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不把你的优势变成竞争壁垒,就离被淘汰不远了

最近回老家县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曾经满街的蜜蜂出行电动车(小黄车)只剩寥寥几辆,取而代之的是哈罗助力车(小蓝车)。

曾经我也是小黄车的忠实用户,骑着电动车在不大的县城自由穿梭,被当做回老家的一种乐趣。

小黄车曾经也风靡整个县城,大街小巷路边少不了黄色的身影,但为什么短短几个月就被小蓝车取代了呢?

先来看一下小黄车的基本情况。

小黄车进入我老家县城大约是在2017年下半年,当时县城中提供共享电动车服务的独此一家,加上老家县城地势坡度较高,用电动车代步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另外,299元的押金在县城中接受度还可以,因此,小黄车进入之后,收到普遍欢迎。

职场人,不把你的优势变成竞争壁垒,就离被淘汰不远了

蜜蜂出行

可以说,小黄车在这个时间是占尽了先机。

但也不难发现,它也存在着缺陷,需要下载APP和支付押金。 而哈罗助力车用支付宝扫码即可使用,而且免押金,在这一点上给了小黄车一记猛拳。

其实,小黄车是可以在自己的优势上进行深挖的,比如举办骑行公里数兑换免费时长的活动(哈罗助力车单次使用费较高),专门针对交过押金的用户推出定时免费骑(周一到周五某天)等等,这样至少在已有用户中形成了竞争壁垒,哈罗突破这一点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可以发现,小黄车的问题在于并没有把优势转化成竞争壁垒,再加上哈罗挟持资本的力量强势入驻,被替代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企业如此,人也一样。

一个职场人如果不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无可替代,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壁垒,终将面临被取代的危机。

“竞争壁垒”最早是商业领域的一个词,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于自身的资源与市场环境约束,构建的有效的针对竞争对手的“竞争门槛”,以达到维护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的市场竞争活动。

引申到个人身上,就是一个人在某一领域不仅懂得表层的方法,更要掌握了底层逻辑。比如,一名教师,表层方法可能是把书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成绩,但底层逻辑一定是影响学生可以变得更好。

分享一个身边人的故事。

我的前同事小D刚刚被公司辞退。

未离职之前,他主要负责的是课程的策划、推广。因为和他之前从事的工作内容相似,也拥有不少经验,再加上985名校出身,在面试时被老板一眼看上,并安排在我们小组。

在平时的工作中,小D的工作态度还是很认真的。

在一次小组内部讨论中,因为新课上线之后表现不佳,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改良推广的方法。

这时候,我想起来小D之前就是从事类似的工作,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咱们的课跟我们当时的课程不太一样,我感觉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听他讲完之前的工作之后,我忽然发现,他提不出建议,并不是产品不一样,而是他自己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一切都是按照领导的要求来做,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逻辑。

后续再有类似的讨论,他都是静静地听大家分享,也认真的记笔记,但当问到他有什么想法的时候,总是再重复其他同事的想法。至于后来,就不再请他发言,他也乐得如此。

这是真正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最近,公司因为结构调整,需要裁员,他就是其中之一。

原本一个985高校毕业,并且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的高材生,为何沦落到被裁的地步呢?

因为他并没有把优势变成自己的竞争壁垒。

世界上拥有某些项优势的人有很多,但是如果不形成竞争壁垒,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就会慢慢被抹杀掉。

要知道,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想要崛起、想要逆袭的人,优势可能是他们最可靠也是唯一的凭靠,所以,你不努力把优势变成竞争壁垒,就会被他人抢先。

所谓牛人,就是能把优势变成竞争壁垒的人。

9岁的吴瀚清第一次从书摊上买到一本盗版的计算机书籍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让马云“睡的最安稳”的人。

从小就是学霸的吴瀚清在15岁时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专攻计算机技术,并在16岁组建了网上安全组织“幻影论坛”,成为国内顶尖的“白帽子”黑客(好的黑客)。

