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孩陰脣紅腫,是怎麼回事?

尚都紫涵張倩


您好!您說的症狀符合中醫“前庭大腺炎”的範疇,您可以參照下面的內容進行調理、治療。

歡迎關注我,為您提供優質的健康答案。


前庭大腺位於兩側大陰唇後1/3深部,腺管開口於處女膜和小陰唇之間。因解剖部位的特點,在性交、分娩及其他情況汙染外陰部時,病原體容易侵入而引起前庭大腺炎。本病患者以育齡婦女多見,幼女及絕經後婦女少見。急性前庭大腺炎時,病原體首先侵犯腺管,腺管呈急性化膿性炎症,腺管開口往往因腫脹或滲出物凝聚而阻塞,膿液不能外流,積存而形成膿腫,稱前庭大腺膿腫。該側大小陰唇發赤腫脹、疼痛,中醫稱為陰痛、陰腫。急性炎症消退後,膿液逐漸吸收轉清或形成囊腫,中醫稱為陰繭。

就臨床資料分析,前庭大腺炎有以下特點:

①病程短,易於反覆發病,往往從初期到紅腫熱痛時間較短,且疼痛劇烈,病人難以忍受,需及時處理。一旦切開引流成功,炎症容易較快地痊癒。

②若炎症分泌物未能及時排清,易於形成囊腫,且可繼發感染,形成膿腫,反覆發作,因此,手術時須仔細清除分泌瀦留物。

【病因病機】

外陰位於下焦,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溼熱之邪外侵,稽留於外陰部。溼熱下注,氣血失和,蘊而為患。

1.溼熱下注

感染邪毒,阻於下焦,溼阻於內,蘊而生熱,或下焦積熱,外邪引發而成。

2.瘀血內阻

溼熱蘊阻,脈絡不通,釀生溼毒,穢濁留滯,結成膿毒。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急性炎症可見一側陰唇下端紅腫、發熱、觸痛明顯,形成膿腫時局部有波動感。若為淋病奈瑟菌感染,擠壓局部可流出稀薄、淡黃色膿汁。嚴重者膿腫直徑可達3~6cm,患者出現發熱等全身症狀,腹股溝淋巴結可呈不同程度增大。當膿腫內壓力增大時,表面皮膚變薄,膿腫可自行破潰。若破孔大,可自行引流,炎症較快消退而痊癒;若破孔小,引流不暢,則炎症持續不消退,並可反覆發作。慢性炎症除外陰稍有不適外,無明顯自覺症狀。

2.鑑別診斷

(1)外陰癤一般在皮膚的表面,體積較小,質地偏硬,且無膿液形成。

(2)外陰血腫一般有明確的外傷史,疼痛不如膿腫明顯。

  

【辨施施治】

本病急性期要迅速控制症狀,需中西藥大量、足量合用,清利下焦溼熱,控制感染;反覆發作者,應結合患者身體情況,中西藥並用。

1.溼熱證

證候:急性炎症期前庭大腺管粘連堵塞,腺體未發生感染時,可形成前庭大腺瀦留性囊腫,如蠶繭狀,感染後局部紅、腫、熱、痛、陰癢,稍久則化膿,苔黃膩,脈數。

分析:溼熱邪毒下注外陰,鬱而化熱,溼熱交阻,不通則痛,發為紅、腫、熱、痛,日久化膿,舌脈均為溼熱之表現。

基本治法:清熱解毒,利溼止痛。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加減。

龍膽草5g,炒黃柏各9g,黃芩、山梔、澤瀉、木通、柴胡各6g,生地、當歸、赤芍、車前子(包煎)各10g,紫花地丁12g,甘草5g。

方中重用龍膽草以清肝膽實火,除下焦溼熱,為君藥;黃芩、梔子苦寒折火,協助龍膽草清瀉溼熱;澤瀉、木通、車前子引火下行,從小便而出;當歸、生地養血柔肝,防止熱邪傷肝;紫花地丁清熱解毒,促進瘀熱溼毒消散;甘草調和諸藥,防止苦寒之品損傷脾胃。

服法:水煎分服,4小時1次。

加減:外陰紅、腫、熱、痛明顯者,加金銀花、蒲公英、半邊蓮各10g;外陰腫脹疼痛劇烈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10g,白芷6g,皂角刺8g;陰癢頗劇,溼熱偏甚者,加薏苡仁15g,地膚子、土茯苓各10g。

