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繡春刀》這部電影從第一部到第二部,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武俠電影的俠義精神,再一次被傳承和發揚光大。《繡春刀》在第一部的呈現形式上,將小人物的悲劇命運刻畫得深入人心,讓人在狹義的氛圍中透著一絲悲涼。而在《繡春刀》的第二部,那種俠義精神依然被傳承,在人物的塑造上顯得更加的飽滿。

《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在武俠的世界裡,用電影的形式呈現給觀眾,其中的魅力就在於當時空和萬物靜止的時候,可以從俠骨柔情中感受到世間的人情冷暖。

在《繡春刀》這部電影當中,導演將傳統的武俠精神重現。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是在嚴府打鬥過程中,突然嚴府的大門被打開,在這命懸一線的時候,眼看著疲憊和血跡斑斑的面容,卻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嘴角那微微一笑,呈現出來的是對特權階級的嘲諷和藐視。這三兄弟不僅武功高強,而且兄弟情深,這也是電影所要傳達出來的“俠之大義”。

《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從個人的感情,上升到俠骨柔情

在《繡春刀》第一部電影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武俠精神令人動容,同時在腥風血雨的江湖中,身不由己的三兄弟,他們的命運令人惋惜。三兄弟錯綜複雜的命運,在這官場的利益當中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江湖中人物的愛恨情仇隨著各自的人生選擇在變化。

盧劍星作為大哥因為沒錢買通上下官吏,他升官發財的夢想被打破,以至於後來被人誣陷,而不得不揭露買官的黑暗面。沈煉作為二哥,他為了讓兄弟們更好的生活,故意隱瞞魏忠賢的死因,後來引禍上身,當在為心愛的女人周妙彤贖身的時候,又顯得左右為難。靳一川作為三哥,最為矛盾的是一邊痛恨多次威脅自己的師兄,而到最後又為救師兄而死。

整部電影中的人物圍繞著兄弟情義和兒女情長作為主線向前推進,每個人都在跟自己的命運抗爭,和江湖中的不公正做鬥爭。在那個時代,每個人物的命運走向,都顯得十分的渺小,以至於成為了悲劇。

《繡春刀》第一部的電影,在內容的銜接上顯得有些單薄和拖沓,導演想把整部電影上升到“國之大義”這個層面上,卻由於這方面的故事情節呈現的太少,讓不少觀眾覺得電影的內容還有些不完整,顯得有些意猶未盡。

《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繡春刀》第一部票房不理想,拍第二部彌補損失

在2014年《繡春刀》第一部上映的時候,雖然沒做太多的宣傳,但影迷朋友在網絡上的宣傳也是很熱烈,可惜的是這部電影的票房慘淡。

這讓不少影迷朋友覺得有些意外,最後把希望都寄託在2015年的金馬獎上,導演如果得獎也算是一種安慰,但最終只獲得了一個最佳造型設計。導演遺憾未獲得獎項,這就為《繡春刀》第二部的拍攝做了鋪墊。

2017年《繡春刀2:修羅戰場》這部電影上映,和第一部不同的是,這次把電影的時代背景設立在第一部的故事之前。在第一部電影的基礎之上,整部電影的內容形式做了很大的改變,在第一部的電影當中三兄弟各自不同的命運主線,在第二部中縮減成沈煉這一條人物主線。

在第二部當中,整部電影圍繞著沈煉展開故事情節的描述,從沈煉查案開始,在查案的過程當中救下北齋,而北齋背後的信王朱由檢又想要扳倒魏忠賢。

這一列人物轉換的故事,圍繞著沈煉這一條人物主線展開,雖然說故事情節完整,但整部電影的飽滿度還是讓影迷覺得有弊端。

《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繡春刀》第二部和第一部的不同之處

從人物的塑造當中,來說一下《繡春刀2》這部電影的優點。在和第一部相比較,在故事情節的完整度上,很好地繼承了第一部的優點。整部電影用冷色調來烘托出在打鬥過程中的殺氣,在不同的場景之下,不同的人所使用的武器也不一樣,更好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在竹林的打鬥過程中,能更好地呈現出這一特徵,不同人物爭鬥所使用的武器也不同。在人物的表現形式上,第一部當中亦正亦邪的丁修和第二部當中為朋友報仇的裴綸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繡春刀2》這部電影當中,為了彌補第一部在“家國情懷”上的缺失,這一部故事情節當中的矛盾點還是在和閹黨之間的爭鬥,而人物主線沈煉的命運依然在官場上起伏不定。

《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第一部電影的悲劇色彩太濃烈,第二部將這種人物的悲劇縮小。從悲劇美學的角度上來看《繡春刀》這兩部電影,影片中雖然有些故事情節是編劇的杜撰,從大時代的背景之下,將時代的悲劇延伸到人物的悲劇上。不管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是在官場上和官吏作鬥爭,從而引發人物的悲劇。

從整體的內容形式上,《繡春刀2》的故事起因還是由閹黨執政作為背景鋪墊,而在電影的結尾處信王朱由檢很輕鬆的登基,順利扳倒了魏忠賢,看似一切困難都被解決,但人物命運的改變過於簡單粗糙。

整體上來講,可以說是在為第一部的背景做鋪墊。從人物的命運上來看沈煉和北齋最後安然無恙,這也是將第一部當中的悲劇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使得觀影者,更好地和第一部當中的悲劇情節所區分開。

《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繡春刀》第一部和第二部,全方位的闡述“俠義”精神

綜合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間的對比,《繡春刀2》確實比第一部積攢了更多的人氣,影迷朋友為了彌補第一部票房不佳的損失,都很願意走進電影院看《繡春刀2》。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當中,《神鵰俠侶》被多次翻拍成電視劇和電影,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在《繡春刀》這部電影當中,不管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在向觀影者呈現“俠義”二字。作為出現在兩部電影中的人物沈煉,他在第一部為了愛情,想為周妙彤贖身;到了第二部在查案的過程中,營救了北齋,從個人感情上升到俠骨柔情。沈煉在第一部當中,面對兄弟之間的情義,他所表現出來的是和兄弟們同生死,這也是“俠義”的體現。

《繡春刀》:從武俠精神的延續,上升到家國情懷的傳承

站在國家的立場上,沈煉的家國情懷上升到拋開個人榮辱,也要剷除閹黨。所以沈煉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兄弟,最後為了整個國家的榮辱,他將“俠義”上升到與“國家命運”之上。

從整體上來講《繡春刀》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從個人感情到家國情懷,這一系列的變化,所折射出來的是人物命運的起伏不定。不管是個人感情,還是兄弟之情,到最後都會上升一個高度,為國為民,才是俠義最好的呈現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