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一、史前時代

1、 人類古代歷史根據生產工具變革分為3個時代: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

2、 石器時代分2部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3、 舊石器時代的主要人類有4種: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4、 元謀人特點: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類。

5、 藍田人主要特點:發現了同時期打製石器和用火遺蹟。

6、 北京人主要特點:迄今國內發現材料最豐富、最重要的猿人。懂用火且能保存火種。

7、 山頂洞人主要特點:掌握了縫紉技術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8、 新時期時代的4個基本要素:磨製石器、製陶術、農業、畜牧業。

9、 新時期時代主要文化遺存4種:仰韶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

10、仰韶文化主要特點:農業種粟;畜牧養豬狗;可以製作有彩繪的彩陶。

11、紅山文化主要特點:出土了玉禮器;發現了祭壇、女神廟等大型祭祀建築遺址。

12、龍山文化主要特點:家畜種類更多,牛、羊、雞等;陶器黑色,陶胎薄“蛋殼陶”。

13、良渚文化主要特點:有水稻種植,陶器以黑皮陶為主;手工業製品精巧。房屋為幹欄式建築,產生貧富分化。

14、氏族公社分兩個階段: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

15、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會的主要階段。

16、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階級社會過渡的社會組織形式。

17、屬於母系氏族公社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

18、屬於父系氏族公社文化:龍山文化、大墳口文化、黑陶文化。

19、女媧的傳說:創世女神、大地之母、攛土造人、煉石補天。

20、伏羲的傳說:人文始祖、創制八卦、教民漁獵。

21、有巢氏的傳說:構木為巢,是巢居的發明者。

22、燧人氏的傳說:人工取火、結繩記事、百獸命名。他也被稱為“三皇之一”。

23、黃帝的傳說:人文初主、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

24、黃帝是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

25、黃帝又稱軒轅氏、帝軒氏、有熊氏、歸藏氏、帝鴻氏等。

26、倉頡的傳說:黃帝的史官,創造了最早的文字。

27、嫘祖的傳說:先蠶娘娘、黃帝正妃,發明養蠶紡絲技術。

28、帝嚳的傳說:黃帝的曾孫,是“五帝”之一,號高辛氏。

29、堯的傳說:堯為父系氏族公社後期部落聯盟首領,上古帝王。晚年禪位於舜,創禪讓之制。

30、舜的傳說:舜為父系氏族公社後期部落聯盟首領。

31、禹的傳說:以疏導方法平水治土,三過家門而不入。

32、三皇:一種說法“女媧、伏羲、燧人”;另一種說法“燧人、伏羲、神農”

33、五帝:以《史記·五帝本紀》所記黃帝、瑞頊、帝嚳、堯、舜五人較為常見。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二、夏、商、西周

34、夏: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35、王位世襲制:夏朝禹死後,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原始社會後期的禪讓制度被“王位世襲制”取代。

36、世襲制朝代:夏是我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37、青銅器時代:夏朝的青銅器標誌著我國由時期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38、商:湯建立商朝,遷都於殷,歷史上也稱為“殷商”。

39、殷墟: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

40、甲骨文:商朝出現了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此開始。商朝的甲骨文標誌著漢字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

41、商:出現金屬器物、青銅器冶煉技術、鑄造工藝。

42、青銅器:商朝著名青銅器有後母戊鼎、四羊方尊。

43、西周:周武王建立、定都鎬京。

44、西周制度: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

45、分封制: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天子即周王,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卿大夫有卿和大夫之分。

46、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規定,從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製。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三、春秋、戰國

47、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48、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

49、春秋:周平王棄鎬京遷都洛邑,至公元前476年,是歷史上的春秋時期。

50、齊桓公典故尊王攘夷;晉文公典故退避三舍;楚莊王典故問鼎中原;越王勾踐典故臥薪嚐膽。

51、春秋五霸另一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52、春秋管仲改革主要內容:行政改革“叄其國而伍其鄙”;軍事改革“作內政而寄軍令”;稅制改革“相地而衰徵”。