2.血瘀證

證候:慢性炎症期局部皮膚肥厚、粗糙,呈紫褐色,外陰瘙癢,或伴陰繭狀,舌邊紫,苔微黃膩,脈細弦。

分析:病程日久,陰血不足,血虛夾瘀,傷及血絡,陰部肌膚失養,故局部皮膚肥厚、粗糙,呈紫褐色;生風化燥,故發為陰癢;舌邊紫,苔微黃膩,脈細弦為血瘀之象。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清利溼熱。

方藥運用: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味。

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牛膝各10g,炒枳殼、柴胡、桔梗各6g,熟地10g,山甲片10g,炒黃柏9g,薏苡仁15g。

本方出自《醫林改錯》,原治胸中瘀血,阻礙氣機,兼見肝鬱氣滯之瘀血證。方系桃紅四物湯以赤芍易白芍,加入柴胡、桔梗、枳殼、牛膝、甘草組成。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脈,並引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鬱,升達清陽;桔梗、枳殼開胸行氣,使氣行血行;生地清熱涼血,配當歸能養血潤燥,使祛瘀而不傷陰血;甘草調和諸藥。本方不僅行血分瘀滯,而且能解氣分之鬱結,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去血行。黃柏、苡仁等清利溼熱,山甲片散瘀通絡。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清利溼熱之功。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陰癢甚者,加制蒼朮9g,荊芥6g,地膚子10g;病程長、陰繭較大者,加地鱉蟲、炙桂枝各6g,石打穿15g,牡丹皮、五靈脂各10g。

外治法:

(1)蒲公英外敷方

處方:鮮蒲公英60g。

用法:上藥洗淨搗爛,加少許蜜糖,調勻敷於患處,每日換藥1次。

適應證:急性前庭大腺炎有膿腫者。

(2)外用洗劑

處方:野菊花15g,紫花地丁30g,龍膽草15g,蒲公英30g,黃柏15g。

用法:煎湯趁熱先燻後洗,每日2次。

適應證:急慢性前庭大腺炎或有溼疹者。

【轉歸及預後】

本病經積極治療一般預後較好,但應向患者說明膿腫可能反覆發作。

【預防與調護】

1.保持外陰清潔衛生,不穿宜化纖內褲。

2.飲食忌辛辣刺激之品。

3.注意性生活衛生。

【臨證經驗】

本病散見於陰繭、陰腫、陰痛、陰癢等相關文獻中。一般說來,本病急性期屬熱毒夾溼濁,簡稱為溼熱證,慢性期以血瘀為主。前庭大腺炎症發作嚴重時,腺管口粘連堵塞,形成膿腫,應以手術治療為好。在治療本病時,無論急慢性炎症,除內治法外均需配合外洗外敷,甚至外治重於內治。急性期以外用洗劑(見驗方項)燻洗後,再塗敷玉紅膏和金黃膏。玉紅膏成分:當歸60g,白蠟60g,甘草45g,血竭12g,輕粉12g,紫草6g,白芷15g,麻油500g。金黃膏成分: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各500g,南星、陳皮、厚朴、甘草各200g,天花粉1000g,共研細末,用凡士林70%,上述藥粉30%調勻成膏。用法:攤於紗布上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慢性期可用1029藥膏(《婦科臨床精華》),藥用蛇六穀、生大黃、天葵子、芙蓉花、一見喜、黃芩、樟腦各50g,野菊花、蒲公英各100g。上藥共為細末,凡士林調勻,攤於紗布上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小結】

1.前庭大腺炎發病較急,症狀較重,且易於反覆發作,久而形成囊腫,應當向患者交代清楚。

2.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此外,外治法在前庭大腺炎治療中具有較好的作用。

3.保持外陰清潔衛生非常重要。此外,宜調暢情志,忌食辛辣油膩之品,以免助火生溼。


中國醫藥養生


您好!您說的症狀符合中醫“前庭大腺炎”的範疇,您可以參照下面的內容進行調理、治療。

歡迎關注我,為您提供優質的健康答案。

前庭大腺位於兩側大陰唇後1/3深部,腺管開口於處女膜和小陰唇之間。因解剖部位的特點,在性交、分娩及其他情況汙染外陰部時,病原體容易侵入而引起前庭大腺炎。本病患者以育齡婦女多見,幼女及絕經後婦女少見。急性前庭大腺炎時,病原體首先侵犯腺管,腺管呈急性化膿性炎症,腺管開口往往因腫脹或滲出物凝聚而阻塞,膿液不能外流,積存而形成膿腫,稱前庭大腺膿腫。該側大小陰唇發赤腫脹、疼痛,中醫稱為陰痛、陰腫。急性炎症消退後,膿液逐漸吸收轉清或形成囊腫,中醫稱為陰繭。

