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鐵球:

RB-79 Ball量產型機動艙。本機為MS、戰艦的支援用機,是將宇宙作業用機“SP-W03”追加了裝甲及武器改造而成的小型MA。機體上只裝備了“鋼坦克”用120mm低後座力加農炮一門。單體作戰能力極為低下,但是本機與“吉姆”協同作戰時的效果反而相當不錯,又因為製造成本相當低廉,所以聯邦軍將本機大量生產並配備。由於性能不佳且很難操縱,本機在駕駛員中口碑不佳,有“鐵棺材”的“美譽”,誰如果抽中了“鐵球”就趁早寫遺書吧。

機體番號:RB-79

機體代號(日文):ボール 英文:Ball 中文:鐵球

出現作品: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量產型機動艙(Moblie Pod)

製造商:地球聯邦軍

所屬:聯邦

初次配備:U.C.0079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全高12.8米

本體重量:17.2噸

全備重量:25.0噸

發電機出力:400KW

推進力:24000KG

加速度:0.96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4000米

固定武裝:頭部120mm低後座力加農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改修型鐵球:

RB-79C Ball量產型機動艙。本機是“一年戰爭”中大量生產的“鐵球”進行改修後,後期生產的機型,屬於應急用的機型,在原有的“鋼坦克”用120mm低後座力加農炮一門外,還新增了兩隻腕部格鬥臂。“一年戰爭”結束之後只留了極少數用做據點防衛使用。“迪拉茲之亂”時,曾有部分隸屬於地球軌道艦隊的改修型“鐵球”擔任“太陽系統Ⅱ”的護衛工作。

機體番號:RB-79C

機體代號(日文):ボール 英文:Ball 中文:改修型鐵球

出現作品:機動戰士高達 0083 星塵的回憶

機體類型:量產型機動艙(Moblie Pod)

製造商:地球聯邦軍

所屬:聯邦

初次配備:U.C.0079

固定武裝:頭部120mm低後座力加農炮;腕部格鬥臂×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3、鐵球·改:

RB-79K Ball量產型機動艙。本機是“鐵球”的改進型,也兼作為試用生產型,通稱“鐵球K型”,是隨宇宙輸送艇一起配備給部隊的。該型號的裝甲比“鐵球”厚重,且使用了雙管180mm機關炮作為武器,這種炮也被後來的正式型採用作為中近距離火力壓制用。西羅·亞瑪達少尉就是以這部“鐵球·改”在地球軌道附近擊敗了艾娜·薩哈林所駕駛的新型實驗機宇宙用高機動試驗型“扎古”,可以說本機為他倆以後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機體番號:RB-79K

機體代號(日文):ボール 英文:Ball 中文:鐵球改

出現作品:機動戰士高達 第08MS小隊

機體類型:量產型機動艙(Moblie Pod)

製造商:地球聯邦軍

所屬:聯邦

初次配備:U.C.0079

內部環境:標準座艙

尺寸:全高12.8米

本體重量:17.2噸

全備重量:25.0噸

發電機出力:400KW

推進力:24000KG

加速度:0.96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4000米

選用武裝:80mm加農炮×2;腕部格鬥臂×2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4、克萊伯曼:

MS-01 Clubman宇宙用試作型MS。本機是吉翁尼克公司以在米諾夫斯基粒子下進行有效戰鬥為目標而開發的機動兵器,也是吉翁公國軍最初被冠以“Mobile Suit”之名的機體。技術人員在原先的空間作業用機械的基礎上增設了高出力引擎和噴嘴,搭載了武器管制系統並強化了機體的框架。另外,“克萊伯曼”的最大特徵是具有如同人的手足一樣可以最大限度利用“AMBAC系統”的可動肢,機體因此而獲得了很高的機動性,在不使用推進器的情況下僅依靠“AMBAC機動”便可以在3秒內進行180度的姿勢變換。在試作機的競爭中本機戰勝了MIP公司開發的“MIP-X1”,被正式選為吉翁軍下一代的主力兵器,番號也從原先的“ZI-XA3”變更為“MS-01”。

機體番號: MS-01

機體代號(日文):クラブマン 英文:Clubman 中文:克萊伯曼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宇宙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恩尼克公司

