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回2017年的55美元,可國內的油價卻漲到了7塊多,你怎麼看?

投實問路財訊通


對於兩者的關係,我這裡想打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

國際油價就好比打氣筒,而國內油價就好比輪胎,隨著打氣筒一上一下的運動,最終輪胎卻越來越鼓。

其實一直以來,國際油價同國內油價的相關性就不強,一直以來,國內油價都呈現的是跟漲不跟跌,同時整體的走勢在近10年也延續的是上升的趨勢。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石油進口大國,對於國際原油的進口十分依賴,再加上原油又是重要的戰略能源,此前在高位就進口儲存不少,這樣進口成本較高,而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又建立在進口原油成本之上,當然在國際油價下跌的時候,國內成品油可能因為此前高成本的進口原油而依然不會殺跌。

同時,國內油價的定價權主要在三大油企身上,不是完全的市場化,在調價層面也就會存在嚴重的滯後,就比如國際油價都跌了1個來月了,而我們下調油價在上週五才開始。這也很大程度能夠說明為何兩者相關性不是很強,甚至還出現漲跌背離的情況。


侯賢平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13年之前我國的成品油調價機制是22個工作日調整一次,每次價格上下波動達到4%以上的時候才做出調整,這種調整方法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比如原油價格從100美元漲到104美元的時候,國內油價會根據規則進行上調,但是到下一次調價窗口的時候如果油價從104美元跌到100美元則只下跌了3.8%則不達到調整的要求不做調整,經過油價的長期震盪之後價格反而越來越高,只有油價暴跌的時候才有可能大幅度下調。

這種規則在13年之後就取消了,現在我們的調整窗口期是10個工作日,每次調整期每噸成品油價格上浮或者下浮超過50元每噸的時候才做調整,如果不達到50元則幅度計入下一次窗口調整。

雖然制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定價品種變多,定價機制仍然不夠透明。租金油價暴跌那麼為什麼國內油價卻比以前油價高的時候還貴呢?這其中的因素比較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匯率。今年人民幣對美元不斷走低原油是以美元計價交易的,國內銷售汽柴油價格是以人民幣計價,人民幣跌的太多就會使得進口成本增加,今年又一次油價調整就是因為匯率問題二上調的;第二、定價不夠透明仍然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第三、人民幣超發造成的貨幣貶值;第四、人力和物力成本的不斷增加。雖然很多因素無法控制,按時筆者認為定價機制還是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油價應該交給市場去決定。




首席投資官


為什麼?因為桶貴了啊!



琪31981691


好消息,國際油價又大跌,國內目前是坐“7”看“6”。此前從9月開始,國內油價經歷了四連漲,一直到11月,國內油價才迎來了年度最大的降幅,油價從8元時代重回到7元時代,

  • 如今國際油價近期大跌近30%,國內也開始跟上節奏了,

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18年11月16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下調(下一次調價窗口在11月30日24時開啟)


按照當前全國油價狀況,本輪調價後,全國絕大多數地區92號汽油零售價在7.1—7.3元/升,優惠幅度約為0.6—1元/升。


雖說現在油價在下調,但我們穿越一次會發現有趣的現象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3月份,當時國際油價147美元一桶,國內油價才6.3元,

現在2018年11月國際原油54美元,國內油價7.1~7.2元,油價沒貴嗎?反而是油桶貴了?


股海獵人


強烈要求降價也要與國際接軌



華仔論事


國際原油價格確實跌破了55美元,WTI原油期貨指數價格已經回到了53.43美元/桶,確實回到了2017年11月份的水平,但是國內油價並不是漲到了7塊多,而是最近經過大跌跌回了7.2元/升的價格,而且根據現在的形式來看,國際原油價格還會繼續下跌一段時間。

根據分析機構預測,國內的第三個工作日,原油變化率為-6.13%,預計在11月30日24時下一輪窗口開啟時下調幅度266元/噸,摺合升價預計汽柴油價格下調幅度在0.2元左右,屆時國內油價大部分地區將回到7元/升左右的水平。

至於為什麼2017年11月的原油價格與現在相同但是國內油價卻相差一塊多,主要原因還是定價機制的問題,國內的定價機制是按照國際油價是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來調整的,價格傳遞到國內會有一定的時間差,所以不會實時聯動,國際油價小幅度調整時,國內油價是擱淺的,只有大幅度波動持續一定時間,才會在調價窗口進行上下浮動,所以長期積累,會造成不同時期國際原油價格相同,而國內油價不同的情況。不過調價機制經過幾輪調整,目前的這套體系已經有效的改善了之前跟漲不跟跌的情況,現在的情況要比之前好的多。