就臨床資料分析,前庭大腺炎有以下特點:

①病程短,易於反覆發病,往往從初期到紅腫熱痛時間較短,且疼痛劇烈,病人難以忍受,需及時處理。一旦切開引流成功,炎症容易較快地痊癒。

②若炎症分泌物未能及時排清,易於形成囊腫,且可繼發感染,形成膿腫,反覆發作,因此,手術時須仔細清除分泌瀦留物。

【病因病機】

外陰位於下焦,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溼熱之邪外侵,稽留於外陰部。溼熱下注,氣血失和,蘊而為患。

1.溼熱下注

感染邪毒,阻於下焦,溼阻於內,蘊而生熱,或下焦積熱,外邪引發而成。

2.瘀血內阻

溼熱蘊阻,脈絡不通,釀生溼毒,穢濁留滯,結成膿毒。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急性炎症可見一側陰唇下端紅腫、發熱、觸痛明顯,形成膿腫時局部有波動感。若為淋病奈瑟菌感染,擠壓局部可流出稀薄、淡黃色膿汁。嚴重者膿腫直徑可達3~6cm,患者出現發熱等全身症狀,腹股溝淋巴結可呈不同程度增大。當膿腫內壓力增大時,表面皮膚變薄,膿腫可自行破潰。若破孔大,可自行引流,炎症較快消退而痊癒;若破孔小,引流不暢,則炎症持續不消退,並可反覆發作。慢性炎症除外陰稍有不適外,無明顯自覺症狀。

2.鑑別診斷

(1)外陰癤一般在皮膚的表面,體積較小,質地偏硬,且無膿液形成。

(2)外陰血腫一般有明確的外傷史,疼痛不如膿腫明顯。

  

【辨施施治】

本病急性期要迅速控制症狀,需中西藥大量、足量合用,清利下焦溼熱,控制感染;反覆發作者,應結合患者身體情況,中西藥並用。

1.溼熱證

證候:急性炎症期前庭大腺管粘連堵塞,腺體未發生感染時,可形成前庭大腺瀦留性囊腫,如蠶繭狀,感染後局部紅、腫、熱、痛、陰癢,稍久則化膿,苔黃膩,脈數。

分析:溼熱邪毒下注外陰,鬱而化熱,溼熱交阻,不通則痛,發為紅、腫、熱、痛,日久化膿,舌脈均為溼熱之表現。

基本治法:清熱解毒,利溼止痛。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加減。

龍膽草5g,炒黃柏各9g,黃芩、山梔、澤瀉、木通、柴胡各6g,生地、當歸、赤芍、車前子(包煎)各10g,紫花地丁12g,甘草5g。

方中重用龍膽草以清肝膽實火,除下焦溼熱,為君藥;黃芩、梔子苦寒折火,協助龍膽草清瀉溼熱;澤瀉、木通、車前子引火下行,從小便而出;當歸、生地養血柔肝,防止熱邪傷肝;紫花地丁清熱解毒,促進瘀熱溼毒消散;甘草調和諸藥,防止苦寒之品損傷脾胃。

服法:水煎分服,4小時1次。

加減:外陰紅、腫、熱、痛明顯者,加金銀花、蒲公英、半邊蓮各10g;外陰腫脹疼痛劇烈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10g,白芷6g,皂角刺8g;陰癢頗劇,溼熱偏甚者,加薏苡仁15g,地膚子、土茯苓各10g。

2.血瘀證

證候:慢性炎症期局部皮膚肥厚、粗糙,呈紫褐色,外陰瘙癢,或伴陰繭狀,舌邊紫,苔微黃膩,脈細弦。

分析:病程日久,陰血不足,血虛夾瘀,傷及血絡,陰部肌膚失養,故局部皮膚肥厚、粗糙,呈紫褐色;生風化燥,故發為陰癢;舌邊紫,苔微黃膩,脈細弦為血瘀之象。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清利溼熱。

