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点赞冷水滩敏村丨昔日上访村 今走逆袭路

《半月谈》点赞冷水滩敏村丨昔日上访村 今走逆袭路

敏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花桥街镇,属于偏远山区。多年来,敏村因乱砍滥伐,生态破坏严重,成了矛盾频发村,村民上访不断。2015年以来,在当地能人周元纯组建的“乡贤团”带领下,敏村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生态旅游,成功创建敏村3A级景区,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说干就干,5年大变样

“敏村九条冲,尽是卖柴公,三天不卖柴,鼎锅牢牢空。”一首当地民谣,生动反映了敏村村民当年只能砍柴卖柴艰难度日的处境。

“不只是生活穷苦,20世纪90年代后,敏村乱砍滥伐,村级组织涣散,公益事业荒废,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群众冲突不断,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72岁的敏村村民周元纯说。

“敏村到了必须要改变的地步了!”敏村村支书周进君介绍,敏村14个组共1640人,2014年年底,村两委换届后召开群众大会,成立“援村顾问小组”,大家一致同意推选敏村籍的冷水滩区的退休干部周元纯担任组长,支援敏村发展。

“我们不等不靠,说干就干。”周元纯牵头组建了一个由老退休干部、老村干部、老党员、老组长、老教师“五老”等20余人组成的“乡贤团”,为敏村出点子、拉资金、跑项目。敏村人铆足了劲,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敏村生态旅游景区。

如今敏村修建了通村入户公路13余公里,户户通了自来水,组组有路灯,成立了矛盾调解室,建设了生态旅游景区。2018年年底,敏村景区被相关部门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村两委领头,“乡贤团”发力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穷山窝大变身的背后,与干群齐心谋发展、因地制宜搞建设密不可分。

已退休10余年的周元纯临危受命,带领“乡贤团”支援敏村建设。周元纯说,由“五老”组建的“乡贤团”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在乡民邻里间口碑好,有利于调动大家振兴乡村的积极性。

从2016年起,敏村陆续修建吊桥、景观桥、停车场、登山天梯、休息凉亭等,打造一公里长的桃花江畔风景带,开通了长达6公里的旅游线路,发展黄桃、西瓜、瓜蒌等特色农业。

“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将敏村景区打造成集田园风光、养生度假、运动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驿站。”敏村景区管理负责人周芳师说。

为解决村组织涣散、干部凝聚力弱、群众集体意识不强等问题,2016年,周进君带领村两委,发起成立村级慈善爱心服务协会和义工志愿队,筹集捐助资金9万多元,积极开展助困、助老、助残、助学活动达200多人次,大兴互帮互助之风,改善党群关系,受到群众欢迎。

形成更大合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敏村已经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不过前路并不平坦。周元纯表示,目前景区实际投入与规划建设还有一段距离,提升景区档次,打响乡村旅游品牌还需要资金支持。“虽然我们发动了爱心捐,组织了群众筹,积极跑项目,发动老板垫付投资,但缺口仍然很大。”

人才匮乏也是制约敏村发展的一大短板。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敏村村两委和敏村景区管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旅游经营和管理缺乏专业人才。“我们村两委目前就5个人,景区策划和行政管理都要我们来负责,有时感觉本领恐慌、分身乏术。”周进君说。

2019年,敏村规模种植了优质稻和西瓜。“2020年还要种植花生,黄桃也将挂果上市,如何凸显地方特色,成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周元纯表示,未来敏村要将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

敏村村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发展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长足的发展眼光,也要让群众能够从乡村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