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導語:大明水師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在鼎盛時期,明王朝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還有250艘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船和傳令船,威震四海的鄭和船隊也只是強大的明王朝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隊而已。

“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鄭和碑記》

明朝海軍不僅能打仗,搞外交也是一把好手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明朝海軍又稱大明水師,曾經是世界第一的海軍,它起源於朱元璋所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從渡江戰役和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大明水師未嘗一敗。16世紀初葡萄牙妄圖侵佔澳門,被明朝水師在珠江口海戰中重創,轉而與中國通好。16世紀末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明朝水師在露梁海戰裡大敗日本艦隊。哪怕到了腐敗透頂的明朝末期,明朝水師依然在澎湖之戰與料羅灣海戰中,再次大敗荷蘭人,17世紀中頁更是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控制的臺灣。大明海軍可以說在當時海上難逢敵手,打出了中華民族的氣概。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打仗從來不是目的,只是出於保家衛國的需要,明王朝更多的是注重同其他國家的和平通商和友好交流。1405年(明永樂三年)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他們經過南海、東太平洋、印度洋,到達東南亞、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訪問了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這種外交活動一直持續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鄭和艦隊七次下西洋,不僅宣揚了明朝國威,擴大了海外貿易,也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外交壯舉。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明海軍崛起的因素除了明王朝的重視外,當時航海技術發展也有很大功勞,下面我從造船、導航、武器三個方向分析為什麼航海技術這麼重要。

船是海軍之本,明朝造船術發達,種類齊全,功能多樣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提到船,就不得不說到噸位這個詞。噸位是用來衡量船隻體積的。明朝之前,古代主力戰船叫蒙衝,東漢劉熙《釋名·釋船》記載:“外狹而長曰蒙衝,以衝突敵船也。”蒙衝船形狹長,機動性強,整個船艙與船板由牛皮包覆,並不適合海上遠距離航行。明朝中期,為了抵禦沿海倭寇,民間掀起了一次大規模建造戰船的高潮。這個時期,除了前代已有的戰船,如樓船、蒙衝、鬥艦、海鶻、走舸、遊艇外,還出現了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划船等新式船種,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福船。明朝最大的福船光吃水就有二丈(6.6米),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其中最大的福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南京市博物館在南京祖堂山發掘了明代太監洪保墓,這位太監曾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副使。裡面有一段墓誌銘,銘文中提到:“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齎捧詔敕使西洋各番國、撫諭遠人。”短短几句話,不僅有船號的記錄,還有船的載重量。洪保作為鄭和船隊的二把手,應該乘坐的就是鄭和寶船。而這艘寶船叫“大福號”,能容下“五千料”。料在古代是一種容量單位。五千料,相當於現在排水量2500多噸。“不得不說,這在古代是一個造船神話。

這些海船採用全木結構,用材主要是福建的松、杉、樟、楠木,耐海水腐蝕,船身“底尖上闊”,船頭昂船尾高。船體結構上設了多道橫艙壁,使用鍬釘、鐵鋦、鏟釘、螞蟥釘等拼接工藝,不僅有加強結構和分艙水密抗沉的作用,更能把複雜的木結構通過各種船釘拼合、掛鋦、加固在一起,在長遠的海洋航行中,能夠有力地抵禦海浪和風暴衝擊而不至於“散架”。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遠洋航行,動力又是一個大問題。在船隻動力推進系統中,有兩個重要環節,一個是質量過硬的帆布,一個就是人力划動船槳。在這兩點上,鄭和寶船都採用了獨特的設計。首先,與當時歐洲帆船採用的分段式軟帆不同,鄭和寶船使用了硬帆結構,帆篷面帶有撐條。這種帆雖然較重升起費力,但卻擁有極高的受風效率,使船速提高。並且桅杆不設固定橫桁,適應海上突變的風向,調轉靈活,能有效利用多面來風。 與船槳不同,鄭和寶船在兩舷和艉部,設有長櫓。這種長櫓入水深,多人搖擺,櫓在水下半旋轉的動作類似今天的螺旋槳,推進效率較高。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在功能上,大明水師根據船隻體積大小也劃分為輕型船(鷹船、連環船、字母船、火龍船、赤龍舟),主要負責近距離海戰衝鋒陷陣,中型船(蒼山船、車輪舸、海滄船),負責中遠距離火力支援,大型船(福船、蜈蚣船、封舟),負責指揮調度。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明朝海軍船隻,不管是在數量規模、功能種類,還是噸位體積、製造工藝上,都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和先進的。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明朝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中國明朝海軍匹敵。”

