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編語: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不同的歷史年代,建立過很多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學校,尤其建國以來的幾所軍醫大學備受關注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就在2020年1月24日,軍隊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療人員中,就有幾所軍醫大學醫務人員的身影!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人民軍隊愛人民!

一、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歷史沿革

1951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軍醫學校。

1953年1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醫中學。

1954年5月,根據全軍《軍醫中學整編方案》,學校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醫學校。

1956年1月18日,學校由原屬東北軍區領導轉由總後勤部領導。

1958年7月,學校集體轉業,移交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領導,第十一軍醫學校與第2164醫院合併,改名為“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制由原來的3年改為5年。

1962年1月,學校重歸軍隊,隸屬總後勤部,校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齊齊哈爾醫學院”。

1966年10月,校名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學院”。

1969年9月,學校遷至湖南省長沙市。

1970年,廣州軍區衛生學校併入;2月學校遷至廣州市當時已停辦的暨南大學校址由廣州軍區代管。

1975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將原由廣州軍區代管的軍醫學院改由總後勤部 領導,“為統一番號序列,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學院改為第一軍醫大學,並隸屬總後勤部建制”。

1978年,原暨南大學恢復辦學;4月,中央軍委批准第一軍醫大學新址定於廣州市東北郊麒麟崗。

1979年被確定為中國重點大學。

1980年,廣州軍區軍醫學校再次併入。

1993年,第一軍醫大學(護理系,原廣州軍區軍醫學校部分)分出,改建解放軍廣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999年,解放軍廣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次併入。

2004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8所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2004年8月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的命令,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發展現狀

  • 現有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生物醫學工程),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預防醫學),5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 擁有院士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和全國優秀教師6人,全國高校骨幹教師7人,廣東省教學名師2人,"長江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何梁何利獎"獲得者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人,博士生導師174名、碩士生導師419名,先後有13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第四輪學科評估】:3個學科(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得B+級別;4個學科(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護理學)獲得

B級別;2個學科(口腔醫學、中藥學)獲得C—級別

評述】:南方醫科大學雖然不是211或985,但實力非常強勁,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是在一本批次錄取。2019年在雲南理科最低錄取分數598分,最高錄取分數669(雲南省理工類一本控制分數線為535分);文科最低611分,最高636分(雲南省文史類一本控制分數線為560分)。

二、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歷史沿革

  • 創建於1949年,時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1950年改稱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正式定名為第二軍醫大學。
  • 2017年6月,因軍隊改革,學校由軍委訓練管理部轉隸海軍,並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對外保留第二軍醫大學校名。9月,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發展現狀

  • 學校有兩院院士6名,院士後備人選6名,國家級創新團隊8支,“973”首席科學家7名、國家“千人計劃”1名,“何梁何利獎”7名、“長江學者”9名、國家“傑青”25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名、“求是傑出實用工程獎”7名、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15名。
  • 學校承擔國家“863”、“973”等重點項目140多項,各類課題3200餘項,經費總額13.9億元。學校先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2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成果600餘項。

第四輪學科評估】:1個學科(護理學)獲得最高A+級別;2個學科(藥學、基礎醫學)獲得A—級別;2個學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得B+級別;2個學科(中西醫結合、公共管理)獲得B級別;1個學科(中藥學)獲得C+級別

評述】:第二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三個學科進入一流,護理學獲得同類最高A+級別,而且三個學科進入二流一等水平,實力不孫色於進入211行列的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在

提前批次以軍事院校錄取,錄取分數線在各省區至少要超過一本控制線80分以上。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三、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 歷史沿革
  • 學校於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軍醫大學合併而成,第六軍醫大學前身系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原國立中正醫學院,第七軍醫大學前身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1975年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2017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三軍醫大學校名。陸軍軍醫大學以第三軍醫大學為基礎,整合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西部戰區陸軍烏魯木齊綜合訓練基地軍醫訓練大隊和西藏軍區第8醫院,形成重慶、石家莊、呼圖壁、日喀則四地辦學格局,校本部定在重慶。
  • 發展現狀
  • 國家重點學科(13個):免疫學、內科學(呼吸系病)、內科學(心血管病)、內科學(傳染病)、外科學(燒傷)、外科學(野戰外)、外科學(普外)、外科學(泌尿外)、外科學(胸心外)、外科學(骨外)、外科學(神外)、外科學(整形)、軍事預防醫學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內科學(消化系病)、眼科學 、衛生 毒理學 ;博士後流動站(7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醫學 工程、藥學、特種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9個):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 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軍事裝備學等

評述】:第三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未參加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但有若干學科是國家重點建設學科。第三軍醫大學在提前批次以軍事院校錄取,錄取分數線在各省區至少要超過一本控制線60分以上。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四、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 歷史沿革
    • 1941年,八路軍晉西北軍區衛生學校創建;1948年11月,進駐西安,先後更名為西北軍區人民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學院;1952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原第五軍醫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35年的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1954年,原第四軍醫大學和原第五軍醫大學合併組建為第四軍醫大學。1959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2017年,因中國軍隊改革,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並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四軍醫大學校名。2017年9月,入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 發展現狀
    • 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其中基礎醫學被認定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另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2個,全軍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4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1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2個,覆蓋6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7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設有10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973"首席科學家7名,"長江學者"22名,博士生導師433名,碩士生導師57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8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名。還聘請了周光召、楊振寧等30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

    第四輪學科評估】:1個學科(口腔醫學)獲得最高A+級別;2個學科(藥學、基礎醫學)獲得A—級別;4個學科(臨床醫學、生物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獲得B+級別;3個學科(心理學、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獲得B級別;2個學科(中西醫結合、護理學)獲得B—級別;1個學科(中藥學)獲得C+級別

    評述】:第四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二個學科進入一流,口腔醫學獲得同類最高A+級別,而且四個學科進入二流一等水平,實力非常雄厚。第四軍醫大學在提前批次以軍事院校錄取,錄取分數線在各省區至少要超過一本控制線90分以上。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頭像關注我;同時,歡迎點贊、打賞、轉發,您的舉手之勞會幫助更多的人!
  •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及學科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