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風控人真的太難了

疫情之後,風控人真的太難了 | 馨期天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馨金融

從行業動盪的2019到疫情突發的2020,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得每一家金融機構的風控部門都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業務難做、內心煎熬,一面是短期內的業務擴張壓力,一面是長期的風險曲線上揚,風控人面臨著最艱難的抉擇。

在這樣的背景下,風控人到底該將用怎樣的心態,將自己放置於怎樣的位置上?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一個老風控人的自白。在他看來,選擇了風控,也意味著選擇承擔更多,這或許也是「俠之大者」的擔當,enjoy~

好的風控人,都是真俠士

文 | 木爺

來源 | 木爺說

1

某人力諮詢公司通過對金融從業人員最近兩年的問卷調查發現,風控部門是金融機構裡感到工作壓力最大、最缺乏幸福感的部門之一。

表面光鮮,內心煎熬,是大多數風控人最真實寫照。

尤其是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外部形勢動盪的年景,一邊要為新客戶引入與業務部門據理力爭,在“嚴控風險”和“助力業務”的鋼絲上艱難行走;一邊又要為存量客戶殫精竭慮,生怕哪天響雷就劈在了自己頭上。

就拿這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來說,隨著國內外疫情的不斷演進,各類風險事件時刻牽動著風控人脆弱的神經。

從初期關注企業復工復產,到中期關注產業鏈原料供應,再到後期關注海外客戶抽單、賬款回收情形;從股市劇震到油價雪崩,從鋼鐵庫存到基建開工,從製造業到零售業,從酒店業到餐飲業,從建築業到交通業……

一次次摸底排查、一次次個案推演、一次次壓力測試,風控人可謂雞血般地打滿疫情全場,如履薄冰。

僅是工作上勞累倒也罷了,不時受到內部非議和各方壓力才是風控人心中永遠的痛。

風調雨順的時候,你是阻礙業務發展的絆腳石。“不懂業務!不貼合市場!過於保守!效率太低!”、“要不是風控唧唧歪歪的,我們業績還能再多漲兩個百分點”……這是業務部門普遍的心聲。

雷電交加的時候,你是讓機構遭受損失的大罪人。風控的本職工作就是把好風險關,業務單位在前面衝鋒陷陣,後防失守肯定是風控的主責。凍結升職,扣發獎金!稽核給我好好查,風控工作任何一點失誤都要揪出來,一定要樹典型,敲警鐘……

2

作為一名風控老兵,木爺打心裡心疼這些在暴風雨一線摸爬滾打的年輕人。如何幫助他們擺正心態、舒緩壓力,是木爺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這兩天突然想起了一首詩, 覺得用來形容和激勵風控人再合適不過,在此分享:

疫情之后,风控人真的太难了 | 馨期天

優秀的風控人不正如詩中的俠士?專業精通、技能精湛;清正奉公、一身正氣;甘於奉獻、淡漠名利。仗義行走於江湖,既是維護資產安全的“劍士”,又是提供前瞻決策的“醫士”,還是不計個人得失的“隱士”。

3

風控人是一名劍士。

劍術精妙,御劍於心,人劍合一。

儘管外部形勢錯綜複雜,風險事件摩肩擦踵,但只要修煉好內功,練就一身過人本領,又何懼那風雨飄搖、魑魅魍魎?

就像《臥虎藏龍》中的李慕白,眉宇之間透著睿智,青衣長衫青冥劍,竹林之巔任飛舞,何等的瀟灑飄逸。

深厚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術、豐富的經驗總結、精準的形勢預判,這些就是他們手中的履職之劍。只要觸及風控底線,定讓它無處遁形。

4

風控人又是一名醫士。

消隱患於預防,化風險於無形;即使遇到失敗,依然堅定前行。 扁鵲三兄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扁鵲的大哥治病,是治病於萌芽狀態,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是事先剷除病因,反而覺得他的治療沒什麼明顯的效果,因此籍籍無名。

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剛剛表現出來,別人認為他只是個治療小病的普通醫生。

而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入膏肓之時,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議的大手術。因此扁鵲的名氣響遍全國,遠遠大於兩位哥哥。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雖然扁鵲的名氣最大,但其實相較其兩位兄長,他只是一個下醫罷了。

風控人的境界就應該像扁鵲的大哥那樣成為一名上醫。在你病症尚未發作時,就通過望聞聽切、察言觀色,找到核心病灶及早根除,讓你免遭痛苦。

風控人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

沒有振聾發聵的壯志誓言,沒有吸引眼球的萬丈豪情,風控人就是那樣默默地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

從宏觀經濟到中觀行業再到微觀企業;從風險策略、風控政策到業務審批再到事後監控。

風控人執著地為機構搭建著全方位的風控防禦體系,為機構的業績達成保駕護航。平時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當危險來臨時,它就是竭力護你周全的那片無形蒼穹。

當然,醫術再精湛的醫生也會碰到難以醫治的絕症,技藝再高超的風控也無法避免風險發生。但真正的俠士勇於面對非議和責難,會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將敗戰收穫的經驗教訓銘記在心,繼續負重前行。

因為他們深知,優秀的風控必須經歷經濟週期洗練。只有親身經歷、見證過多個痛徹心扉的違約事件,才有可能在形勢一片大好的順週期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一片哀鴻的逆週期中多一份自信與淡定。

5

風控人更是一名隱士。

心思坦蕩,淡漠名利。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那樣,在功成名就之後選擇遠離“江湖”,選擇“與世無爭”。

很多年輕風控人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抱怨:同年入職的營銷部門小夥伴得到了更快的升職、更多的加薪;年底公司表彰大會上也少有風控人的身影;而一旦出現風險,最先被稽核問責的總有風控……

沒有獎金和榮譽,沒有鮮花和掌聲。從事風控工作,就意味著要遠離喧囂、遠離掌聲、遠離讚歌。

但風控人深知,那份內心的坦蕩篤定和成就感本就不需外界給予,因為它們早已根植於胸。

功名利祿為草芥,胸懷天下。這就是作為一個俠士的責任和胸懷。

一心為機構在無形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體制、機制、流程、系統,將風險化解於無形。 風控人就是這麼卓爾不群。

縱觀潮起潮落、雲捲雲舒,體味百態人生、五味雜陳,更需要一種平和、一種寧靜、一種坦蕩。

風控人只有讓自我在寂寞、清貧、甚至是冷落中豐盈、高大、厚重起來,才能達到令狐沖“笑傲江湖忘紅塵”的詩境。

6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這種境界是風控人所追求的。一旦達到,內心必將無比喜悅,無比充實。

俠客的職責是替天行道,甚至必要時願意犧牲自己來成就別人。

把自己修煉成一名俠士,風控人就會多些從容之心,少些不公之怨;多些平和之態,少些功利之爭。真正做到“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俠就在你我身邊。我們每個風控人亦可成為俠。

分享也是一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