不立而立


元芳你怎麼看




12580發財發財


國際油價大跌回2017年的55美元,可國內的油價卻漲到了7塊多,你怎麼看?關於油價這個話題,想必是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的話題吧。下面牛哥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國際油價未來的走勢情況和下跌原因分析和國內汽油和柴油零售價格分析,各位汽車發燒友,汽車達人,應該是比較關心油價的漲跌,因為油價下跌,意味著加滿一箱油,就要比原來便宜更多,事實上確實也是如此,下面且聽牛哥給大家分析一下。

國際油價:

輕質原油連續合約:日線

布倫特原油連續合約:日線

如上圖所示,這是輕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連續合約的日線走勢圖,基本上兩種期貨合約都是從10月3日開始下跌,截止10月21日,整體跌幅超過-25%-27%以上。

國內原油:日線

國內原油期貨連續合約,從10月10日開始,截止10月21日,整體跌幅-24.52%,確實也跌了不少。

那油價為何會下跌,影響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核心因素:供給和需求。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還是供過於求,自從歐佩克從2016年2月份原油減產以來,油價一路飆升,直至今年10月份,隨著油價的上漲,原油的供應和產量,可謂是與日俱增。

不僅僅只是歐佩克國家,主要是沙特,雖然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限制伊朗出口石油,但是歐佩克其他成員國,石油供應依然在增加,還有包括像俄羅斯和美國的石油供應和開採也是處於不斷增加的趨勢,所以導致油價供過於求。

油價分析:因經濟前景惡化以及美國產量跳增,抵消了OPEC預計將減產的影響。全球股市的拋售加劇了油價的下行動能,增加了對需求放緩的擔憂。

紐約Tyche Capital Advisors的執行合夥人扎希爾認為,油價將在本週或下週跌至50美元/桶或更低的價格,投資者都在加大看跌押注。”

國際油價下跌因素分析:

  • 美國磚井數據分析:
美國鑽井數據提前出爐本週因美國感恩節假期影響,美國11月23日當週鑽井數據將提前至北京時間週四凌晨2:00公佈(通常情況為北京時間週六凌晨2:00公佈)值得注意,上週美國原油鑽井數量增加至888臺,刷新201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鑽井數的增加暗示了美油產量很可能會再度增長。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美國石油產量飆升近25%,達到創紀錄的1170萬桶/日。
  • EIA原油庫存料連續第九周增加:
美國EIA原油庫存數據將在週三23:30公佈,若EIA原油庫存再度增加,將錄得連續第九周增長;API數據公佈後,據彭博最新調查顯示,預計EIA原油庫存增長286.1萬桶;此外,料汽油庫存下降44.4萬桶,精煉油庫存減少266.5萬桶。
  • 俄羅斯的態度尤為關鍵
OPEC在12月6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時,正在考慮減產約140萬桶/日。法國巴黎銀行預計,該組織將在會議上同意削減供應。關於減產在這一問題上,俄羅斯的態度尤為關鍵。如果沙特不能聯合俄羅斯進行減產,減產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然而,國際能源機構(IEA)警告OPEC及其盟國關於減少供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許多分析人士擔心原油價格上漲可能會侵蝕消費。目前來看,俄羅斯不希望採取減產措施,,該國對油價當前水平表示滿意,這使得OPEC有可能自己承擔全部減產140萬桶的風險。事實上,沒有人願意通過減產來失去市場份額。

國內石油零售價格:汽油和柴油價格大幅下調(11月16日)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國內的汽油和柴油價格,都是發改委統一調節的,按照10個工作日一調的原則進行的,所以有時候國內汽油價格和柴油價格,和國際油價不一樣,很正常。

2018年油價調整日期表:

下一次調整油價的窗口是11月30日,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國內油價的漲跌,除了和國際油價有關係,還和人民幣匯率有一定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價格不是實時價格,是每10個工作日進行調整。

主要城市油價,最新數據是截止11月20日,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而且油價每個城市都會稍有差異的,不是統一的價格。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牛哥說投資


近期國際油價跌幅不少,這樣的行情對很多人來說是開了眼界。我們目前的成品油價格跟國際接軌,每十個工作日跟著調整一次價格,這個規則是很多人都熟知,可油價聯動並不代表漲跌的幅度要與國際油價完全一致。

成品油價格彼有點進二退一的跡象。其實,國內成品油市場並沒有完全放開,所以還是幾家巨頭說了算。從成本角度來看,油品升級費用會計算在成本之內,但具體現在的成本比以前高了多少隻有企業才真正知道。

事實上,對於一個沒放開競爭的市場談費用有點多餘,不要忽略了國內油價的調控作用。如果國際油價漲到200美元一桶,那麼我們的漲價幅度肯定沒這麼多,因為這關係到民生問題。所以,當國際油價下跌時,我們的油價適當下調,可是也不要想著回到過去的低價了。