過洋牽星術,古代黑科技,沒有GPS,就靠你導航了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在茫茫大海中,古代遠洋航行會遇到兩個問題:我在哪?我去哪?在水天一色的汪洋中,沒有地標做參考,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古代版的GPS定位技術——牽星術。這門技術起源於明初時期,牽星的工具叫牽星板,可算是我國航海天文儀器的先聲。它可以用來測定船舶在海中的方位,從而來指引船舶航行,不至於迷失方向。

牽星板由十二塊方的木板組成,最大一塊每邊長約24釐米,叫十二指。其次是約22釐米,叫十一指。這樣每塊遞減2釐米,到最小的一塊每邊長約2釐米,叫一指(“指”是我國古代測量天體高度的度量單位)。木板的中心穿一根繩子,這繩子的長度約72釐米,也就是左手執板,左臂伸直,板到眼睛的距離。使用時先選擇一塊板,用左手拿著,右手牽著繩子拉直。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牽星術測量的原理是勾股定理。

使用牽星板時,將一根繩子穿在一塊牽星板的中心,並把繩子拉直靠近至嘴唇眼窩處。使板和海平面垂直,讓木板的下邊緣和海平線相合,上邊緣對著所觀測的星辰,與其相切,就可以測出所在地的星辰高度。常用的星座有北辰星,織女星,燈籠骨星等等。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鄭和航海圖》不僅詳細記載了牽星術的使用方法,而且船隻每到一處,都繪有沿岸地形、島嶼、礁石、淺灘以及各航道的水深和牽星數據,一條龍式協助其他船隻判斷地理方位與航線。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精準的運用天文及地理知識,讓明朝海軍在茫茫大海中也能找到想要抵達的方向,而直到100多年後,西方航海家麥哲倫才掌握了這一項技術,大明威武!

武器裝備精良,冷兵器和火器搭配合理,無堅不摧

“用火器與浪漕間,起伏盪漾,未必能中賊。即使中矣,亦無幾何,但可假次以嚇敵人之心膽耳。所恃者有二:發射佛朗機。是惟不中,中則無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類於船頭,相遇之時,從高擲下,火發而賊船焚,二也”——《武備志》

大明水師裝備精良,根據軍事專家唐志拔教授研究,鄭和船隊的每艘戰船上裝備的兵器有以下幾類:

冷兵器類,有弓、弩、標槍、砍刀、鉤鐮、撩鉤、小鏢、梨頭鏢等各種10—15把,還有防備冷兵器的頭盔、藤牌每人一付。這些冷兵器主要用於陸上戰鬥,也可應用於海上接舷戰。

燃燒性火器類,有火球、火蒺藜、火藥箭、火槍、鐵咀火鷂、煙球,每種10—100個。這種燃燒性火器可用於陸上戰鬥,也可以用於海上戰鬥。當這種燃燒性火器擊中敵方船隻或船具時,會燃起大火,燒燬敵船。

爆炸性火器類,有鐵火炮、神機石榴炮,每種50—100門。它們裝在戰船上,可用於陸戰,也可用於海戰。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此外,戰船上還配備有火銃、火筒,它們是一種金屬管形武器。火銃按照口徑、長度、重量不同,分為大、中、小三型,大型火銃口徑210—230毫米,銃長630—1000毫米,重70—120千克,每艘戰船裝備1—4座。中型火銃口徑75—119毫米,銃長316—520毫米,重8.35—26.5千克,每艘戰船裝備2—8座。小型火銃口徑14—23毫米,銃長320—440毫米,重1.55—2.5千克,每艘戰船裝備10—20把。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而福船等大型船隻,船面設樓高如城,旁邊有護板。士兵掩護在其後向敵船射箭發彈,擲火球、火磚、火桶。並順水順風撞沉倭船。艦首備大發貢炮1門、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迅雷炮20門,噴筒60個,嚕密銃10支,弩箭500支,火藥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及冷兵器上千。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編5甲。一為佛郎機甲,操艦首炮、佛郎機,近敵擲火球火磚;第二甲是鳥槍甲,專門射鳥槍;第三、四甲為標槍雜役,兼操舟近戰;第五甲為火弩甲,專射火箭。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除此之外,明軍還有用於偷襲的秘密武器:連環船,它長4丈,形似一船實為二船。前船佔三分之一,後船佔三分之二,中用2鐵環相連。前船有大倒須釘多個,上載火球、神煙、神沙、毒火,並有火銃,後船安槳載乘士兵。戰時順風直駛敵陣,前船釘於敵船上,並點燃各種火器,同時解脫鐵環,後船返航,後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敵船遂焚。

從航海技術發展看明朝如何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結語:明代海軍的崛起絕不是偶然的,離不開航海技術的運用和進步,背後是古人的智慧結晶。正是這些技術,讓大明水師能在茫茫大海乘風萬里,帶去了大明王朝的風範,在中外文明交往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