所屬: 吉恩

尺寸: 全高:14.0米(推定)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5、MS-02

繼MS-01之後,為了追求機體的高機動性能,吉恩尼克公司迅速推出了MS-02,其主要改進點在於將制御系統結合到了機體的內部、解決燃料的裝載量以及冷卻系統等問題。

機體番號: MS-02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宇宙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恩尼克公司

所屬: 吉恩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6、初期型試作扎古:

初期型試作扎古於U.C.0073年6月完成,是在MS-02的基礎上以短時間內獨立稼動及提高機體的機動性能為目的而開發的實驗機,改動的幅度並不是很大,主要強化了裝甲和耐G性能,更加重視機體的戰鬥性能。但是,由於重裝甲化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機體重量的增加,使本型機的機動性甚至不到MS-02的60%。MS-03一共製造了4架,分別用於不同的用途測試,其中的3號機為了徹底減輕重量而採用了固定模塊化設計,並排除了原先的駕駛艙脫出機能,但由於出力的不足仍然沒有發揮出預計的機動性能。

機體番號: MS-03

機體代號(日文):プロトタイプザク初期型 英文:Prototype Zaku Early Type 中文:初期型試作扎古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泛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恩尼克公司

所屬: 吉恩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7、試作型扎古:

MS-04 Prototype Zaku泛用試作型MS。U.C.0073年,基本定型的試作型“扎古”面世了。試作型“扎古”在初期試作型“扎古”的基礎上強化了機體的裝甲,使用了在當時頗為先進的超高張力鋼作為裝甲材料,。為了解決出力不足的毛病,採用了ZAS公司應用米諾夫斯基物理學而開發出的新式超小型熱核反應爐——ZAS-X7,使試作型“扎古”具有初期試作型“扎古”兩倍以上的機動力。伴隨著反應爐出力的增加,整個機體的冷卻系統也進行了大幅的強化,機體的重量也因此而大大增加了。武裝方面,試作型“扎古”以100mm專用機槍為主。

機體番號:MS-04

出現作品: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泛用試作型MS

製造商: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吉翁

頭頂高:17.5米

全高:17.5米

本體重量:57.4噸

全備重量:72.5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953KW

推進力:47000KG

加速度:0.65G

傳感器有效探測半徑:2950米

固定武裝:100mm專用機槍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8、扎古Ⅰ:

MS-05 ZakuⅠ泛用量產型MS。U.C.0074年2月,“MS-05”完成,並被正式命名為“扎古”。

“扎古”在試作型“扎古”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動力、制御關聯的系統全部實現了內裝。機體採用了新型的ZAS-MI8A引擎(05型後期採用了更新式的ZAS-MI8B型引擎)。“扎古”的駕駛艙設置在機體的重心附近,由於開發出了高性能電腦,因此只需一名駕駛員便可完成全部的操作。出於密封的需要,駕駛艙內沒有任何窗口,駕駛員只能依靠電視屏幕來進行具體的操作。除了電視攝像系統,設計人員還在機體頭部的“單眼”內設置了激光及紅外線探測系統,機體其他部分也安裝了12架輔助攝像機,保證了能向駕駛艙內提供全周天視野。

本機具有在米諾夫斯基粒子散佈區域靠著有效視野作戰的特徵,這成為之後開發的所有機動戰士的設計原點。泛用性高、具備量產性,機動戰士的有效性都在這部機體上展現了出來。它的出現,為“巨炮大艦”的時代劃上了終焉的句號。

同年5月,“扎古”的實戰式樣量產機完工,番號為“MS-05A”,名稱為“扎古Ⅰ”。“扎古Ⅰ”屬於初期先行試作量產型,因此總共只生產了27架,全部配備到了基茜莉亞·扎比上校直轄的教導機動大隊(3機1小隊,9機1中隊,27機正好是1個大隊的編制)。

由於是將試作機予以量產化,為了降低成本,對機體的裝備進行了簡化,採用的武器也有所不同,擁有一挺100發1彈鼓供彈的105mm機槍、一挺100發1彈鼓供彈的120mm機槍、一枚4發1彈艙的280mm火箭筒以及一柄熱能斧。

在魯姆會戰中因擒獲了地球聯邦軍的雷維爾將軍而名揚天下的“黑色三連星”最初駕駛的機體即是本型機。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9、扎古Ⅰ(後期生產型)

