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尼苏门答腊北部的西海域(2.3°N,93.1°E)发生了8.6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为22.9千米。约2小时后,主震的西南方向180千米处又发生了8.2级的强烈地震。苏门答腊、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部分地区(西藏)均有震感。随后,位于震中附近的锡默卢岛海域接连发生了数次6级以上的余震。

这次地震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一定的人员伤亡,但是并没有引发海啸。

此次地震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全球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

(说到这里,如果你对“走滑型地震”有些陌生,那就先点一下这:正断层,逆断层,最应注意活断层)

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本次地震的动力学成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特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交界部位(如:发生在俯冲带上的2004年苏门答腊9.2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级地震),而板块内部则较为少见,走滑型的地震更是为数不多。

除了本次地震,本世纪以来曾经发生过三次板块内部的走滑型特大地震,分别是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2年美国Denali 7.9级地震以及2004年澳大利亚Macquarie Island 8.1级地震。另外,20世纪前半叶也记录到一些走滑型强震,包括1905年蒙古的两次8级以上地震。

这次在海洋板块内部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走滑型地震,让地球科学家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次地震被列为1900年以来世界十大地震之一。

那么,为什么在海洋板块内部能发生震级如此巨大的地震?它的孕育机制是什么?该次地震对周围甚至全球地震活动的影响又是如何?

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地震的孕育环境

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海域2次8级以上地震发震构造简图

苏门答腊俯冲带位于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与巽他次级板块的交汇部位,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在这里向巽他次级板块下面俯冲。居于印度洋板块上的沃顿海盆(Wharton Basin)则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巽他次级板块挤压碰撞的最前沿。

传统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变形主要发生于板块边缘,板块内部很少出现变形。但尽管沃顿海盆位于海洋板块内部,但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位置,这里仍然被认为是板内变形带或弥散边界带(印度与澳大利亚板块的边界)。

沃顿海盆内部存在着持久、连续的构造变形。1995年,Deplus等对沃顿海盆开展了多手段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直接观测到了活断层及活动变形构造,发现了现今活动的左旋走滑断层体系,认为沃顿海盆存在至少长1000千米的破裂带。

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苏门答腊俯冲带附近1976年以来的强震活动情况(黄色五角星表示2012年4月的两次地震震源位置,黑白色圆圈为该区6.5级以上地震事件,绿白色圆圈为印度洋中5级以上地震事件。Sunda Trench:巽他海沟,Wharton Basin:沃顿海盆)

上图给出了苏门答腊俯冲带附近1976年以来的强震活动情况。俯冲带附近大震非常活跃,而且多数是小倾角的逆冲型地震;沃顿海盆的中强地震也很活跃,但发生在沃顿海盆内的中强地震基本上都是走滑型地震。

发生在沃顿海盆里的地震与苏门答腊俯冲带上的地震有不同的力学背景。俯冲带上的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下俯冲时,由于很大的摩擦力作用,使得上覆板块与俯冲板片一起向下运动,当板块之间的剪切应力超过摩擦极限后,上覆板块反弹从而产生巨大的逆冲型地震。但沃顿海盆隶属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其走滑型地震主要是由于板块空间运动的差异性造成的。

此次地震对全球地震活动的影响

特大地震产生的地震波通常会触发全球范围内的小震活动,持续时间为主震后数小时至数天。但是,对于这个时间段的5.5级以上的地震活动是否是被特大地震触发,则至少还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事情。

那么,本次地震震级如此巨大,是否对全球的地震活动造成影响呢?

根据美国地震信息中心网站公开的地震目录,有学者对主震前后全球15天内发生的5.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为研究远距离动态触发的效果,选择的地震事件距主震的距离超过1000千米。

从统计结果分析可见,震后5.5级以上的地震明显增多。说明本次大地震对全球地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该现象在21世纪以来其他5次8.5级以上的强震之后并未出现。

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前后15天的全球地震活动空间分布

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本次巨大震级的走滑型地震对距离较近的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呢?

根据地震目录,无论这次地震的震前或震后15天内,中国大陆都没有出现5.5级以上的地震。但是根据主震前后15天内4.5级以上地震活动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震前15天内中国大陆仅在西藏阿里发生1次5级地震,而震后15天内共有6次4.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因此,苏门答腊地震的发生与中国大陆的中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受到本次大地震的触发作用,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水平增强。

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前后15天的中国地震活动空间分布

历史上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

—END—

参考文献:

1、缪淼、朱守彪等,2012年北苏门答腊西海域Mw8.6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地震工程学报,第35卷第2期,2013年6月

2、程建武,2012年苏门答腊北部海域8.6级地震对中国地震活动的影响,甘肃省地震局

3、薛艳等,2012年苏门答腊Mw8.6地震成因及与周边大震关系,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39卷第4期,2014年4月

来源:震知卓见(ID:dizhen_s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