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這樣和這世界和諧相處

每一種人生都可能有殘缺,不必做太多比較。

每一種生活都有很多樂趣,不必做完全統一。

你是不是因為不想傷這個人,不想傷那個人而活的十分憋屈?

你是不是總是遭到意料之外的攻擊?

你是不是想擺脫某種困境卻又無能為力?

你的“善良”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這樣和這世界和諧相處

你的一切不幸,可能只是你的“內在小孩”精力旺盛卻又太弱小。他沒有別的事幹,鬧得只能玩一種“與人為善”的遊戲。於是,你習慣將他人的一言一行都和自己的原則拉上關係,處處替別人著想,又處處給出善意的指正。同時,又想從中尋找認同感,如果沒人給你想要的那種反饋,你就覺得全世界都不理解你,你付出了那麼多的善意卻只能收穫痛苦。

你只會這一種活法。只有這樣,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內在小孩的旺盛精力才能有地方發揮。而你不明白這樣做竟然能把你拉進無盡的痛苦中。

這讓我想起一個自己經常接觸的家庭主婦來。不得不說,她確實是一位樸實而勤勞的婦女,有著傳統中國女性的很多美德:賢、善、貞、慧。

你的“善良”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這樣和這世界和諧相處

她賢,因為她從來不怕辛苦,一力承當了照顧多病的婆婆、養育孩子的責任,她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的苦難而產生放棄之心。

她非常善良,無論誰找她幫忙,只要不是確實抽不開身,她都會答應,只要她能力許可,她就會付出。

她一生就跟了一個男人,以她的清秀端莊,身邊總有優秀的男人如蜂蝶圍繞,但她硬是一生就守著一個男人,不離不棄,儘管他窮、他懶。

她實在聰慧,只是看她做事,你就會發現她聰明的不得了。她受教育程度不高,卻可以輔導孩子的初中作業;那些別人折騰了很久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她只要略作思考,便能立刻想出辦法來。

她還寫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飯,繡的一手好花,會做衣服,鞋子......還有很多女人幹不了的活,她都能幹。

但你完全想不到,這個女人在家裡,卻是被婆婆厭、丈夫憎、孩子不喜歡的角色。如果不和她生活在一起,真是難以想象,像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怎麼會與幸福無緣,怎麼會生活的那麼委屈?

和她打過交道的人就會發現,她和《偷書賊》中那個收養了五個孩子的女人一樣,善良,但卻有一種奇怪的能力----把自己認識的所有人都得罪。可能是因為,她看什麼事情都會強行搭上自己的處事原則,然後本來對她很好的事情的評價就變成了“善意的指責”

你的“善良”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這樣和這世界和諧相處

比如,丈夫掙了點兒錢,滿心歡喜的給她買了一件衣服,卻被她數落了半天,她倒不是嫌棄衣服不好看,而是覺得丈夫不該為她亂花錢,丈夫滿滿的愛得關懷,換來的卻是責備、抱怨和挑剔。孩子考試第一名向她報喜,她馬上義正詞嚴的提醒說,你不該驕傲,這次才考了班裡第一,那個某某考了全校第一。

這個可憐的“刺頭”,就生活在自己的錯位世界裡,不斷的辛苦付出,不斷的向人表達她的善意,卻不斷收到本不該有的打擊。

直到現在,她依然不能理解為什麼每個人都與她不同頻。她覺得自己沒有想去傷害誰,說的話也沒有問題。

你的“善良”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這樣和這世界和諧相處

這一點倒是真的,她說的那些話,若是單純從內容看,確實沒有幾句是有攻擊性的。而問題就在於,她的世界觀裡,似乎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別人就應該全然的接受她所表達的一切。如果真的因此傷害了別人,她有覺得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不應該被怪罪。她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體驗她加諸別人的傷害。很多時候,這種傷害僅僅就是因為她的善意帶來了“道德綁架”或者她表達這種“善意”所帶的“批評”。

世間唯一的真理是,你向世界釋放了什麼,世界變回報你什麼。若你釋放的是抱怨,得到的必然是指責;若你釋放的是批判,得到的必然是反駁;若你釋放的是攻擊,得到的也必然是反擊。

我們必須懂得,每一種人生都可能有殘缺,不必做太多比較;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有樂趣,不必完全統一。

當一個人覺得全世界都在針對自己時,他最應該做的不是去抱怨別人,而是反省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不能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你的“善良”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這樣和這世界和諧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