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2020新年伊始,大家都开启了在家办公的新模式,想象中的悠闲舒适一点没有,愣生生把自己过成了“吐槽大会”,时间一久,大家都开始渴望上班了。

现在复工已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点怀念在家的日子呢?一周7天,总有五六七天不想上班,就想躺在床上当条咸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悠闲的生活是现在多少人的心之所向。

千百年来,陶渊明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副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

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然而,我们印象中那个从容淡然的陶渊明,到底是真隐士,还是假风流呢?

少有猛志

说起来,陶渊明的出身还不算差,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拜大司马;外祖父孟嘉出身武昌望族,是连晋穆帝都仰慕的名士;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出仕。

可惜陶渊明的运气不太好,年幼丧父,家道也渐渐中落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记载:“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陶渊明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有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也曾受道家思想的熏陶,

喜爱山水田园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仕途失意

虽然说家世已经没落,但是相比于一般的寒门子弟来说,陶渊明好歹还是士族子弟,靠着那点家族的荫庇,一出仕就是江州祭酒

此时,陶渊明的上司是王凝之。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是一提到他的父亲——王羲之、妻子——谢道韫,你就明白了,这可是东晋大族,能跟着他干,前途不可限量啊!

然而,没过多久陶渊明就递上了辞职报告,回家种田了。为啥?顶头上司太不靠谱了。

按理来说,王凝之出身名门望族,不说浸染一身魏晋风骨,好歹也要是个正经人。然而王凝之偏偏信奉上了五斗米教,整日神神叨叨的。叛军压境,他派兵御敌,跑去求神拜鬼,结果全家被杀。

迂腐至此,还好陶渊明早就辞职了,估计也是看出了王凝之就是个绣花枕头。

在这次回家,一呆就是六年,直到权臣桓玄送来亲笔信,于是陶渊明再次出仕,担任参军。

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这个桓玄又是个野心家,手握重兵,就想着谋朝篡位,老是派陶渊明到建康散布舆论,借此造势。陶渊明怎么说也是个儒家子弟,哪能同流合污?一拍大腿,不干了,回家!

《荣木》: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岁不待人,此时的陶渊明已经年过四十,仍然壮志踌躇,想着要建功立业

此后,他又陆续出任了镇军将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然而无论是在谁的麾下,陶渊明都无法触碰到权利的核心,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此时的他,已经看透媚上欺下的官场生活,也厌倦于此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令,钱多事少还离家近。他一上任就把分到的300亩田全部种上高粱,就为了酿酒喝,还是妻子据理力争,才留了50亩种稻子

《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再不济,陶渊明也算得是个士族,什么大官没有见过,对一个乡野小官还要卑躬屈膝?对不起,丢不起那人,官印还你,爷不干了!

自此,陶渊明离开了那个压抑的官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躬耕自资”。

隐居生活

《归去来兮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前几年,凭借着当官积攒下来的俸禄,陶渊明的日子过得还算小资,家里还有房产和仆人,闲来读书,忙时耕种,不亦乐乎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虽然技术不佳,整日早出晚归,田里的庄稼还是不见长,但是这样自给自足,远离尔虞我诈的田园生活就是让人舒坦!

好日子没过多久,一场大火把家产全烧光了,没办法,一家人只得搬家,生活也困顿了起来。

陶渊明还算小有名气,得了个“浔阳三隐”的名号,也有不少权贵慕名结交,但是陶渊明就是任性不买账。

《晋书·陶潜传》: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

刺史王弘,出身琅琊王氏,丞相王导的曾孙,连谢灵运都怼过,却非常仰慕陶渊明,几次拜访,陶渊明就是装病不见。

没有办法,王弘只能在陶渊明回家的途中设酒宴,请来他的朋友庞通守着,等到两人酒酣耳热的时候才冒出来。酒喝够了,陶渊明看王弘也没有那么不顺眼了,两人一路谈笑风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灾荒不断,战火纷纷,陶渊明很快就入不敷出,到了乞食的地步。期间朝廷数次征召,然而日子过得再苦,他都没有赴任,“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窃禄人”。

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元嘉四年,病榻之上的陶渊明写下了一篇《自祭文》回顾自己的一生,没多久就安然离世。

归隐非所愿

一颗明珠就此陨落,却为我们留下了诗意的桃花源,然而这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心甘情愿地归隐吗?

《自祭文》: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弥留之际,陶渊明或许又看到了那个年少的自己。少年也曾有过凌云壮志,数度出仕,却都无所建树,可叹生不逢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选拔人才全靠九品中正制,然而实际权力却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中,说白了就是靠家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祖上虽然跻身南方大族的行列,但是和门阀士族相比,还是不入流,没有盘根错节的家族背景

,陶渊明就是挤破了脑袋,也进不了核心政治集团。

陶渊明:其实我不想隐居,只怪生活太难

几次尝试,他终于明白这样黑暗的时代,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大官当不上,小官不屑干,那还不如归去,摆脱尘世的束缚,还自己一个清净。

喜爱田园生活是真,孤傲质清是真,但郁郁不得志也是真

自此陶渊明寄情于山水田园,沉醉于酒香琴韵,自甘淡泊,内心深处却仍有几分悲怆和苦涩。纵然有万般无奈,却也只能在孤寂中了其一生。

魏晋的官场上没有陶渊明的身影,他超脱俗世名利,在污浊世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人格,独立于天地之间。

他不是寻常意义上的隐士,却用行动向我们表明人生该有的态度:无论生活有多艰难,坚守自己所爱,享受内心的悠闲自在,无憾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