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存世稀少的大山水畫家|李成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畫家,字鹹熙,原籍長安(陝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擅畫山水,師承荊浩、關仝,後師造化,自成一家。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平遠寒林,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捲動的雲,後人稱為“捲雲皴”;畫寒林創“蟹爪”法。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北宋時期被譽為“古今第一”。

作品存世稀少的大山水畫家|李成


存世作品有

《讀碑窠石圖》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寒林平野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晴巒蕭寺圖》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茂林遠岫圖》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作品存世稀少的大山水畫家|李成


《讀碑窠石圖》 絹本水墨 126.3cm *104.9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圖置境幽悽,氣象蕭瑟,古樹枝椏奇勁參差,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寓無限悲涼於其中。另外,此畫畫樹石時先勾後染,清淡明潤,饒有韻致。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作品存世稀少的大山水畫家|李成


《寒林平野圖》絹本墨畫 120cm×70.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寒林平野圖》中所繪樹枝,無論粗細,均呈弧曲形,將線條的力度發揮到了最大程度。影響而及他的學生,如郭熙的《早春圖》,其樹枝也都是弧曲的線,謂之“蟹爪”。充滿力度的曲線,是中國畫最優美的線條。


作品存世稀少的大山水畫家|李成


《晴巒蕭寺圖》 絹本淡設色 111.4cm *56cm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築以水榭、茅舍、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

作品存世稀少的大山水畫家|李成

《茂林遠岫圖》絹本水墨畫 縱44.8cm*158.9cm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茂林遠岫圖》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面開闊、氣勢恢弘。遠處的山峰頂天立地,給人以莊嚴、豪邁之感。近景處,小橋流水、泊岸輕舟,以及來來往往的行人車馬,給人一種輕柔舒緩的感覺。它們與雄渾、巍峨的遠山搭配協調、剛柔相濟。樓臺寺塔、流泉飛瀑點綴於溪畔崖間;叢林蒼翠,連綿不斷,讓人觀後頓覺心情舒暢。

作品存世稀少的大山水畫家|李成


《茂林遠岫圖》

《茂林遠岫圖》用筆勁健平和,線條纖細而不孱弱,骨力內蘊,如綿裡裹針。岩石先用瘦勁的線條勾勒,再以清晰、細勁的小線條慢慢皴寫,層層疊加。作品用墨謹慎小心。尤其淡墨,更是細膩持重、清逸傳神。作品設色不多。即使設色的地方,也是清新、醇厚,有一種雍容典雅的韻味,沒有絲毫的火氣與造作。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