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太冷的殺手:一個法國導演與中國“武俠”的不期而遇

這個不太冷的殺手:一個法國導演與中國“武俠”的不期而遇

如今,大叔和小蘿莉的愛情故事成為霸屏的主題。

其實早在1994年,就有一部涉及到大叔和蘿莉的愛情電影在好萊塢上映。這部電影,就是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導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在紐約的貧民區中,一位父母被殺的小女孩馬蒂達(娜塔麗·波特曼扮演),得到了一位“熱血未冷”的殺手裡昂(讓·雷諾扮演)的庇護。最終兩人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產生了一種難以描述的情感,愛情、親情還是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里昂為了保護馬蒂達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對自己罪孽的救贖。而帶著里昂的愛意,馬蒂達來到了福利院,或許能從各種罪惡中拋棄不應有的成熟,重新找回失去的童貞。

這個簡單的故事,僅用了1600萬美元的投資就被呂克·貝松拍成了一部經典影片。雖然。該片在北美只斬獲2300萬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也不過1億美元。而且,在多項電影大獎的評選中都獲得提名結果大多是鎩羽而歸。給人的感覺是這部電影不論是在票房還是在口碑上都非常普通。但是,需要了解的是這僅僅是呂克·貝松前往好萊塢發展的第一部電影。而且1994年的萊塢可謂是佳片如雲,《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真實的謊言》……所以,一個法國導演,帶著老歐洲的價值觀,啟用的是在好萊塢還未大紅大紫的男女演員來擔綱這部影片的主角,本身就帶有和很多冒險精神。所以,能取得那樣的成績,已經可以稱為不俗了,並不能對其苛責太多。

這個不太冷的殺手:一個法國導演與中國“武俠”的不期而遇

但是,我們必須主要到這麼一個現象,這部在北美影評家們眼中有著各種各樣缺陷的的電影,似乎受到了中國觀眾的追捧。無論是大叔與蘿莉的戀情,還是里昂為馬蒂達復仇,都能讓中國觀眾輕易接受。這是因為中國觀眾比美國人更容易理解呂克·貝松嗎?還是因為《這個殺手不太冷》更容易被中國觀眾所接受呢?我想,中國人想要理解對一個法國導演,不僅要跨越語言、風俗,乃至飲食等各種差異,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這個殺手不太冷》在某些方面與中國文化相貼切,於是在中國觀眾心中產生了巨大的共鳴。才是中國關注更為追捧這部電影的關鍵之所在。

那麼,到底是什麼方面讓中國觀眾對於這部法國人按好萊塢方式導演的電影產生了共鳴呢?我的腦海中突然湧現的一個詞,就是“俠以武犯禁”。

對於“大俠”這個概念,中國似乎自古以來就有。無論是《唐傳奇》中的虯髯客、薛紅線、聶隱娘等人,還是後世的大刀王五等人。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身懷絕藝,擁有經世濟民胸懷,經常採用個人手段來處理世間的不公的事情。於是,經過多年的演繹,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在中國出現了金庸、古龍。也行會有人認為他們的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不能與諸多世界名著相提並論。即便,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對於語言文字把握和情節描述,早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依然被認為是“通俗小說”。其實,那些被奉為經典的很多法國小說,又何嘗不是外國版的“通俗讀物”呢。比如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

這個不太冷的殺手:一個法國導演與中國“武俠”的不期而遇

小說如此,電影更是如此。在中國經典的武俠電影中,反映大俠的有黃飛鴻系列、方世玉系列和少林寺系列。而在法國也有《佐羅》、《黑鬱金香》等經典之作。至於《這個殺手不太冷》,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一部講述“孤膽俠客”故事的影片呢?電影的男主角里昂,本是一個意大利後裔。在美國的紐約,迷失了自己,成為城市的邊緣人。為了生活,里昂不得不成為一個冷酷無情的職業殺手。一如很多武俠小說中的高手,都是在生活中遭受重大變故,而不得不選擇這個職業,比如《邊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紅雪,原本身有殘疾的他卻被訓練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殺手。

但是,無論是多麼冷酷的殺手,也有他溫存的一面。里昂每當完成僱主的任務之後,就會迴歸於市井之中,卻立即變身為一個看似憨厚的鄰家大叔,每天就是澆澆花,維護自己的盆栽。在紐約的貧民區裡,過著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不過,作為殺手的里昂內心充滿著孤寂和不安全感。於是,他一直保持著坐著睡覺的習慣,準備隨時進行自衛或者攻擊。直到馬蒂達的到來,終於讓他的生活有所改變。但是,同樣也激發起他內心中不曾冷卻的熱血。一如《射鵰英雄傳》中的曲靈風和馮默風,他們二人被黃藥師逐出師門,一個隱身於酒館,一個甘為鐵匠,雖然每日如行屍走肉,但又何曾少了那份俠義心腸!