U.C.0075年5月,以MS-05A所獲得的數據為基礎進行改良的MS-05B 扎古Ⅰ完工。從外觀上看,本機與MS-05A最大的區別是胸部裝甲的形狀。U.C.0077年10月,本機開始大規模量產,至大戰結束為止,共生產了793架,絕大多數配給了教導機動大隊使用,是一年戰爭初期的主力MS,通稱為“舊扎古”。

本機的最大缺陷,則是由於動力管內藏而導致出力不高。

此機種比初期生產型的綜合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裝備方面有105mm機關炮、280mm核彈頭火箭筒、熱能斧。還裝備有用於接近戰用的盾。因為此時聯邦還沒有機動戰士,所以不考慮加強它在格鬥戰方面的實力。

機體番號: MS-05B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機動戰士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5

內部環境: 未完成型標準座艙

頭頂高:17.5米

本體重量:50.3噸

全備重量:65.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899KW

推進力: 2×19500KG+2×850KG=40700KG

加速度: 0.63G

地上速度:65千米/時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29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2.9秒

選用手部武器: 105mm機槍,彈鼓供彈,100發1彈鼓,備用彈鼓收納於後方裙甲上;120mm機槍,彈鼓供彈,100發1彈鼓,備用彈鼓收納於後方裙甲上;280mm火箭筒,4發1彈艙,收納於後腰裝甲上;熱能斧,收納於側面裙甲上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0、初期量產型扎古Ⅱ:

MS-06C ZakuⅡ量產型MS。先行量產型“扎古Ⅱ”雖然性能出色,但武器種類的繁複制約了它的大規模量產。出於成本以及核裝備的考慮,在基茜莉亞上校建議下對A型進行再度的改良,這就是初期量產型“扎古Ⅱ”。

C型的肩部裝甲在A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良(釘狀肩甲),另外對機體所使用的反應爐和動力傳送系統的性能也進行了提高。由於武器上採用了核彈頭火箭筒,為了屏蔽放射線,機體還採用了多重空間裝甲,大幅增加了機體的重量。

U.C.0078年1月,初期量產型“扎古Ⅱ”正式開始量產,前後總計生產了236架,在“一年戰爭”初期的一週戰爭、魯姆會戰中大出風頭,取得了壓倒性的戰果,是“一年戰爭”開戰時吉翁軍的主力機體。在南極條約簽定後,核武器被禁止使用,從此以後,C型拆除了防核裝置,不再生產,改為生產F型。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1、沙漠戰用扎古Ⅱ:

一年戰爭爆發初期,吉翁軍地球侵攻作戰開始時,根據軍部要求開發視地上局域戰最前線具體情況而改良化機動戰士的提案,吉翁軍隨後以泛用性非常高的“扎古Ⅱ”為基礎,開發出了數款改良型機體。而這款是專門用於沙漠戰的MS-06D 扎古Ⅱ。

此機體在各部分的關節處都加設了防沙設備和散熱裝置,背後的排氣口是可換裝式的,而且備有後備件,一旦堵塞可以自行更換,很方便的設計。設計人員對受損最為嚴重的駕駛艙周圍進行了裝甲強化處理;對左肩部及左腕部進行了改良以便於進行格鬥戰。本機頭部的通信天線分單天線和雙天線兩種(實驗部隊和正式部隊的區別);主武器是非常適合在沙漠中使用的M120AS型105mm機槍,接近戰主要依靠頭部的兩門60mm機關炮,其餘的武器還有腰部2連裝導彈莢艙、腕部3連裝導彈莢艙及腰部的SA-712型爆彈莢艙。

作為局地戰用的MS,本機的性能相當出色,前期型兩種各生產了43架,後期單天線型生產了28架,總計生產了114架。

機體番號: MS-06D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沙漠戰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未完成型標準座艙

頭頂高:17.5米

全高:18.2米

本體重量:61.3噸

全備重量:79.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76KW

推進力: 42900KG

加速度: 0.45G

地上速度:80千米/時

固定武裝: 60mm火神炮×2,彈鏈供彈,安裝在頭部

選用武裝: 2連裝手榴彈夾×2,安裝在腰部裝甲

選用手部武器: 105mm機槍×1,彈鼓供彈;3連裝火箭發射器×1,安裝在左腕部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2、強行偵察型扎古Ⅱ

