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 復旦設計

感謝 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 分享

從2019年開始,上海市首次發起“建築可閱讀”微旅遊活動,旨在帶領市民和遊客在漫遊、慢品中,領略歷史與現代交融的人文風貌,靜靜聆聽上海的傳承與發展。

上海大學作為其中一條以“百年積澱、深厚人文”為主題的線路首站,受到廣泛關注。

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 復旦設計

上海大學交流展示中心項目位於這座歷史名校的延長路校區,由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和世界著名建築大師馬里奧∙博塔先生聯手打造。

在兩座50年代的上海大學老食堂的建築基礎上, 用一種獨特的建築邏輯表達形式,將其賦予了現代語境下的重新詮釋,“生長”出一座“嶄新”建築。

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 復旦設計

1 新老建築關係解讀

整體建築風格仍然延續了博塔經典的純粹幾何形體構成,體現了一種強烈的秩序感和古典精神。上方新建築和下方老食堂的關係處理上,是將新建築的底部與老食堂傾斜屋頂相脫離,架在老食堂的正上方,形成結構的大跨度感。

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 復旦設計

同時,富有張力的三角形幾何線條外立面桁架,還起到了重要的受力作用。上方新建築外立面三角形矩陣又與下方老食堂的斜坡屋頂正面三角形產生呼應,形成一個融合的堅固整體。完全對稱的正立面,洋溢著古典建築中才能見到的那種沉穩情調。

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 復旦設計

2 是巧合還是藝術無國界

博塔對於“紅磚”的偏愛成為博塔建築藝術的符號和代名詞。該項目外立面同樣採用了幹掛磚紅色陶板的工藝,紅磚的肌理感,整體呈現出非常細膩有質感的視覺效果。

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 復旦設計

上海大學校區內同樣有不少紅磚建築,包括老食堂本身,以及比較有代表性的南大樓,新項目與校區內的磚結構老建築群遙相呼應、相得益彰,繼承了上海大學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同時,上海地區也有不少老建築群,例如一些教堂和石庫門也都採用了紅磚外露的形式。上海本地人文及其建築歷史文化特色也“巧合”的與上海大學交流展示中心項目“紅磚”風格產生了良好的呼應,將這一“無國界的紅磚藝術文化”有機的傳承了下來。

3 將自然光線鋪滿整個空間

博塔建築風格的另一大特色是非常善於利用自然光線,在將建築內部空間和佈局充分運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將“天光”引向室內的每個角落。

該項目建築面積8千多平米,主要功能區域包括展示交流區、藏品庫區域、多功能廳區域、行政辦公區域和設備用房區域五個部分。各功能區域合理的分佈在建築的4個樓層中(含2層夾層)。

一座正在生長的上海老建築 | 復旦設計

首層為入口共享中庭及門廳、大小美術作品陳列廳和設備用房;一層夾層為交流休息廳;二層為交流展示區,包括多功能廳和美術作品陳列廳;二層夾層為辦公區;藏品庫房位於地下一層。

室內空間設計理念力求空間流動性,公共中庭空間與其它功能空間的有機滲透,追求變化而豐富的室內空間效果。通過室內外灰空間、一層大廳通高中庭及屋頂部天窗的設計把陽光充分引入室內,把人引到自然,沐浴在陽光的空間裡。

上海大學交流展示中心項目是整個社會對於尊重城市發展文脈,建築創新與復建有機結合模式的縮影之一。修整與開發歷史風貌建築,不僅是對文化遺產的拯救,也是對城市情感與記憶的尊重。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上海大學延長校區交流展示中心

方案設計:馬里奧∙博塔建築事務所、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

初步設計: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

施工圖設計: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