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每畝地8美分!

這是2008年、2009年那個時期,外資在越南投資建廠、建立工業園區時,一些當地政府給的報價,可見越南對外資的“渴望”。這樣的福利也著實令很多企業和機構對越南這片土地充滿期待。

而2019年,加徵關稅給相關行業帶來的衝擊也是壓倒性的,很多企業為求生存,也考慮尋找“緩衝地帶”。而有些外資企業也開始撤出中國,轉向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東南亞國家,其中最典型的是越南。

大規模的產業轉移在全球製造業的遷移史上有4次:20世紀初,美國接棒英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炙手可熱的國家。1950年代,日本一躍成為西方眼中的“亞洲工廠”。1970年代,亞洲四小龍崛起,超越了日本。而到了1990年代,中國則逐步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今天,隨著歐美、日韓等國家越來越多地產業轉移到越南,中國的製造業企業也越來越對越南刮目相看。

越南真的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嗎?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越南招商引資有四大優勢

“10年前我曾與深圳一些知名集團、深圳工業總會等前往越南峴港,開發中國經濟區,‘8美分1畝地’的時代,正是企業遇到的機遇期。”科特勒諮詢集團(KMG)全球合夥人、中國區總裁曹虎談到越南對全球企業的吸引力。

第一, 越南有非常好的全球貿易界面,通俗地說,就是它有很多深水港——越南國境狹長、近海岸線的地形特徵,創造了它在全球貿易的地理優勢。

第二, 越南也在經歷改革開放,而且越南歷來重視教育,像峴港這個三四十萬人口的城市裡,就分佈著6所大學。

第三, 越南的人口結構對發展製造業有優勢,幾乎半數人口是30歲以下人群,年輕人佔比超過50%以上,也就意味著巨大勞動力市場。這是當前諸多工業發達國家,如:歐美、日本,以及中國都不具備的。以上這些突出的優勢,長期來看越南未來會成為繁榮的消費市場。

第四, 越南在獨特的關稅和全球貿易政策當中形成了價值窪地——越南是全球簽訂區域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越南和東盟,越南和中國,越南和澳大利亞、新西蘭,越南和日本,越南和美國之間,有很多貿易協議,獲得大量出口貿易優惠。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全球性加工製造企業會去越南尋求“新生”的原因。一是關稅優惠,二是勞動力充足、人力資本便宜,三是堅持改革開放,四是全球貿易運輸方便。

越南政府對改革開放的態度是相當積極主動的,使得連年經濟增長態勢看好。越南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越南2018年GDP實際增速為7.08%,增速略高於中國。

不過,曹虎也補充道:雖然越南政府、當地商業圈層非常歡迎外來投資,而且以開放的態度歡迎外來資本帶來先進技術、前沿理念、優秀人才。但不得不說越南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心態是比較複雜和謹慎的,越南一方面歡迎中國企業,但同時又很關注中國的投資領域和技術輸出情況,這也是中國企業需要冷靜思考的地方。

越南的劣勢,卻會給企業造成致命傷


正如優勢的明顯和誘人,在越南投資建廠的劣勢,也同樣讓很多企業如鯁在喉。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在那邊設廠和成立辦事處整個流程下來不是很難,全部手續辦完用了大概三個月時間,但現在越南已經沒什麼優勢了,因為當地廠房的租金已經跟中國大陸差不多了”。受全球經濟局勢的影響,以紡織製造為主的地平線控股集團,自2018年開始將部分生產能力轉移到越南。地平線控股集團開發部總監張寒冬在接受採訪時,描述了自己親自帶隊開發建廠的切實感受。

她表示:去考察之前,瞭解到越南當地對紡織企業會有稅收方面的優惠。並且一些歐美大牌零售商也在越南設有辦事處,無疑讓市場營銷更加順暢,讓企業又添了幾分長期發展的信心。但實際運營後發現,這些政策優勢和企業福利的吸引力,逐漸被越南的“短板”所替代。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最大的缺陷就是越南當地供應鏈、產業鏈不健全,以及人員效率低下。”張寒冬直言不諱。