油價的水平維持在適中水平是最恰當的。有一個說法就是拔鵝毛的時候,既能把毛拔出來又不能讓鵝總叫喚。這樣的調控方式可以說有利有弊,只不過大家隱隱約約覺得多出了點錢。


小兵一枚


對於國內的油價,對於兩桶油的壟斷和暴利,我大抵不介意口誅筆伐。但是,作為一個生意人,作為一個深知中國人“有點蠅頭小利就幹”,辦事一窩蜂和窩裡鬥秉性的受害者,我必須說,現在的油價,是我們能看到的最好的結果。沒有之一。

為什麼這麼多人罵兩桶油,原因在於,第一,拿到了特權,賺得了壟斷利潤,卻沒有對社會作出相應的回饋。第二,對於這種企業的運營,我們沒有一個有效的監督機制。

第三才是最重要的:想讓老百姓真正獲得實惠,正確的做法是國企對外壟斷,民企對內競爭。大家如果不明白,看看快遞行業,大抵就是這個樣。 但是事實上兩桶油對內對外皆壟斷,滿大街兩桶油加油站,這就是找罵了……

但是,壟斷企業賺取壟斷利潤讓人不齒,就該徹底放開???太幼稚的想法了吧。如果放開讓民營企業去進口原油,這對於我等中華兒女絕對是個哈雷彗星撞地球級別的災難。放開進口,最終結果無它,中國的油價還指望7塊錢一升?17塊錢甚至70塊錢一升的油價都能給這些民企“競爭”出來好吧,連國際油價翻個幾番,都絕對不是事。

中國商人乾的那點事,我們心裡還不清楚嗎?

十幾年前,中國發展鋼鐵產業,鐵礦石自由競爭,誰都可以從澳大利亞買,結果鐵礦石價格從十幾美金、幾十美金一噸漲到100多美金一噸、甚至接近200美金一噸,國家不堪重負成立中鋼協,重判商業間諜以後,國際鐵礦石期貨價格應聲而降甚至腰斬。



稀土價格也是,只不過掉了個,我們出口。結果是一堆民企互相競爭壓價,比黃金還寶貝的稀土賣的價格跟大白菜一樣,大好資源白白便宜小日本狼子野心。



還有更可笑的,蒙古國礦物出口到美國日本,要找個港口出海,按道理說我們應該借這個機會訛蒙古國一頓,結果天津港、唐山港、錦州港之間為了爭到蒙古的合同吵得不可開交,給外商開出的裝卸價格一個比一個低,蒙古人偷笑ing。。。這還不是民企。。。



所以當年我們鐵道部部長準備發展中國高鐵,在找德國人日本人要高鐵技術的時候,給國內的企業立了條規矩,接觸外商必須我劉某人指定的人去談,誰敢私下跟外商談,這家企業直接從鐵道部採購名單上永久購銷。

雖然因為壟斷問候了劉部長家人祖宗十八代的民企絡繹不絕,但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德國人、法國人、日本人為了拿到中國的訂單,之間鬥得不可開交。結果儘管劉部長本人因為壟斷和不透明中飽私囊撈了不少,他本人最後鋃鐺入獄,但是我們畢竟用最低的價格拿到了全套的高鐵技術。



我要說,相比鐵礦石、稀土等的事情,這時候寧可他貪點。

類似事情我就不想再說了。假設放開民企進口原油的結果一定是:

假設之前壟斷時候進口汽油5塊錢一升,賣7塊錢一升(稅費啥的不考慮)那麼,現在放開進口一定有企業A找外商開價說5塊5買給我我也幹。然後企業B看到這種情況一定會開6塊錢,企業C甚至報出6塊5的高價……這時候你覺得賣7塊錢還現實嗎?好,漲價,8塊錢一升,那很好,肯定有企業又找外商說,7塊5賣給我也行……

如此循環,國際油價會像脫韁野馬直線上揚,直到鐵礦石、稀土的悲劇在油價上重演。



當然,很多人幻想會不會國際油價5塊錢民企加油站賣5塊5。我明確說,想法很好,實際上,你以為美國、沙特那些國際石油巨頭是來辦慈善的嗎?如果沒有一個制約他們的機會,你以為民企的實力會是他們的對手?跟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國際鐵礦石巨頭之間的談判,民企有話語權嗎?結果只有一個,原來20多美金/噸的鐵礦石被他們活生生的抬到接近200,直到政府強力介入。

一句話,你以為中石油、中石化是壟斷企業,那麼沙特阿美,BP,美孚、俄石油啥的就不壟斷了嗎?

所以說,罵兩桶油對不對?對!我也罵!但是石油這玩意放開民營???這是一個多麼愚蠢的主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