強行偵察型扎古Ⅱ原本是以MS-06C型為基礎而開發的偵察機。在本機進行量產時,吉翁軍的主力MS已由C型改為F型,因此E型主要是在F型的生產線上生產的。由於大幅度削減了不必要的裝備,使E型的燃料搭載最大限度增加了10%;另外還採用了新型的發動機,使機體的推力大幅度上升;原先裝備在機體右肩的盾牌以及左肩的裝甲都被取消了,而代之攝像機各一架,大腿間也加設了一架攝像機;機體內部還裝有其他的探測系統;此外,本機的胸部裝備了緊急脫離用火箭推進器。

強行偵察型扎古Ⅱ沒有裝備實戰所使用的武器,但可以選裝CE-16TX型攝像槍。大戰中期以後,本機的塗裝漸由綠色改為低視度的濃灰色,更方便進行偵察工作。雖然投入戰場的時間比較早,但由於造價相當高,本機只生產了100架左右。由於性能優良,本機後被聯邦軍接收並配備給了泰坦斯,用於情報收集工作。

機體番號: MS-06E

英文: Reconnaissance Type Zaku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偵察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未完成型標準式駕駛艙(部分機體後來升級到全周天屏幕/線形坐椅式坐艙系統)

頭頂高:17.7米

全高:18.0米

本體重量:60.4噸

全備重量:76.2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51KW

推進力: 53750KG

加速度: 0.71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200米

選用手部武器: CE-16TX型攝像槍×1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3、強行偵察型扎古ⅡE-3

型號為MS-06E-3的這種偵察用量產型扎古,是由MS-06E型衍生而來的。其頭部攝像機採用了三合一設計,背部裝備了新開發的複合探知設備,偵察能力大大上升。射出前,複合探知設備的機翼向上、向後折起;射出後,到達作戰區域時增速用火箭點火,機翼打開,以高速侵入目的地,獲取情報。此機種主要從屬於外洋艦隊的特殊偵察小隊,從事對聯邦軍設施的偵察任務。本機總計生產了16架。

機體番號: MS-06E-3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偵察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未完成型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6.7米

本體重量:61.5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裝備及設計特徵: 激光/聲波複合探知設備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4、扎古Ⅱ:

MS-06F ZakuⅡ泛用量產型MS。U.C.0079年1月31日,吉翁與聯邦簽訂了《南極條約》。條約明文禁止了核生化兵器的使用,因此去除了核裝備、由C型改良而來的F型“扎古Ⅱ”就成為吉翁軍的主力MS。

狹義上所稱的“扎古”,就是指F型“扎古Ⅱ”。本型在“一年戰爭”時期總計生產了3000架以上,是吉翁軍各型MS裡量產數目最多的,對以後的MS開發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夏亞·阿茲納布爾、萊登等王牌機師均是駕駛本型機而成名的。其中,夏亞·阿茲納布爾少佐更是以自己紅色塗裝的“扎古Ⅱ”一機一舉擊沉了五艘聯邦軍戰艦——包括四艘薩拉米斯級巡洋艦、一艘麥哲倫級戰列艦,自此其“赤色彗星”的稱呼不脛而走。

機體番號: MS-06F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部分機體後來升級到全周天屏幕/線形坐椅式坐艙系統)

頭頂高:17.5米

全高:17.5米

本體重量:58.1噸

全備重量:73.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51KW

推進力: 2×20500KG+2×1000KG=43000KG

加速度: 0.59G

地上速度:88千米/時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2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7秒

選用武裝: 腳部3連裝導彈莢艙×2

選用手部武器: 120mm機槍,彈鼓供彈,100發1彈鼓,備用彈鼓收納於後方裙甲上;280mm火箭筒,4發1彈艙,收納於後腰裝甲上;熱能斧,收納於側面裙甲上;榴彈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5、扎古Ⅱ 後期型

一年戰爭開戰初期,作為吉翁軍主力量產、投入戰鬥的傑作機MS-06F,在大戰中,接受了各種各樣專用機的改裝。到了大戰末期,由於時常進行扎古Ⅱ本體的改良,所以這時的機體性能與開戰初期的機體性能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這種被稱為F2型的機體,就是大戰末期修改型的一種。與原型的F型扎古相比較而言,F2型的機體做了輕量化處理,且增設了推進器及姿勢制御火箭。這樣,雖然是量產型機體,但本機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但是,其量產體制確立之時,正值大戰終結之時,只有少量的機體投入了實戰,其餘大部分機體都被聯邦軍所接收,是一充滿悲運的機型。

