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輟學、職校退學、北大旁聽,我的北漂生活終以圖書為業

高中輟學、職校退學、北大旁聽,我的北漂生活終以圖書為業

口述:阿威,中國圖書網渠道經理


編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們邀請了一位做圖書渠道拓展的從業者分享他的一些經歷。2009年,阿威高中輟學在家,後來到了北京的一所職校,再次退學後,他先後回老家、到北京的餐廳做切配員、在北大旁聽、去書店庫房工作……去年,他換了工作,跑了全國約20座城市的不同書店——

2014年,我再次來到北京,在58同城上找了一個書店庫房的工作,最初是朝九晚五,工作一段時間後,和同事調班,上班時間變成了從下午一點到晚上八點,這樣的話,每天中午之前可以去北京大學聽課。

那時候我年紀還小,在清華大學西南門的自行車修理鋪花150塊買了輛自行車,揹著書包,像個在校生一樣就進去上課了。北大打印店會賣課程表複印件,30塊錢,我就找自己感興趣的課,覺得合胃口的就聽到課程結束。一般都是那種大教室的通選課。2016年10月,北大發生了旁聽生在課上用刀具威脅他人的事件,還引起了一些糾紛。好像從那時候開始,校外人士再去聽課就有些困難了,要辦理旁聽證。通選大課還好,本科生、研究生的小課會比較嚴格。大約從2018年開始,北大校門的進出管理就更嚴格了。

我工作的書店就在北大東門附近,也挨著清華,工作內容主要是在庫房和書店間找書、搬運。庫房裡是上下兩層樓的書架,都是些看起來枯燥重複的工作,慢慢的,我會有意識地去了解每本要找的書——多大開本、什麼書系,或者書和作者所在的專業領域。其實在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我還去新疆阿克蘇工作了一年,在一個朋友的教育機構幫忙,但發現那並不是我想要的工作。辭職後,一路從西北往東部、再往東南旅行了一圈,又回到了原來工作的書店。之後才從朋友口中知道,這就是名氣很大的萬聖書園。

高中輟學、職校退學、北大旁聽,我的北漂生活終以圖書為業

▲ 北京萬聖書園創辦於1993年10月,“如果你是個開書店的人,不識得萬聖書園的存在,那是會被笑話的”。 © 劉二囍

2017年夏天,有個朋友建議我把精力放在圖書出版行業,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北大聽課,這樣才能慢慢深入行業,獲得同行的一些認可。萬聖書園一直都在更新銷售榜單,還分周排行、月排行,我就開始梳理排行榜背後的出版公司、出版品牌和叢書書系等信息。2018年,我開始在閱讀軟件蝸牛、掌閱、微信讀書等上面測試檢索、分類、書目展示等功能,寫了一些讀者體驗,也得到了一些平臺的回覆和聯絡。週末也會去參加其他書店的一些線下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如果有朋友來萬聖書園,偶爾也給他們做一些簡單的講解。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朋友介紹了新的工作——去中國圖書網做渠道拓展。2019年初,我進入新的工作,開始跑全國各地的書店,既是拓展業務,也在瞭解書店和圖書行業的現狀。跑的城市和書店多了,結合之前在萬聖書園的經歷,我發現商業書店可以大致分為兩類——經驗沉澱型,和市場配合型。

這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劃分標準,而是說一個書店更偏向於哪種“氣質”。

市場配合型的書店其實在市場面前很被動,一切以銷售為導向,把圖書純粹定位為商品,不太關注書的格調的高低,容易被市場左右,並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而經驗沉澱型的書店有長久以來積累的選書框架、體系,更細分、固定,比如以人文社科為主的,有歷史、社會、哲學等的基礎書目,目標讀者是高校的研究型學者或一些資深的閱讀者,像水庫一樣慢慢涵養起書庫和讀者群。有人還反饋說,在一些學科,他們高校圖書館裡的書甚至沒有這類經驗沉澱型的書店完備。這就是一種差異化的模式,受市場左右的風險更小一些。

另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書店的一些固定展位,上面擺的圖書是穩定的還是常常更換。在經驗沉澱型的書店裡,會把一些學科的經典或基礎圖書長期展示、售賣,即使一本書已經再版或者換出版社了,那個位置依然留給了那本書。而在更受市場支配的書店裡,更容易去不斷更換展位上的書籍。類似於在博物館裡,一個是常規的展覽,一個是特展。

高中輟學、職校退學、北大旁聽,我的北漂生活終以圖書為業

▲ 萬聖書園中用於放置長銷書(而非暢銷書)的長桌,書也對應左右兩邊書架的主題。這些書“往往擺放三五年以上,甚至這個書出了新的版本,舊版本放到折扣區,而新版本依然放在原來的位置”。 © 阿威

其實一些書看起來印量、銷量不高,但是有它的收益空間。比如一些人文社科學者的書,假定它的初版定價為30元,書店以3.5折的價格拿到貨,以6.5折的價格銷售,這中間有3折的收益空間。而且這類書的再版可能要等三四年之後才出來,到時候的價格也會有所提高,甚至再版就已經是精裝書了。如果書店的採購人員對這些學者、出版社、叢書有了解的話,就可以提前判斷,多進貨。也許幾年之後,初版還能以全價甚至高於全價的價格銷售,因為還有一些讀者會收集初版書。而另外一些圖書,書店要以5折、6折的價格進貨,以8折、8.5折的價格賣出,這中間的收益空間是可以去細算的。