那他是怎样与马云产生关系的呢?原来在吴瀚清大学毕业之后,经朋友推荐到阿里面试,当时他拿的还是中学文凭,面试官当然对这个小伙子充满了轻视,让他展现一下技术。

职场人,不把你的优势变成竞争壁垒,就离被淘汰不远了

只用了3分钟,吴瀚清当着面试官的面,黑进了阿里巴巴内网一台路由设备,使得阿里内网中断。马云听说这件事后,当场决定用百万年薪聘用他。

入职阿里之后,他一直负责网络安全,并参与设计了整个“飞天”系统的安全。28岁,他带领团队抵御了当时互联网史上最大的DDoS攻击,峰值达453.8Gbps。30岁,他以一个团队的力量,每天帮助全中国37%的网站抵御16亿次攻击。

现在,已经成为阿里云云盾负责人的吴瀚清,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和学习最新的技术。

他说,真正想做好一件事情,只有做深,才能真正做到不一样。这个世界相对还是公平的,你所得到的,一定和你付出的一样多,只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你所得到的,而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你所付出的。

人人都有优势,但优势是个相对的概念,你在部门中的优势放到公司中可能就没那么明显,当你成为公司第一,放在整个行业也许就是一般的水平。强如吴瀚清这样的天才,也在不断迭代和更新自己的能力,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把优势变成竞争壁垒,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曾经有很多读者朋友留言问我这个问题,在此,我帮大家总结了3步法:找到优势、刻意练习、掌握优势领域的底层逻辑。

1.找到优势

很多朋友告诉我,最让他们困惑的不是如何去努力,而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如下图:

职场人,不把你的优势变成竞争壁垒,就离被淘汰不远了

这张图是我对个人具备的能力所进行的分析。

先将你所有你感觉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领域罗列出来(第一列),可以是自己的爱好、目前的工作,甚至包括你想发展的方向、进入的领域,罗列要尽量全面。如果你感觉自己真的想不起来的话,可以问你的朋友、家人、同事,有时候真的是“旁观者清”。

然后把这个领域中你拥有的具体技能写出来,比如我在在音乐领域比较喜欢唱歌,在技术领域喜欢PPT等等。技能尽量具体,这样,你的方向就会更聚焦。

第三步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区间为0-5,最喜欢最擅长为5,最不喜欢最不擅长为0。

最后,算出两项相加的结果,得分最高的即为你的优势。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找到个人优势的方法,还有一些更专业的测试,比如盖普洛优势测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给大家的这个方法是我认为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

2.刻意练习

很多人认为刻意练习就是不断重复,重复到一定时间(比如10000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刻意练习的关键在“刻意”二字。比如演讲,优秀的演讲家在每次演讲完之后,都会反复观看自己的演讲视频,从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节奏把握的怎么样?趣味度如何?听众的反映如何?这叫刻意练习。

所以,真正的刻意练习离不开这3步:

持续练习:保持对技能的感觉,不生疏;

总结复盘:找出练习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

迭代能力:在经验教训之上实现能力进阶。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刻意练习也是如此。能够不断改进技能的练习才是刻意练习,否则不过是浪费时间的重复。

3.掌握优势领域的底层逻辑

能否掌握底层逻辑,是行家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牛人,明明不是这个行业的,却对这个行业用到的方法和技巧了如指掌,也能对你的困惑提出建议。这就是掌握了底层逻辑的厉害之处。

著名畅销书作者成甲在《好好学习》中分享过这样一个经历:当时他和得到合作开发“成甲说书”栏目,需要写推广文案,成甲本人从来没有接触过文案,但他知道文案的目的是吸引读者并促成转化,根据这个理解,写出的文案转化也非常好。

掌握底层逻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事物的本质。比如关于写作,很多人都在学习如何起标题、如何积累素材、如何写开头和结尾。其实,写作的本质是通过书面语言跟读者沟通,把握住这个底层逻辑,写出真情实感,你写的内容就不会太差,而技巧只是帮你优化文章的工具。

但要注意的是,底层逻辑是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领域的理解和体悟形成的。底层逻辑可能只有一句话,但后面却是成千上万次刻意练习的结果。所以,你记住了文案是吸引用户并促成转化没有用,一切要从方法开始。

最后,千万不要浪费你的优势,尽快让优势形成竞争壁垒,你才会避免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