大戰末期量產的MS-06F2,雖然終戰後大多都被聯邦軍所接收,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機體,卻在吉翁支持者的幫助下,趁終戰時的混亂局面,偷偷轉交給了吉翁軍殘黨。

一年戰爭終戰協定締結後,MS-06F2大多被解除武裝,由聯邦軍接收,作為訓練機使用。但是之後,聯邦軍又對此類機型進行了再考察。考察結果,便是次世代MS——RMS-106 高扎古的誕生。

機體番號: MS-06F2

英文: Zaku Ⅱ Type F2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0083 星塵的回憶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本體重量:49.9噸

全備重量:70.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86KW

推進力: 2×20500KG+4×3100KG=53400KG

加速度: 0.76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2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7秒

選用武裝: 腿部3連裝導彈莢艙×2

選用手部武器: MMP-80型90mm專用機槍;MMP-78型120mm扎古機槍;280mm扎古火箭炮;熱能斧;穿甲彈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6、扎古Ⅱ·改:

MS-06FZ ZakuⅡ Custom泛用量產型MS。本機是吉翁軍在實施了MS生產改進方案——“統合整備計劃”後生產出的F型“扎古Ⅱ”的改良型機體。

由於F型“扎古Ⅱ”的部件可以與新型機種通用,因此獲得了高水平的生產性與穩定性。FZ型“扎古Ⅱ”改進了駕駛艙,增強了助推器,從而獲得了比F型“扎古Ⅱ”更靈活的運動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助推器的大型化造成了推進劑消耗量的急劇增加,儘管增加了推進劑的裝載總量,但是持續戰鬥時間還是減少到了原來的一半。

駕駛過本機的人中,最為我們所熟悉的不是那些王牌駕駛員,而是“紅寶石作戰”中,在不知對方身份的情況下與心上人搏殺,最後英勇犧牲的巴納德·瓦茲曼伍長。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7、陸戰高機動型扎古

U.C.0089年,即一年戰爭之後的第十個年頭,地球聯邦軍為了紀念戰後十週年,專門委託F.S.S.(Federation Survey Service)公司對過去的文獻資料進行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一些未確認的MS被逐一發現。

被稱為“G型扎古”的MS-06G 陸戰高機動型扎古即是其中之一。作為陸戰型機體,將還在開發中的07型老虎的部分設計概念進行了導入,使腕部的形狀和肩部的釘甲酷似老虎;腳部增設了噴嘴,雖然使得機體性能得以提高,但無法進行氣墊式行走。

G型扎古的總生產數大約在50架左右,在老虎進行量產之後就停止了生產,這也導致了現存交戰記錄中對於本型機的記載非常之少。不過,雖然具體情況尚不明朗,但可以確認的是本型機參加了0079年11月北美戰線的戰鬥。

機體番號: MS-06G

英文: Zaku Ⅱ High Mobility Land Battle Type

出現作品: MSV-R

機體類型: 陸戰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本體重量:58.1噸

全備重量:75.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015KW

推進力: 55500KG

選用手部武器: MMP-78扎古機槍中期型×1;扎古火箭炮×1;超級火箭炮×1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8、陸戰用扎古Ⅱ改修型

MS-06G 陸戰用扎古Ⅱ改修型是對J型的腳部加設輔助推進裝置後得到的機體,但由於設計方案被統合到D型裡,計劃被迫終止,只生產了一架試作機。總體來看本機,可以說是臺失敗的實驗機,但好歹算是為以後的MS-09的開發作出了點貢獻。

機體番號: MS-06G

英文: ZakuⅡ Improved Ground Combat Type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陸戰用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全高:17.5米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選用手部武器: 熱能斧;120mm扎古機關炮;280mm扎古火箭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19、陸戰型扎古Ⅱ:

MS-06J ZakuⅡ Ground Combat Type陸戰用量產型MS。為了進攻地球本土,吉翁軍的技術人員以F型“扎古Ⅱ”為母體,去除了不必要的裝備(主要是MS在大氣圈內可以採用空冷系統,因此可以大大減少冷卻劑的搭載量,以及部分姿勢制御用火箭),增設了防塵用過濾器、散熱器等裝置,將F型“扎古Ⅱ”改造成專門用於地球作戰的陸戰型“扎古Ⅱ”。