方藥運用: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味。

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牛膝各10g,炒枳殼、柴胡、桔梗各6g,熟地10g,山甲片10g,炒黃柏9g,薏苡仁15g。

本方出自《醫林改錯》,原治胸中瘀血,阻礙氣機,兼見肝鬱氣滯之瘀血證。方系桃紅四物湯以赤芍易白芍,加入柴胡、桔梗、枳殼、牛膝、甘草組成。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脈,並引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鬱,升達清陽;桔梗、枳殼開胸行氣,使氣行血行;生地清熱涼血,配當歸能養血潤燥,使祛瘀而不傷陰血;甘草調和諸藥。本方不僅行血分瘀滯,而且能解氣分之鬱結,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去血行。黃柏、苡仁等清利溼熱,山甲片散瘀通絡。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清利溼熱之功。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陰癢甚者,加制蒼朮9g,荊芥6g,地膚子10g;病程長、陰繭較大者,加地鱉蟲、炙桂枝各6g,石打穿15g,牡丹皮、五靈脂各10g。

外治法:

(1)蒲公英外敷方

處方:鮮蒲公英60g。

用法:上藥洗淨搗爛,加少許蜜糖,調勻敷於患處,每日換藥1次。

適應證:急性前庭大腺炎有膿腫者。

(2)外用洗劑

處方:野菊花15g,紫花地丁30g,龍膽草15g,蒲公英30g,黃柏15g。

用法:煎湯趁熱先燻後洗,每日2次。

適應證:急慢性前庭大腺炎或有溼疹者。

【轉歸及預後】

本病經積極治療一般預後較好,但應向患者說明膿腫可能反覆發作。

【預防與調護】

1.保持外陰清潔衛生,不穿宜化纖內褲。

2.飲食忌辛辣刺激之品。

3.注意性生活衛生。

【臨證經驗】

本病散見於陰繭、陰腫、陰痛、陰癢等相關文獻中。一般說來,本病急性期屬熱毒夾溼濁,簡稱為溼熱證,慢性期以血瘀為主。前庭大腺炎症發作嚴重時,腺管口粘連堵塞,形成膿腫,應以手術治療為好。在治療本病時,無論急慢性炎症,除內治法外均需配合外洗外敷,甚至外治重於內治。急性期以外用洗劑(見驗方項)燻洗後,再塗敷玉紅膏和金黃膏。玉紅膏成分:當歸60g,白蠟60g,甘草45g,血竭12g,輕粉12g,紫草6g,白芷15g,麻油500g。金黃膏成分: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各500g,南星、陳皮、厚朴、甘草各200g,天花粉1000g,共研細末,用凡士林70%,上述藥粉30%調勻成膏。用法:攤於紗布上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慢性期可用1029藥膏(《婦科臨床精華》),藥用蛇六穀、生大黃、天葵子、芙蓉花、一見喜、黃芩、樟腦各50g,野菊花、蒲公英各100g。上藥共為細末,凡士林調勻,攤於紗布上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小結】

1.前庭大腺炎發病較急,症狀較重,且易於反覆發作,久而形成囊腫,應當向患者交代清楚。

2.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此外,外治法在前庭大腺炎治療中具有較好的作用。

3.保持外陰清潔衛生非常重要。此外,宜調暢情志,忌食辛辣油膩之品,以免助火生溼。



健榜


不排除外力因素。悟空你特碼這問題都要我來回答,下次你再皮把你打回石頭裡去



瞌睡來啦


5歲女孩陰唇紅腫,是怎麼回事?

孩子除了陰唇紅腫,是不是還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等症狀?如果有以上的症狀,孩子是得了小便火了。小便火是由於沒有洗屁股,感染了細菌引起的尿道炎。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處理起來也比較容易。小便火除了細菌引起,也有孩子上火了原因。寶媽可以給孩子喝點清熱的菊花茶,金銀花茶等,每天洗屁股,換內褲。兩三天就能減輕症狀。


正月十八的月亮1


圖不對文,差評


15516825713陳哥


這個問題只有靠專業醫生回答,不懂的就不要回答了,敏感度太高,不小心惹眾怒,得不償失,謹慎,謹慎為妙。


一壺濁酒喜相逢


對於這個問題,最好還是請專業的醫生來回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