火”

但是,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路上其實有很多“坑”。比如,有些家長急於讓孩子開始自主閱讀。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小,理解能力不夠,就講簡單的短繪本故事。

在這,結合書中內容,說說如何避開上面的兩個“坑”。

誤區一:孩子自己能認字了,我就不用每天講故事了,給他本故事書,自己看。

“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把朗讀描述為“孩子中學畢業之前都應該保持的一種習慣”。

“每當我們給孩子朗讀時,我們就像在為閱讀的樂趣做廣告。”

還記得在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看到黃磊為多多朗讀《小王子》時,我還納悶。當時的多多應該能認識一些字,應該是能夠自主閱讀,為什麼黃磊還要讀給他聽呢?

現在明白了,給孩子大聲朗讀,不只是增強親子關係,不只是讓孩子接觸到大量詞彙,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等目的。這件事本身就是為閱讀樂趣做的最好的廣告。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持續“廣告投入”。即便是孩子在學會自主閱讀後,也要保持這樣的習慣。

誤區二:孩子太小,理解能力不夠,上學前就看以圖片為主的繪本就足夠了,不需要講太多太複雜的故事給孩子。

“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表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因此,孩子能聽懂並理解無法自己看懂的複雜、有趣的故事。

6歲時,孩子剛剛開始學習閱讀。這時他通過視覺或者聽覺能夠理解的詞彙是有限的。但對於聽故事而言,他可不是初學者。”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將孩子的閱讀能力與聽力能力等同理解。也不能將孩子的聽力理解能力等同於他聽故事的能力。如果我們從孩子兩歲開始親子共讀,聽繪本故事,那到六歲的時候,他已經有四年的聽故事經驗。無論從詞彙量還是聽力理解力上,都需要提升一個層次,才能滿足孩子閱讀興趣的需要。如果這時,家長還是隻給孩子講簡單的繪本,那就很難再吸引孩子,無法保持興趣。

如何點燃孩子閱讀之“火”

從兒子的身上,我也看到了這點。在聽故事這件事情上,我們有時候小看了孩子們。

去年,大概在兒子五歲半的時候,晚上睡前故事就開始從繪本向長一些的章節故事過渡。在聽完大概十本左右的短篇章節故事書後,兒子就很少讓給他講繪本。過了兩個月,兒子在幼兒園學完《唐僧騎馬》的兒歌后,就迷上西遊記。於是,就從網上買《西遊記》繪本。買回來後,才發現,繪本的文字只是原版篇幅的刪減。原版的文字雖然是白話文,但其中還是會夾雜很多文言文的字詞。對於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應該會有些困難。剛開始,在給兒子讀的時候,我都會中間停下來,把講過的內容,再用平時說話的方式給他再解釋一遍。兒子卻說:“你為什麼要再說一遍呢?我能聽懂。”後來,就這樣,半個多月裡,兒子聽完了整套《西遊記》繪本。聽到他喜歡的章節,會讓我反覆朗讀三四遍。後來,他高興的時候,會一邊模仿孫悟空,一邊說繪本中那些大段對白。他居然能夠一字不落地說出來。上個月,他已經連續聽完《木偶奇遇記》和瑞典童話作家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淘氣包埃米爾》等四本長篇童話故事。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都是兒子主動要求講,從來沒有強迫過。

我不奢望,兒子今後學業多麼優秀出色,只是希望他能從閱讀中體會到更多的樂趣。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說,在這兵荒馬亂的世界中,通過閱讀,為自己打起一處避難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