機體裝備有兩幅腳部3連裝導彈莢艙、一柄熱能斧、一挺120mm扎古機關炮、一門280mm扎古火箭炮和一門175mm加農炮。

本型的試作機於1月15日完成,在地球侵攻作戰之後作為吉翁軍的主力機體,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被譽為“戰場的女王”。位於南美和東南亞地區的少部分本型機為了作戰方便,還使用了迷彩塗裝。

機體番號: MS-06J

英文: Zaku Ⅱ Ground Combat Type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陸戰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全高:18.0米

本體重量:49.9噸

全備重量:70.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76KW

推進力: 45400KG

加速度: 0.65G

地上速度:85千米/時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600米

選用武裝: 腳部3連裝導彈莢艙×2

選用手部武器: 熱能斧;120mm扎古機關炮;280mm扎古火箭炮;175mm加農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0、MS-06JC 陸戰型扎古Ⅱ:

本機是MS-06J 陸戰型扎古Ⅱ的改修機。針對物資補給乏力的局面,主要對駕駛艙等細節進行了修改,強化了胸部裝甲,增設了防塵過濾器,提高了它的陸戰適應能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本型機主要配備在東南亞地區。

機體番號: MS-06JC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第08MS小隊

機體類型: 陸戰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本體重量:56.2噸

全備重量:74.5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76KW

推進力: 48500KG

加速度: 0.65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200米

選用武裝: 腳部3連裝導彈莢艙×2

選用手部武器: 熱能斧;120mm扎古機關炮;280mm扎古火箭炮;175mm加農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1、扎古加農:

MS-06K Zaku Cannon炮擊戰用量產型MS。在進行地球侵攻作戰時,為了進行對空防禦,吉翁軍的技術人員在北美的加利福尼亞基地以陸戰型“扎古Ⅱ”為原型改修出了K型,即“扎古加農”。

該機體主要選裝了180mm加農炮以進行對空防禦,並裝備有一枚2連裝煙幕彈發射器、兩門腰部2連裝式火箭炮和一面專用盾牌。頭部“單眼”的視界改為360度全周天視界,還追加了通信天線。後來吉翁軍在得到地球聯邦軍開發的“鋼加農”的情報之後,對設計計劃進行了再檢討,不再以對空防禦為設計的主要思想,而代之以中長距離支援用為主要目的。以後的“扎梅爾”繼承了這個設計思想。

本型的試作機共生產了9架,全部在北美參加了實戰。其中的指揮官用機還預定選裝著脫式2連裝火箭炮以進行對MS戰。

機體番號: MS-06K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炮擊戰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7米

全高:18.4米

本體重量:59.1噸

全備重量:83.2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76KW

推進力: 41000KG

加速度: 0.49G

地上速度:73千米/時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4400米

固定武裝: 右肩180mm加農炮;2連裝煙幕彈發射器

選用手部武器: 腰部2連裝式火箭炮×2;專用盾牌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2、試作型水中用扎古:

MS-06M Zaku Marine Type水陸兩用試作型MS。吉翁獨立戰爭爆發後,由於新式武器——MS的廣泛運用,吉翁軍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就在要逼聯邦政府簽訂城下之盟時,聯邦軍被俘生還的雷維爾將軍發表了“吉翁已無可用之兵”的演說,使得聯邦政府的態度也轉而變得強硬。簽訂《南極條約》之後,吉翁軍初期的戰略計劃實際上已經完全失敗。為了將聯邦政府再次逼回到談判桌上來,就必須取得凌駕以往的軍事成果,地球侵攻作戰計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實施的。

相對普通的MS而言,水陸兩用型MS是一類相當特殊的局地戰用MS。由於必須在水中作戰,使得水陸兩用型機體的開發要求比陸戰用MS及宇宙戰用MS要高得多。自試作型“戰蟹”以後的水陸兩用型MS基本都採用了高效率的機外水冷式冷卻系統,這樣便可以搭載比一般發電機出力高得多的強力發電機,使光束兵器的使用成為可能;但同時機體在陸上的活動時間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水陸兩用型MS的推進系統主要採用熱核水流噴氣式發動機,在陸地上跳躍行進則主要依靠火箭式發動機。

