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汤谷村隶属于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民委员会,位于西洒镇东北部,西、北接砚山县,东接西畴县鸡街乡,距镇政府(县城)所在地8公路。汤谷村共有75户337人,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一个壮族村落。珠江水系源头之一的坝达河横贯该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3%。汤谷村独有的“女子太阳节”又称“女人节”,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先民对太阳的崇拜,是壮族原生宗教和女性崇拜的载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习俗在2014年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2015年3月,西畴县汤谷村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壮族童谣之乡”; 2015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七批“省级文明村”; 2017年9月,国家级非遗“女子太阳山祭祀”传承保护汤谷画院正式成立,2018年3月,“汤谷影视基地”“音乐创作基地”揭牌成立,传统节日的元素慢慢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汤谷村一定能够走出云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早就听说西畴县有个壮族聚居的汤谷村,素有“找回太阳的村庄”之美誉,特别是“女子太阳节”祭祀活动名声响亮,想去看看却一直没成行,这次有幸参加文山州作家协会组织的“最美民族村”文学采风活动,终于得以谋面。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从县城出发,一路上,草木芳菲,翠峰如簇,鸟叫蝉鸣,大约半个小时,随行的西畴县文联李彬主席指着说,对面那个村子就是汤谷村。我们放眼望去,但见汤谷村静卧在半山坡中,村子坐北朝南,清一色的壮家吊脚楼错落有致,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大山,烟岚缭绕。村前是一块块正在生长拔节的碧绿稻田,一条清澈的河流环抱着整个村子,真可谓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好一幅和谐美丽的壮乡山水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踏上进村的风雨桥,桥上有一副对联:“吟古歌祭太阳传承千年,唱童谣敬鸟母恩泽万代。”桥下,清澈透亮的坝达河波光粼粼,缓缓流过,不时荡起一朵朵白色浪花,似乎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逶迤而下的河水,柔润多姿,似楚楚动人的壮家少女,风情万种,妩媚迷人,我为其美丽的情韵深深着迷,自己仿佛也是一朵潇洒自由的浪花,远离了城市喧嚣,远离了世俗纷扰。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进村路口矗立着一棵傲然挺立的古榕树,当地群众称“太阳树”。榕树高达数十米,根系发达,枝干粗壮,树冠广展,树叶葱茏。榕树就像身强力壮的武士,守护着汤谷村庄,年年岁岁;也像慈祥的老人,呵护着汤谷村子民,岁岁年年。当然,汤谷村的群众对榕树更是爱护有加,不允许有任何的人为破坏。古榕树独树成林,人们可以躺在树脚下乘凉,或对唱山歌,或闭目养神,怡然自得,是汤谷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汤谷村,家家户户的房屋风格都传承了经典的壮家吊脚楼建筑特色,既保留传统的主房配楼结构,又经过不断修葺完善,使房屋拥有现代建筑的简洁美。各家各户房屋的墙面均设有文化墙体,分别绘上《太阳祭祀》相关图案和壮族生产生活习俗,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据介绍,汤谷原名上果,壮语为“炭果”,意为“太阳躲身的地方”,后以“日出汤谷”和“太阳故乡”之意得名汤谷。汤谷是壮族人民世代居住的村寨,距县城西洒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有75户337人,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横贯该村的坝达河是珠江水系源头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3%,是天然氧吧。汤谷村独有的“女子太阳节”,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先民对太阳的崇拜,是壮族原生宗教和女性崇拜的载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习俗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女子太阳节’是个什么节?”我好奇地问。方贤云老师轻轻抿了一口茶,慢悠悠道:“相传,古时候有十二个太阳在天上轮流巡游,昼夜不分,大地被烤得炙热难耐,众人便推举朗星去射太阳,射落了十一个太阳,留下一个照耀大地。可是,剩下的那个太阳很害怕,便躲着不出来了。天上没有太阳,大地一片漆黑,万物无法生长。最后,汤谷部落女首领乜星主动要求去寻找太阳,她长途跋涉,却一无所获。十二年后,乜星的女儿迪海与太阳化身的十二郎结为夫妻,十二郎为母女执着的精神感动,说出自己就是她们要找的太阳,并表示愿意上天造福人间,但由于他藏于人间多年,失去了法力,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一跃上天。乜星聚众商议,由乜星、迪海和推选的两个年轻女子,食用神鱼谷的鱼,变身四只美丽的神鸟送太阳升天。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初一,四只神鸟驮着太阳冉冉升空,迪海变成月亮陪伴太阳,其他神鸟变为满天星斗。天上有了太阳,大地有了光明和温暖,重现勃勃生机。为了感念太阳和乜星四人,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汤谷村所有年满十六岁以上的女子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到村中的女人河沐浴净身后,穿戴上漂漂亮亮的传统盛装‘师侬’(鸟衣),汇集到祭台神树前,献上鸡、黄糯米饭等,由德高望重的太阳祭祀传承人烧香祭拜,祭请太阳神灵,唱着《祭太阳古歌》,将太阳送回天上。年满16岁的少女们在众人的见证和祝福下,举行成人礼,从而获得对歌交友、谈婚论嫁的资格。整个仪式,除了带领祭祀的传承人,全部由女人完成。后人一代接一代举行祭祀太阳仪式,这便是‘女子太阳节’的由来,流传至今。”真是太传奇、太神奇、太神秘,我频频点头。

在汤谷村,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壮族妇女们头戴两支形似牛角的黑色土布头帕,身上衣襟两侧叠成羽翅,百褶裙在臀部缠绕成尾状的传统服饰,也就是鸟衣,胸挂银光闪闪的金银饰品,足蹬五彩绣花船形鞋,煞是好看。据介绍,这些古怪的服饰,原来是壮家妇女把远古先民对水牛、鸟的崇拜做成服饰穿在自己身上。我深深震撼,村民们自发保存下来的这些宝贵民俗,是对自然原始崇拜的一种生命回归,更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祖先的敬重和对共产党带领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感恩。

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西畴县汤谷村

近年来,在州级太阳祭祀传承人陆顺梅的带领下,村里自发成立了民间艺术团队,每晚组织群众练习古歌和民间舞蹈,将古歌的精神内涵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多次应邀前往外地参加展演。围绕打造“日出汤谷”“太阳鸟母”文化品牌,当地党委、政府先后组织举办了中国·西畴“女子太阳节”活动、“文山州都梦骆越鸟部落族群文化遗产保护学术交流会”等学术研讨,组织编排演出《太阳鸟母》歌舞剧并入选参加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创作了长篇神话小说《乜汤温》,创作《太阳鸟母之英雄(交响乐)》《汤谷之秋(作曲)》等作品和纪录片《舞之灵》作为“中国汤谷太阳鸟母音乐歌曲系列”荣获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5届(2018年)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歌曲大奖,大大提升了“女子太阳节”的对外影响力。汤谷村先后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壮族童谣之乡”,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七批“省级文明村”;国家级非遗“女子太阳山祭祀”传承保护汤谷画院、“汤谷影视基地”“音乐创作基地”相继揭牌成立,让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慢慢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未来将焕发出更强大更持久的生命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独一无二是最大的竞争优势。离开汤谷车到半山腰时,我再次回望,阳光照耀下的村子红绿掩映,美不胜收,演绎了千年花开花落的坝达河,依然一路潇潇洒洒,我知道,它要把汤谷带出大山,走向世界……

审核:字丹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