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哈爾濱鼠疫,中國人發明了口罩,留下今天的“防疫方法”

人民日報發佈消息,截止到4月8日,黑龍江全省境外輸入病例40例,均為中國公民。其實這倒並非說俄羅斯有疫情有多麼嚴重,而是大量留學生繞道莫斯科,轉飛海參崴,從中俄邊境唯一開放的陸路口岸綏芬河口岸入境。

綏芬河口岸在綏芬河市,綏芬河市是黑龍江牡丹江轄下的一個縣級市。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域接壤,邊境線長27公里,有公路、鐵路兩個國家一類口岸。


那一年哈爾濱鼠疫,中國人發明了口罩,留下今天的“防疫方法”

中俄邊境綏芬河口岸


便利的地理條件賦予了綏芬河市重大的歷史使命,承接我國振興東北和俄羅斯開發遠東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便利的交通之下,也面臨著疫情境外輸入的重大壓力,因疫情也因輿論。

綏芬河市目前有三家公立醫院,其中一家正在接受感染者,防疫工作還沒有太大壓力,綏芬河市也正在籌備建立方艙醫院。


那一年哈爾濱鼠疫,中國人發明了口罩,留下今天的“防疫方法”

中俄邊境綏芬河口岸


目前,雖然在中俄協商之下,綏芬河口岸暫時關閉,但對中俄邊境口岸卻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更多。

1910年11月9日,同樣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亞傳入滿洲里,很快蔓延到哈爾濱,危及東北全境。疫情的嚴重程度、蔓延速度駭人聽聞,市內平均每天死亡50多人,最多一天死亡183人。

彼時的晚清政府雖然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在得知疫情之後還是緊急電召劍橋大學醫學博士、華人伍連德赴哈爾濱調查處理疫情。哈爾濱租界華俄公議事會也緊急召開會議,研究防止疫情傳傳染的方法。


那一年哈爾濱鼠疫,中國人發明了口罩,留下今天的“防疫方法”

公共衛生學家伍連德,華人的驕傲


疫情最初的時候,只是傅家甸出現了一兩例感染者,這並沒有引起當地地方政府的重視,百姓自然也沒有足夠的認識。伍連德到達哈爾濱之後,對病例屍體做了解剖,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橢圓形的疫菌,確定病因就是鼠疫。

隨後伍連德向北京發去電文,提出控制鐵路、陸路防止疫情蔓延,隔離疫情區域傅家甸,並向關內徵聘醫生,張作霖的奉系派遣了自己的兩名西醫前往抗疫。

在確定為鼠疫之後,為了防止飛沫傳播,伍連德設計了雙層紗布囊口罩,在兩層紗布中放入吸水藥棉,帶上它可以隔離病患。這種中國口罩,在後來瀋陽召開的國際鼠疫研討會上,受到了各國稱讚並被廣泛使用,今天醫務人員使用的“伍氏口罩”便是這種口罩。


那一年哈爾濱鼠疫,中國人發明了口罩,留下今天的“防疫方法”

伍氏口罩的最早應用


然而,當時無論是各政府工作人員,還是防疫工作人員,還有參與防疫工作的百姓,都沒有重視戴口罩防疫,甚是在埋葬因疫情死亡的屍體時候都是將口罩掛在脖子上,以至於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土地封凍,埋葬工作無法再繼續進行下去,於是大量的屍體被堆放在墳場,各種姿勢都有。而在哈爾濱冬季寒冷的氣候之下,鼠疫病菌至少可以存活3個月,如果期間被老鼠或其他動物接觸,在傳染給城裡人,那防疫恐怕會更困難,並且之前的防疫付出也將都會付之東流。

但焚燒屍體在晚清封建思想下是人們難以接受的,尤其是廣大百姓。於是伍連德上書朝廷,請求宣統皇帝下旨,同時哈爾濱市有見識的官商紳士們也聯名向吉林總督陳述其中利害,希望火葬。


那一年哈爾濱鼠疫,中國人發明了口罩,留下今天的“防疫方法”

傅家甸鼠疫防控


在收到清政府外務部發來的批准火葬電報後,伍連德僱傭200名工人,先用炸藥爆破,後用煤油燃燒,2200多具屍體化為灰燼,雖然刺痛了親人的內心,但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彼時,在伍連德等防疫工作人員不辭辛苦、防控疫情,終於在一系列抗疫防控的工作之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春節,防疫部門下發傳單,鼓勵大家燃放鞭炮,鞭炮中的硫磺具有消毒作用,大年初一這一天,傅家甸因疫情死亡人數大幅降低,並且此後漸漸消減,在沒有上升過。

這場鼠疫,不僅為給東北人民帶來災難,也波及了河北、山東等地方,無情的捲走了6萬多人的生命。最終在哈爾濱防疫局總醫官伍連德的帶領下,控制並戰勝了疫情,使百姓生命得到了保障。


那一年哈爾濱鼠疫,中國人發明了口罩,留下今天的“防疫方法”

鼠疫波及北方大部分地區


同時伍連德的防疫方式也被流傳了下來,無論是02年的非典,還是今天的新冠,我們防疫的方法都基本類似。

結語

兩次自然災難都與中俄邊境有莫大關係,鼠疫經內蒙古滿洲里傳入哈爾濱,新冠病毒在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出現大量境外疫情輸入。

國門是保衛國人生命的重要防線,無論是自然災難,還是人為戰爭,我們都應高度重視邊防口岸。

國難面前,無論身在何處,請愛你的祖國,愛你的祖國同胞,切不可因一些自私的行為危害祖國,無論是務工人員歸來,還是留學生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