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摘要:到二十一世紀,社會高速發展,各個國家最為重視的便是教育、科技和人才。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一聊就是人才;只要提到人才那肯定就是時局動盪,風雨飄搖;亦或風調雨順,繁榮昌盛時期的“盛產之物。今天咋們要嘮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扎堆人才......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三國時期人才的比例即便放到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較高的,這和當時人口比例、政治結構、文化教育等諸多因素有關,尤其是三國初期時候人才的比例,那是謀臣如雨,猛將如雲。三國裡隨便拿一個優秀點的謀臣和武將放到其他時代,戰績都是很傲人的。三國時期,為什麼會讓人感覺是一個人才扎堆的時代?

一、戰爭基底:人口

質疑三國時期實際人口數量是到現在都無法有人能統計出一個準確且無反對聲音的問題。關鍵在於自漢桓帝、漢靈帝以來,天災人禍不斷,旱災、水災、瘟疫、暴動、少數民族叛亂,導致東漢的人口、戶數大量減少。董卓對治理國家無甚才能,但在破壞上卻有著驚人的能力。“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後葬,開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赤壁之戰後,荊州經過大規模的戰亂,人口迅速減少,經濟遭到破壞,所以龐統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還有就是在那個時期還有很多的人沒有被登記入冊... ...等等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漢末時期的人口是驟降的。在三國時期,正史中有單獨傳記的大概在300人左右;而在演義中之前大家都認為是寫了400餘人,但是根據專門的清點之後發現,演義中實際上是寫了1230個人物,雖然這些人不全是英雄人傑,但是其中英雄人傑的數量,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我們再以這個數據,去跟當時的人口總數進行對比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個時代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這段時期是古代歷史中出現傑出人物、精英人物其密度最高,並且這些傑出人物、精英人物在後世中的知名度也最高的時代。現在就算是隨便找個人,讓他列舉一下南北朝,又或者是其他時期中10位英雄的名字,或許就需要想個半天,又或許是想個半天也不一定能列舉出來,但是如果說到三國時期的話,在小編看來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隨便說出那麼二三十個名字吧,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

二、時局動盪:亂世出英雄

三國時期英雄人才輩出,我們熟知的就有周瑜、諸葛亮、賈詡、郭嘉、法正、魏延、黃忠、甘寧、孫堅、徐盛、黃蓋、程普,,,,,,等等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那麼三國時期為什麼可以出現這麼多的英雄呢?小編認為這應該也和當時的環境是有關係的,畢竟有那麼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亂世出英雄”。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但是,在我國曆史中也有著其他一些分裂、對抗的時期,甚至有些時期比三國時期還要熱鬧、鬥爭還要激烈。比如: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時期。那麼為什麼這些時期中,英雄人物的知名度沒有那麼高呢?小編認為在其中還有著其他的原因,比如當時人們政治觀的形成、對史書的重視、書寫等等因素不一而足。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果只有兩個陣營在對戰的話,可能就會會比較單調;而如果參與進來的陣營太多的話,又會太亂,導致大家不容易記住。畢竟東晉十六國100年左右的時間,有17家在對抗;南北朝的南朝4家,北朝5家,也就是說100多年裡有9家在對戰;五代十國才70年左右的時間,也有著11家在對戰。所以這些時期中的政權實在是太多了,讓人眼花繚亂,反而讓大家更不容易記住了。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三、上級與下級:漢的政治制度框架結構

漢朝官制實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較大的權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掌監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漢朝,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必須做御史大夫後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還設有御史中丞,掌管宮內事務。九卿則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祿勳(掌門房)、衛尉(掌衛兵)、太僕(掌車馬)、廷尉(掌法律)、大鴻臚(掌禮賓)、宗正(掌皇帝族譜)、大司農(掌全國經濟)、少府(掌皇室財政)。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皇權,皇權開始大幅膨脹,尚書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漢武帝將身邊重臣如嚴安、主父偃、朱買臣等為郎加以侍中,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中朝(又稱內朝)。原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外朝。

文史篇:三國的“人才市場”

漢朝軍制:伍長-什長-都伯-百人將-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別部司馬(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但五校幾乎成清貴武職,偏文)-中郎將(五官、左、右、虎賁中郎將類同五校)-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裨將軍、偏將軍應該就是雜號將軍之末,但與其它兩字將軍地位有別)-四徵、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

四、人才培養:文化教育的重視變遷

在漢章帝時期,國家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就開始大力發展教育,私塾盛行,再加上從建國起基本沒有發生過大動亂,大致是一些高層互相碾壓、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邊境的對蠻族作戰。沒有大規模內亂,國家財力足以支持高質量的教育、再加上國家選拔制度相對合理,繼承西漢舉孝廉和秀才制,基層人才如陳藩、李固、楊震等都很能體現當時國家的教育水平。

三國初年的名臣名將們,都是東漢的教育系統培養出來的。我們發現到三國末期人才明顯少了,絕大部分人才也非平民出身,大抵都是官二代,因為三國只有曹操拿錢發展教育和經濟,蜀漢拿錢發展軍隊,東吳拿錢發展門閥,西晉的人才很多是曹魏培養出來的。西晉才有統一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部分內容出自互聯網,在此非常感激原文作者的創作和分享。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我們聯繫,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