本型機進行的最後一次作戰是掩護自軍向北非撤退的地中海陽動上陸作戰,但沒有留下戰果記錄。

機體番號: MS-06M

英文: Zaku Marine Type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水陸兩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全高:18.2米

本體重量:43.3噸

全備重量:60.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51KW

推進力: 66000KG

加速度: 1.09G

水中速度:45節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2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 4連裝魚雷發射器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3、試作型高機動型扎古Ⅱ:

MS-06RP ZakuⅡ High Mobility Test Type宇宙戰用試作型MS。早在U.C.0078年的6月,就有技術人員提出過開發凌駕於“扎古”性能以上的MS的構案,但此時吉翁軍的生產線過於緊張,根本無暇實現這一構案。

為了充分利用MS生產能力的富餘、進一步滿足吉翁軍在宇宙中作戰的需要,吉翁軍兵器開發局委任曾經擔任先行初期試作型“扎古”到“扎古Ⅱ”的首席設計技師的艾里奧特·雷姆為R型“扎古”開發計劃的最高技術負責人,參考以前各型“扎古”,設計出當時最先進、性能最為優越的宇宙用高機動型“扎古”——MS-06R,並在月面上的格拉納達基地予以量產。

高機動型“扎古”最初的設計在0079年2月即已展開。到了4月,以F2型“扎古Ⅱ”為母體所開發的兩臺實驗機——試作型高機動型“扎古”正式完工。相比較F型“扎古Ⅱ”而言,R型在背部裝備了大型大推力的主推進器,腰部加裝了大功率推進器,腳部則增設了多個輔助推進器。

機體番號: MS-06RP

英文: ZakuⅡ High Mobility Test Type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宇宙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4、高機動型扎古Ⅱ(A型):

MS-06R-1 ZakuⅡ High Mobility Test Type宇宙戰用試作型MS。由於試作型高機動“扎古Ⅱ”測試的成績令人非常滿意,因此正式的量產型——“高機動型扎古Ⅱ”在略經調整(增加了推進劑的最大搭載量、改良了驅動部分及電氣系統的設計)後迅速投入了量產。但火箭引擎出力增加引起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高機動型扎古Ⅱ”只生產了22架,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的是“高機動型扎古Ⅱ”的改良型——高機動型“扎古Ⅱ·A”。

為了解決高機動型“扎古Ⅱ”的推進器故障頻發的問題,在開發主任雷姆的強烈要求之下,高機動型“扎古Ⅱ·A”採用了競爭對手茲瑪德公司所開發的推進器。另外將高機動型“扎古Ⅱ”型的燃料槽改為彈筒式,又對機體的背部及腳部進行了優化處理,使整備性大為提高,強化了機體的一線作戰能力。

從6月開始,高機動型“扎古Ⅱ·A”共生產了56架,另有10架左右由高機動型“扎古Ⅱ”改修而來,是R型中量產數目最多的,其出色的性能得到了很多王牌駕駛員的鐘愛,甚至有“高機動型‘扎古Ⅱ·A’是王牌才有資格駕駛的機體”的說法。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5、高機動型扎古Ⅱ (R-2型)

本機在MS-06R-1A型的基礎上強化了腳部裝甲,駕駛艙內部管理方式也進行了變更。由於在次世代主力機的競爭時輸給了MS-09R,因此本型只生產了4架後計劃就終止了。畢竟06型機體的性能已達到了極限,本型機的失敗並不出人意料;但本型機的推進劑槽等相關問題、推進器的裝甲防禦等設計構想為以後MS-14S的設計提供了參考。

機體番號: MS-06R-2

英文: ZakuⅡ High Mobility Type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宇宙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全高:18.0米

本體重量:49.5噸

全備重量:75.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340KW

推進力: 60000KG

加速度: 0.80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600米

選用手部武器: 熱能斧;120mm扎古機關炮;280mm扎古火箭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6、試製高機動型扎古Ⅱ

為了與茲瑪德公司設計的MS-09R 加大魔爭奪次期主力MS的資格,雷姆以R-1A型為基礎設計出了MS-06R-2P。R-2P的設計最大特徵是以光束兵器的運用為前提,但就在此時核融合爐的出力出現了問題,只好放棄了這個構想,改設計成新型的R-2型。

機體番號: MS-06R-2P

英文: ZakuⅡ High Mobility Test Type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宇宙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全備重量:76.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7、高機動型扎古Ⅱ(R-3S型)

