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點贊冷水灘敏村丨昔日上訪村 今走逆襲路

《半月談》點贊冷水灘敏村丨昔日上訪村 今走逆襲路

敏村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花橋街鎮,屬於偏遠山區。多年來,敏村因亂砍濫伐,生態破壞嚴重,成了矛盾頻發村,村民上訪不斷。2015年以來,在當地能人周元純組建的“鄉賢團”帶領下,敏村改善村容村貌,發展生態旅遊,成功創建敏村3A級景區,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說幹就幹,5年大變樣

“敏村九條衝,盡是賣柴公,三天不賣柴,鼎鍋牢牢空。”一首當地民謠,生動反映了敏村村民當年只能砍柴賣柴艱難度日的處境。

“不只是生活窮苦,20世紀90年代後,敏村亂砍濫伐,村級組織渙散,公益事業荒廢,集體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群眾衝突不斷,成了遠近聞名的上訪村。”72歲的敏村村民周元純說。

“敏村到了必須要改變的地步了!”敏村村支書周進君介紹,敏村14個組共1640人,2014年年底,村兩委換屆後召開群眾大會,成立“援村顧問小組”,大家一致同意推選敏村籍的冷水灘區的退休幹部周元純擔任組長,支援敏村發展。

“我們不等不靠,說幹就幹。”周元純牽頭組建了一個由老退休幹部、老村幹部、老黨員、老組長、老教師“五老”等20餘人組成的“鄉賢團”,為敏村出點子、拉資金、跑項目。敏村人鉚足了勁,改善基礎設施,打造敏村生態旅遊景區。

如今敏村修建了通村入戶公路13餘公里,戶戶通了自來水,組組有路燈,成立了矛盾調解室,建設了生態旅遊景區。2018年年底,敏村景區被相關部門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村兩委領頭,“鄉賢團”發力

半月談記者採訪瞭解到,窮山窩大變身的背後,與幹群齊心謀發展、因地制宜搞建設密不可分。

已退休10餘年的周元純臨危受命,帶領“鄉賢團”支援敏村建設。周元純說,由“五老”組建的“鄉賢團”有見識、有擔當、有威望,在鄉民鄰里間口碑好,有利於調動大家振興鄉村的積極性。

從2016年起,敏村陸續修建吊橋、景觀橋、停車場、登山天梯、休息涼亭等,打造一公里長的桃花江畔風景帶,開通了長達6公里的旅遊線路,發展黃桃、西瓜、瓜蔞等特色農業。

“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將敏村景區打造成集田園風光、養生度假、運動體驗等為一體的鄉村休閒驛站。”敏村景區管理負責人周芳師說。

為解決村組織渙散、幹部凝聚力弱、群眾集體意識不強等問題,2016年,周進君帶領村兩委,發起成立村級慈善愛心服務協會和義工志願隊,籌集捐助資金9萬多元,積極開展助困、助老、助殘、助學活動達200多人次,大興互幫互助之風,改善黨群關係,受到群眾歡迎。

形成更大合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敏村已經走上了發展快車道,不過前路並不平坦。周元純表示,目前景區實際投入與規劃建設還有一段距離,提升景區檔次,打響鄉村旅遊品牌還需要資金支持。“雖然我們發動了愛心捐,組織了群眾籌,積極跑項目,發動老闆墊付投資,但缺口仍然很大。”

人才匱乏也是制約敏村發展的一大短板。半月談記者瞭解到,目前敏村村兩委和敏村景區管理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旅遊經營和管理缺乏專業人才。“我們村兩委目前就5個人,景區策劃和行政管理都要我們來負責,有時感覺本領恐慌、分身乏術。”周進君說。

2019年,敏村規模種植了優質稻和西瓜。“2020年還要種植花生,黃桃也將掛果上市,如何凸顯地方特色,成了我們努力的方向。”周元純表示,未來敏村要將農業和旅遊結合起來,實現融合發展。

敏村村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發展旅遊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有長足的發展眼光,也要讓群眾能夠從鄉村發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刊於《半月談》2020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