53、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54、李悝變法:法家代表,魏國人。a“食有勞而祿有功”b“盡地力之教”c“取有餘而補不足”d編成《法經》。

55、吳起變法:兵家代表,楚國人。a凡是封君傳到第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祿;b精簡官職;c整頓吏治。

56、商鞅變法:法家代表,秦國人。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a廢井田b開阡陌c重農抑商d獎勵耕織e統一度量衡f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g廢除“世卿世祿制”h嚴格戶籍管理制度i制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

57、修都江堰: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58、授田制:戰國時期,各國實行國家授田制,鐵製農具和牛耕得到推廣。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四、秦、漢

59、秦始皇相繼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記住順序。

60、秦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咸陽。

61、秦朝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統一度量衡、貨幣、車同軌、書同文、通過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統治,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62、度量衡:日常生活中用於計量物體長短、容積、輕重的物體的統稱。

63、計量長短的器具稱為度,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64、修萬里長城:秦始皇派蒙恬主持修長城。西起臨洮、東達遼東。

65、修建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園。

66、修建兵馬俑:位於今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

67、陳勝吳廣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旗幟。

68、楚漢之爭:劉邦、項羽四年楚漢戰爭,最終以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勝利結束。

69、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與漢景帝劉啟減輕刑罰,減賦稅,親儒臣,求賢良,一意與民休息。

70、陸上絲綢之路: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蔥嶺—西亞—歐洲

7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董仲舒的主張。

72、太學:漢朝漢武帝下令再長安興辦太學。當時最高學府。

73、王莽改制:“託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職官、地名改革。

74、東漢建立:劉秀即皇位,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75、黃巾起義:張角發起“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反抗東漢統治。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

76、官渡之戰:曹操打袁紹,曹操贏。歷史上出奇制勝、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77、赤壁之戰:曹操打孫權,孫權派周瑜,聯合劉備勝曹操。歷史上以火攻取勝,以少勝多著名戰役。

78、三國鼎立:曹丕定都洛陽,建立魏國;劉備定都成都,建立蜀國;孫權定都建業,建立吳國。

79、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建立西晉。劉曜攻打,西晉亡。

80、東晉:司馬睿建東晉。劉裕建宋取代。

81、淝水之戰:東晉時期,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82、南北朝:南朝:齊、梁、陳;北朝:北方的五個朝代。南朝和北朝並存稱南北朝。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六、隋、唐

83、隋朝建立: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稱隋文帝。

84、科舉制度:隋朝建立科舉制。

85、開鑿大運河:隋朝建立。北抵涿郡,南至餘杭。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6、唐朝建立:李淵在晉陽起兵,佔領長安。定國號為唐。

87、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君臣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開創了唐代繁榮盛世。

88、武則天稱帝: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89、開元盛世:唐朝期間

90、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唐朝由勝轉衰。

91、三省六部:吏部管百官政事;戶部管財政;禮部管文化教育;兵部管軍隊和武器;刑部管司法和刑獄;工部管工程建設。

92、文成公主進藏:唐朝事件。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下嫁松贊干布。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七、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

93、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94、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

95、潭淵之盟:宋遼合約。

96、北宋農業:蘇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糧食主產區。

97、北宋手工業:定、汝、官、鈞、哥五大名窯。

98、北宋商業:最早的紙幣—交子。

99、王安石變法:北宋期間,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

100、北宋體育:塌鞠、蹴鞠、球鞠。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109箇中國古代史考點,請收藏!

八、明、清

101、明朝建立:朱元璋建立明朝

102、八股取士:明朝試行。

103、鄭和下西洋:鄭和是我國和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之一。

104、抗倭英雄:戚繼光(明朝中期)

105、鄭成功收復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曆史上民族英雄。

106、李自成起義: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已經發展到觸及封建所有制的新水平。

107、設立軍機處:清朝設立軍機處,標誌著我國古代封建軍權發展到頂峰。

108、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清朝採取平定“三藩之亂”簽訂《尼布楚條約》。“試行改土歸流”

109、閉關鎖國:以農為本,限制對外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