這個不太冷的殺手:一個法國導演與中國“武俠”的不期而遇

對於,馬蒂達家人的慘死,里昂幾乎是親眼目睹。當他收留了馬蒂達之後,不僅承擔著保護馬蒂達的重任,增加了為馬蒂達家人復仇的任務。雖然,在西方社會法律體系已經極為健全,但是由於里昂沒有身份證,同時他們說面臨的仇人是在紐約有一定權勢的“黑警察”。想要走正常的法律程序,不僅無法替馬蒂達報仇,甚至都有可能讓里昂身陷囹圄。於是,里昂拋棄一切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開始了自己的復仇,答應將馬蒂達訓練成一位真正的職業殺手。這種情節,幾乎在各種中國的武俠小說中都能找到相應的情節,比如《雪山飛狐》中,大俠胡一刀夫婦斃命之後,忠僕平四拼了姓名帶著襁褓中的胡斐逃之夭夭,並把他養大成人,學習家傳武學,為自己的父母報仇。

當然,作為號稱堅決“契約精神”的西方,不論是里昂還是馬蒂達如果公然的殺到警察局,並開槍殺死警察的話,必然會掀起軒然大波。因為這對於西方的法律體系、道德體系都將構成巨大的挑戰和傷害。所以,呂克·貝松將情節設置成了“黑警察”為了斬草除根殺死馬蒂達,利用私權力調動大批武裝特警對里昂和馬蒂達的蝸居展開了武力清洗。當然,這種“斬草除根”的情景,在中國的各種武俠小說也是不會少了的情節,比如在《笑傲江湖》中,福建福威鏢局的林平之就不止一次面臨各大門派的追殺,為了奪取所謂的“辟邪劍譜”都欲除之而後快。當然,與各大武俠小說的情節相似,黑惡勢力雖然來勢洶洶,但是絕對無法達到目標。

這個不太冷的殺手:一個法國導演與中國“武俠”的不期而遇

在電影中,當大批裝備精良的警察湧入狹隘的樓道之時,里昂從容的從密道送走了馬蒂達,然後再次回到屋中孤身迎敵。並且,以一己之力幾乎將全部的精銳特警全部制服,然後悄然換上特警制服,準備在混亂中逃出包圍圈。只可惜,里昂的計劃功虧一簣,他遇到了那個想要殺死他和馬蒂達的黑警察,於是在黑警察用手槍擊中他的同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與黑警察同歸於盡。此種情節,雖然在金庸的小說中很鮮有出現。但是,在中國《史記》中的刺客列傳中,卻是經常出現的景象。或許,俠之偉大之處就在於,為了自己的諾言和愛人,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寫到此時,或許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殺手不太冷》用一種中國武俠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國紐約的故事。或許,真是因為中法文化中都擁有的這種“武俠童話”情節,才讓這部電影在中國如此廣受好評。這是一種文化的公民,無論是法國人,還是中國人,在腦海中對於行俠仗義的大俠都有一種渴望和期盼,對於社會中很多無法依靠法律道德解決的問題,只能期盼這些天賦異稟的俠客來除暴安良。

這個不太冷的殺手:一個法國導演與中國“武俠”的不期而遇

當然,在欣賞電影,探究中法文化共鳴的同時,我們希望人們能從里昂和中國的那些大俠身上學到對愛人的忠貞、對朋友真誠、對黑惡勢力的嫉惡如仇。但是,並不希望大家簡單的通過武力卻解決一切。畢竟,在法治社會,有法可依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積極尋求法律的幫助,而不能簡單的採用“俠以武犯禁”的方式。

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啟迪和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