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首先我要聲明的是:當您看到這封信時,我要說”您是真的幸運兒”,請您一定要認真讀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請您一定要認真讀完!

請您一定要認真讀完!

請您一定要認真讀完!

隨著市場變動,喜好鄉村特色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近年來選擇返鄉創業的普通家庭也是爆發式增加。作為一個過來人,今天就談談“包山養殖”,如今還是普通家庭的致富路嗎?究竟怎麼回事?

進入2020年,我們國家也到了實現全面脫貧的收官之年。很多地區的基礎建設也是上了一個新臺階,自然而然也就給農村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無論是我們普通家庭,還是曾經賺到大錢的老闆們都在著眼 於農村。很多人通過回鄉創業,依靠著各種項目也賺上一筆可觀的收益。比如說很多人則是在稻田裡養殖鯽魚,這樣的話既不影響水稻的生長,也不影響鯽魚的成長,本著生態循環的互助發展,這樣就可以產出更天然的食品,價格上也會賣的更好一些,獲得了更多的收益。還有種植藥材,隨便放養土雞、黑豬、山羊等項目,這樣既可以賺到藥材的錢,而且依靠土壤自身的消納能力,變糞為寶,既不破壞生態環境,還能提高經濟效益。

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其實在很早以前很多人都會“包山養殖”,他們則是通過承包著家鄉土地的模式,然後在其中發展著農業。而在山上不僅可以搞種植還可以發展著養殖項目,這樣的話收益還是非常高的,相比單純種植或者養殖來說利潤更高,因此很多人則是投入到這個項目中。不過到目前為止,也過去了些年頭,雖然還存在部分仍然在堅持著,但是當年一心投入的那些人,為什麼又存在大部分紛紛退出,回到城市尋找商機呢?這是為什麼呢?是我們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改變了嗎?還是產業自身存在經營管理不善?下面我將從自身實際以及走訪的經歷中剖析存在的問題,已經如何去應對當前的形勢。

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1.建設成本掌控

大家都知道要承包鄉村土地是需要租金的,隨著承包面積大小的不同,需要投入不同數量的本錢。實際上租金只是很小的花費,對養殖或種植土壤進行整改才是大工程,為了符合自身發展需要,自然需要進行一番改造,比如要租挖掘機、散工、農用設備等,這樣的話可能就需要一筆較大費用了。那我自己來說,之前修建一個1200平米左右的羊場,前後花費近40萬元;更不說打造水電、後期進羊、工人工資、買中藥材種子等。一般的家庭自然是拿不出來。一旦養殖虧本了,那可就全虧了。在這裡我要建議大家:在投入改造這塊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出發,不要盲目按照什麼標準圈舍、自動化等來投入,可以在後期有收益,覺得自身收益範圍內,通過升級可以提高跟多收益情況下進行調整。盲目追求高養殖水平,不結合市場需求。很可能導致流動資金缺乏,嚴重點說可能放棄項目。

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2.考慮養殖或種植週期

搞農業是個持久戰,只要你能夠長期堅持和存活下去,保證你是可以賺錢的。承包山頭進行養殖或種植,那一定是走原生態的模式,這樣就意味著需要採用種養集合,半補飼+放養的方式。原本需要5—6個月就可以出欄的豬,現在卻需要將其延長到1年以上;原本4—5個月就可以上市的肉雞,更是直接延長到了1年,甚至更長。可見餵養的週期太長,這就意味著承擔的風險很大。週期一旦延長髮生疾病的可能性就直線上升。如當前我們自己還種植的黃精,基本上要三年才可以挖掘,在這三年裡面,我需要支付人工除草、施肥、打藥等,這些都是需要很大的流動資金支撐才行。還不說一到冬季沒草的季節,還得增加飼草的成本。已經參與的朋友,一定要考慮到養殖或種植週期的問題,去控制自身的流動資金。這樣的話才能確保著養殖項目的更好開展,也是導致很多朋友中途退出的一個致命問題。


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3.堅持長期學習

在選擇項目的時候,光有錢還不行,自身必須堅持長期學習,瞭解養殖或種植技術,定期參加一些行業交流的會議。如我們當地,每個季度縣裡面都會舉辦一些交流會,每年都會舉辦一些促銷活動等,看似有些走形式,其實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比如通過此類活動我們可以和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到人家的養殖或種植技術、瞭解到人家發展到哪個階段又面臨一些什麼問題等,本來養殖和種植行情一直都是不斷變化的,這就意味著農民面臨的風險加大,必須堅持學習,堅持瞭解相關企業和政策的變動,這樣可以極大增強自己避開雷區的能力。


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4、學會運用互聯網

現在流行的網上營銷、網上直播、實時跟蹤、最終溯源等,都是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畢竟走的路線是“生態模式“,到底是不是提供的生態產品,那就需要自己去建立起與客戶的信任關係,目前最好的渠道肯定是藉助互聯網了。之前很多搞生態農業,包高養殖的朋友總是輕視這些問題,結果一到收穫的季節,好的產品就賣不出好的價格,導致持續收益下降,最終退出。


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還在搞“包山養殖”的一封信

以上這些都是我做為一個過來人吃到的虧的,血的教訓。之所以分享出來,就是希望我們做生態農業的朋友,不要在盲目的走以前很多人走過的老路,給自己一直挖坑,導致血本無歸。我也會在後期持續報道關於我自家現在的經營狀況,已經關注我的朋友給我的經驗交流。也很歡迎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我們可以一起暢所欲言生態農業,不管是吃過的虧還是好的方法技術,我覺得分享出來,都可以幫助到更多的農業人,搞農業真心不容易。再次,也真心希望在想還鄉創業搞農業的朋友們,還是需要把我上面的分享多看看,需要謹慎參與農業項目,也祝願一直在做或正在著手做的夥伴,在這個脫貧收官之年,我們都能脫貧奔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