以家紡行業為例,由於沒有配套的產業鏈,當地缺乏大型織廠、染廠。因為缺織廠,所以生產所需的絕大部分面料需要從中國運過去。又因為缺染廠,雖然縫製環節可以在越南完成,但越南當地缺乏專業的染料兌色、調色人才,更沒有管染料配方的人才。所以織布、染布等環節都只能在中國完成。甚至包裝的紙箱都得依賴早前入駐的中國臺灣企業。這樣一來成本自然沒什麼優勢。

人工效率,又是另一硬傷。張寒冬介紹:國內同等崗位的加工窗簾流水線的工人,薪資大概是8000元人民幣,每天可以做出200件產品,越南本地雖可以用相對低廉的薪酬僱傭到工人,但實際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只有20件。有時遇到緊急任務,企業要花很大的精力和越南的工會進行協商,才能讓本地工人同意2小時時長的加班。這樣一對比,平均在每一片窗簾上投入的人工成本其實和國內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對此問題,曹虎也補充說:很多產業是需要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和長期的工業實踐來支撐,而越南本地的職業教育體系相對落後,這恰是越南目前不具備的。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而且,越南沒有形成完善的大裝備、大化工,以及信息產品的供應鏈,導致適合本地生產的優勢產品類別比較少,優勢產品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短、勞動力低廉、簡單加工、密集型的產業裡。這導致當地生產的大都屬於相對中低端的產品,沒有能力生產產業鏈比較長的產品,比如:整車製造、大型醫療器械,複雜的化工設備等。

另外,由於本土金融業不發達,導致在當地融資很難。加之本土消費能力不行,只能嚴重依賴出口,一旦全球貿易或出口政策有動盪,對越南企業的影響將比較大。

“像日本優衣庫只是在越南加工之後,運到全球賣,對他們來說越南是個加工基地,不是重點市場。”曹虎用簡單的例子做了解釋。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越南勝任“世界工廠”幾無可能

不僅是對中國企業,對全球其他國家的企業而言,產業鏈轉移到越南的做法也受到詬病。

據《紐約時報》報道:雖然一些美企考慮將生產遷出中國,轉移到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來避開關稅。但是在這些國家,美國企業面臨一些不利條件,如交通不便,以及勞動力經驗不足,很多問題反而證明了中國製造的不可或缺。

實際上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起步很早,但一直沒有真得做深、做透。現在在越南投資的主體是日本企業最多,其次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企業,以及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然後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

“越南製造永遠不可能變成下一個中國製造,不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正是多年深諳東南亞的商業實踐,讓曹虎更加堅信他的觀點。

他分析道:很多人無非是看到了越南已經進入新一輪經濟發展週期,以及對越南的全球加工中心地位的確認。但看上去越南在走中國過去的發展之路,可中國經濟特徵遠遠不止於此,中國的市場容量、科研實力和產品的多元化、“全製造”產業鏈,以及國際影響力,都是越南完全無法比的。所以,應正確定位越南:從全球視角看來,它是以中國為中心的產業集群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它是全球加工基地,也是全球加工貿易出口基地,這是才越南優勢的核心。

如此,定論越南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為時過早。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而全球經濟局勢的變化只是在加速這個過程,因為大量受人力資本降低而驅動的簡單加工業,比如:塑料產業、簡單汽車零配件加工業,服裝產業的縫製環節等,這些最容易受到全球局勢的影響、類似於“全球遊牧”的產業,率先轉移到了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甚至到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等國。都是勞動力成本低的原因。

應理性地看待中國部分企業遷移至越南的現象,因為這是全球貿易和全球產業分工的自然結果。

越南,會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曹虎建議:對中國企業來說,要做全球市場,尤其要做東盟市場,越南是必經之地。“希望中國企業能有更系統、更深入的,長期戰略性投資計劃。而不是抱著短期的機會主義去投資。中國企業要真正走向全球,進入東盟市場,發展‘一帶一路’產業,必須要將機會性驅動心態,轉變成戰略性心態。”

張寒冬也表示:從成為世界工廠的角度看,越南要代替中國不大可能,至少3-5年內絕對實現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