因此,經驗積澱型的書店多是“小店面、大庫存”的模式,在店面成本上也做控制。

一些人其實並不怎麼看好圖書行業,而是想著怎麼通過圖書來撬動其他的業態。也有一些書店會涉及到文創、餐飲、空間租售的模式,但這其實和狹義上的圖書銷售無關了。我感覺在書店的圖書銷售方面,從業者的培養也很困難,甚至一些採購人員也不太知曉圖書背後的信息。從東部到東南、東北、中部、西南……去年我去了差不多20個城市的不同書店,一些書店對圖書的品牌、產品這些並不是特別在意,他們更敏感的是價格,更關心折扣低不低。

但從採買的角度來說,從業者起碼要知道產品方的背景,知道行業裡的出版社、出版品牌(出版品牌從出版社那裡獲得書號,和對方合作出書,書號是在國內出版圖書的必要條件)、子品牌、叢書……書店所涉及的圖書分類會對應不同的產品線,要了解各個產品線都出了哪些書。再進一步,對一些學科、領域的學者及其作品有了解的話,也更有利於圖書採購。有的從業者可能是因為沒有老師傅帶,也可能是因為沒有主動去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如果只是得過且過的話,就會顯得缺乏專業技能。

去年9月,我寫了一篇《萬聖書園為什麼是最好的學術書店》,介紹了萬聖書園的分類體系和框架,提到“一本書是一個點,一個書系是一條線,書系是關於某一方面或某一專項內容的一系列圖書的集合線。一個出版社或出版品牌會有不同的書系,而相同主題的書是書系與書系鏈接點,也就形成了所謂的縱橫交錯的經緯線,該經緯線彙集成一個面,不同的面又組合成多面體,該多面體形成一個所謂的書魔方,以不同主題的陳列擺放外顯為我們進入書店所看到的陳列狀態”。

經過了四五年,我才慢慢建立起對於圖書內在的感知,現在偶爾會在“北京開卷”的書店專欄上發一些觀察文章,也是對我自己的一種(多學習、多總結的)督促。如今市面上的圖書太多了,我覺得對於那些不是特別瞭解出版行業、也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閱讀體系的讀者來說,在人文社科類圖書方面,比較便捷的選書方法就是從一些靠譜的叢書、出版社、出版品牌裡去篩選。如果是那些資深的讀者,其實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力。

一些人在高校接受了系統的訓練,會牴觸、甚至反對那種碎片化、標籤化的學習,比如某些知識付費的產品,或者經人整理精簡後的“圖書速讀”。我覺得更可怕的是停留在這種固有的偏見上,因為對一些人來說,需要這種碎片化的學習作為進入一種系統化學習的切口、方式,一個人必須要有一些基礎的瞭解,才有可能進入到一個更系統的閱讀空間、體系裡。就像我們對加減乘除的學習一樣,也是從最開始一點點起步的,不同的是在於不同的讀者在怎樣的階段。

而且這種知識的獲取也不是說要去和傳統的形式相競爭、抗衡,它是一種獲取知識的補充。至少從人文學科來說,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公開課,有的還會在一些網絡平臺上開放視頻、音頻課程,所有學生、所有人都能去學習,這其實是一種普惠型的知識傳遞。過去一個理論、學說,經過翻譯、出版、教學、研討……可能要過數年才能傳遞到大眾面前,但是現在有了新的技術和工具,這種知識的時間差、思想差在縮短。

2010年3月,我從老家廣西博白的一個農村坐車到縣城,轉車到玉林,又坐兩天一夜的火車到了北京。在這之前,我已經從高中輟學,偶爾陪父親去工地當小工。因為在電視上看到北京有個叫做百年職校的職業學校,可能也算是出於對城市的嚮往,我到了北京。學校秋季才招生,我就住在堂姐和堂姐夫那裡,在北京東南五環的新紀元石材市場,去亦莊的諾基亞工廠工作,那時候正流行5230,觸屏時代還沒有真正到來。

那年秋天,通過了入學考試,我開始學習製冷與空調等專業,學制是在學校裡學一年、去實習一年。因為當時身體很瘦弱、也不是特別喜歡這個專業,學了一年我就肄業了,又回老家待了一年,要麼在家看書,要麼和父親一起去工地。

高中輟學、職校退學、北大旁聽,我的北漂生活終以圖書為業

▲ 阿威的老家在桂東南六萬大山丘陵地帶,圖為當地秋收後的水田。 © 阿威

2012年,我覺得還是要出來,因為在老家沒有掙錢的機會,就又來了北京,在北大南門附近的理想國際大廈地下室職工餐廳做切配員。大廈附近有個教堂,我想去學英語,就去參加了禮拜,認識了一位北大的學生,請她把課表發給我。切配工作在下午三點就下班了,我可以去聽晚上的課。到了2013年夏天,我還去海南三亞待了一年多,在一個青年旅店當前臺客服。2014年誤打誤撞到了書店工作,中途也還去了新疆一年多。

我覺得人生有點像多級火箭的分離,從一個地方往上發射的話,肯定會拋棄一些東西,在不同的大氣層和不同的人交流、接觸不同的事物。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們其實就是農民工。我去過很多城市,如果知道自己會在一座城市停留很久的話,就會去當地的公立圖書館辦一張讀者卡,我覺得這是一種懂得利用公共資源的能力。我沒有錢包,這些讀者卡都隨手帶在身上,有北京、三亞、杭州、上海、阿克蘇的……也就是說我已經進入工業社會了,可以從圖書館也好、或者其他載體也好,獲得更多的知識。

高中輟學、職校退學、北大旁聽,我的北漂生活終以圖書為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