本機是MS-06R型系列的最終型——MS-06R-3S型。由於R-2型在與茲瑪德公司設計的MS-09R 加大魔爭奪次期主力MS的資格時競爭失敗,本機純粹成了後來的MS-14 勇士的實驗機。設計人員之間常用“試作型勇士”來稱呼本機。

機體番號: MS-06R-3S

英文: High Mobility Type Zaku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宇宙戰用試作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0米

本體重量:43.5噸

全備重量:73.7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1390KW

推進力: 56600KG

加速度: 0.77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2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50mm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劍×1;專用光束步槍×1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8、宇宙用高機動試驗型扎古Ⅱ:

MS-06RD-4 ZakuⅡ Prototype宇宙戰用試作型MS。根據戰後得到的資料顯示,本機是在月面的格拉納達軍工廠製造的宇宙戰用試作型MS,完成後移交給了戰術實驗部隊。

因為次期宇宙戰用主力機體“勇士”開發的延遲,吉翁軍軍部命令在“勇士”完成以前,必須開發出一種能與聯邦軍MS匹敵的宇宙戰用MS。在軍部的示意下,茲瑪德公司以老對頭吉翁尼克公司所設計的F型“扎古Ⅱ”的上半身及本公司設計的“大魔”的腳部為基礎開發出了這款試驗機。當然,因為是宇宙戰用試作型MS,設計人員以宇宙用推進器代替了“大魔”腳部原先的氣墊機構。

雖然下半部使用了“大魔”的構件,但本機仍可以歸於“扎古”系的範疇中。由於本機的開發目的並非為了戰鬥,而是進行數據的收集工作,所以去除了機體右肩的盾牌及左肩的釘甲。為了防止在測試中遭遇敵人,只保留了120mm扎古機關炮及熱能斧這兩種最低限度的必要武器。

本機的測試駕駛員是出身于吉翁名門的艾娜·薩哈林,她為了照顧有病在身的哥哥,代替他挑起了為試驗機收集數據的重任。但在試驗中不幸遭遇聯邦軍,在與西羅·亞瑪達少尉駕駛的“鐵球·改”交戰後,兩機同歸於盡,兩人卻安然無恙。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29、指揮官用型扎古Ⅱ

MS-06S是以MS-06F型為基礎專門為中隊指揮官以上的王牌駕駛員製造的機體。在技術改進方面,主要提高了推進劑的燃燒效率、制御系統的控制效率以及通信系統等。燃燒效率的提高不僅使機體的推力較普通的F型上升了30%,而且也提高了燃料的裝載量。本型生產了100架左右,駕駛員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赤色彗星”夏亞·阿茲納布。

機體番號: MS-06S

英文: ZakuⅡ Commander Type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製造商: 吉翁尼克公司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7.5米

全高:18.0米

本體重量:56.5噸

全備重量:75.2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發電機出力: 976KW

推進力: 51600KG

加速度: 0.69G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200米

選用手部武器: 120mm機槍,彈鼓供彈,100發1彈鼓;280mm火箭筒,4發1彈艙;熱能斧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30、扎古坦克

本機其實不屬於吉翁軍正規制式的MS,因為它原本是吉翁非洲地面前線部隊將戰鬥中腳部遭到破壞的扎古Ⅱ的上半身,與Magella Attack Tank的車體拼裝而成的作業機械;而且由於不是工廠生產的機體,所以每一臺的樣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為一種作業機械,本機的遙控臂擁有較高的控制效能。對於缺少補給的前線部隊,這種再利用機械,就成了十分寶貴的東西。所以,它雖屬非正式機型,卻也獲得了司令部的表彰,許多部隊都開始仿效製作扎古坦克。

本機一般在前線基地執行設營作業、移動、搬運MS等項任務,有些部隊也給它裝上武器,參加戰鬥。一年戰爭以後,大多數本型機都被聯邦軍接收,用來進行加布羅基地的維護工作。

機體番號: MS-06V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作業用MS

製造商: 吉翁公國軍

所屬: 吉翁

初次配備: U.C.0079

頭頂高:14.7米

本體重量:53.6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超高張力鋼(超硬鋼合金)

固定武裝: 作業用機械臂×2;車輛部3連裝機關炮

值得收藏!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吉翁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