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閱讀總結(一):讀博爾赫斯的詩

2019年1月閱讀總結(一):讀博爾赫斯的詩

一月可以閒下來一段時間看書了,借了26本,博爾赫斯、馬爾克斯、阿摩司·奧茲、齊澤克等等,借這段時間補一下。

先看了博爾赫斯系列八冊,前七本是詩集,《沙之書》是短篇小說集。

1、夜晚的故事

全篇詩集最喜歡的反而是前言,也就是博爾赫斯的題詞,前面列舉諸多意象:

“為了地圖冊上的藍海和世上的大洋。為了泰晤士河、羅訥河和阿爾諾河。為了一種鐵的語言的詞根……”

最後一段話總攬起來,“為了這一切不同的事物,正如斯賓諾莎所預感的那樣,這一切也許只是一件無限事物的表象和側面,我把這本書呈現給你,瑪利亞·兒玉。”

博爾赫斯把前言寫成了一首詩,而且是美好的情詩。

2、密謀

這篇可說的不少,將在後面同其他詩作聯在一起總結。其中留意到的詩作有:

5《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閱讀經驗的引用

10《三種輕鬆》:閱讀經驗(寫凱撒,查理一世,和你我。“當命運即將把我們從自己是個人物的可悲常態以及世界的重負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你和我都將會感到輕鬆”)

28《總和》:互文

30《有人夢到》:意象陳舉

34《夏洛克·福爾摩斯》:閱讀經驗

41《關於他的失明》:自指

43《寓言中的線團》:古希臘神話忒休斯和美狄亞的故事,是書中世界、閱讀經驗的引用

51《柏樹葉》,實際可以算作一篇微型小說了。夢和現實聯結,比如在我們古代就有王質下棋的故事,西方也有。也有互文,出現在《沙之書》裡,僅僅一段話,不仔細的讀者會略過去忽視掉。

58《另一段經外經》也有意思,關於禪師對答的故事。

3、地圖冊

P37《奶油圓球蛋糕》,寫有中國人。“中國人善於思考,有些中國人曾經認為,而且仍然認為,人間的每一件新事物在天上都有其標準型的反映。”——這個好像是董仲舒的學說?所謂標準型,應該是柏拉圖的“理念”。

p64《在拉丁區一家旅館口授的筆記》:對王爾德道格林雷畫像評價一般。“我對《道格林雷的畫像》評價相同,認為那是模仿斯蒂文森的名著的空泛而鋪張的作品。”這裡指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博爾赫斯在詩集裡多次表達過對斯蒂文森的喜愛。

4、詩人

p64《關於天賜的詩》:那句流傳甚廣的“上帝同時給了我書籍和黑夜,這可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就來自這本詩集。

P60《博爾赫斯和我》:雙重自我,這首詩靈感應該來源於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也有互文,在《沙之書》第一篇,就是未來的年邁的博爾赫斯遇到年輕的博爾赫斯。

P30《天機》:命運喜歡重複、推演、偶合。

P150《懷念J.F.K》:寫歷史上著名的刺殺事件。這裡譯者有點水,大名鼎鼎的J.F.K在下面標註說“所指不詳”。同時人名的翻譯也不統一,第一個刺殺事件是烏拉圭總統,這裡被翻譯做雷東多,在另一本《沙之書》裡,叫做阿雷東多。編輯統稿也疏忽了。這是博爾赫斯作品互文的一方面,一些意象、故事、手法概念,在其他詩作中也會重複出現。

P153《結語》:寫一個人立意描繪世界,結果最後匯合成了自己的模樣。這個意思對比另外一首叫做《總和》的詩(出自《密謀》)別無二致。

5、面前的月亮 聖馬丁札記

這本沒什麼說的,博爾赫斯的遊記,寫成了詩。

6、鐵幣

這本一般,沒留下其他印象。摘抄了一句博爾赫斯對民主的看法:「我不相信民主,那是一種對統計學的褻瀆」—來自序言。

7、天數

P23 兩種形式的失眠:以排比句形式描述“失眠”和“長壽”:

什麼是失眠?

失眠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滿懷恐懼地計數那惱人的悽楚鐘聲,是徒然地希冀著讓呼吸平和,是身體的猛烈翻動,是緊緊地閉上眼睛,是一種近似於發燒的狀態而且當然並不清醒,是默誦多年以前讀過的文章的片段,是知道別人熟睡的時候自己不該獨醒,是渴望進入夢境而又不能成眠,是對活著和還將繼續活下去的恐懼,是懵懵懂懂地熬到天明。

什麼是長壽?

長壽是依託著功能正在衰竭的軀體活著,是以十年為單位而不是按秒針的跳動來計算的失眠,是大海和金字塔、古老的圖書館和連續更迭的朝代、亞當見到過的每一道曙光的重負,是並非不知道自己擺脫不了自己的肉體、自己的聲音、自己的名字、對往事的不斷回憶、自己沒有掌握的西班牙語、對自己不懂的拉丁文的痴迷、想死而又死不了的心情、活著和還將繼續活下去的現實。

P76 正直的人

一個像伏爾泰希望的那樣栽花種草的人

感謝人世間有音樂的人

欣喜地發現了一個詞語的來源的人

在城南的一家咖啡館裡默默下棋的兩個職員

在思索用色和造型的陶工

在誦讀某一首頌歌的最後詩節的女人和男人

撫摸睡著了的動物的人

為別人或者願意為別人對自己的傷害辯解的人

感謝人世間出了個斯蒂文森的人

寧願別人有理的人

所有這些人,他們互不相識,卻在拯救世界

這篇就可見博爾赫斯對斯蒂文森的喜愛和推崇,《沙之書》裡的第一篇《另一個人》以及《詩人》中的《博爾赫斯和我》,這種“雙重性”概念敘事,靈感來源之一就是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

這一首詩和我之前某篇文章題旨相同,博爾赫斯感謝的是伏爾泰、斯蒂文森,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有特點的人,我感謝的是坂本龍一、村上春樹、金庸、蔡明亮他們的存在。博爾赫斯寫得比我好,他說,所有這些人,他們互不相識,卻在拯救世界。

在我這裡倒其實有一點點的不適用——蔡明亮和坂本龍一還挺熟的。

8、沙之書

博爾赫斯的後記可以作為這幾個短篇的作者解。

第一篇《另一個人》和《博爾赫斯和我》這首詩有互文。靈感來源於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這是博爾赫斯的創作者自述,說的很清楚:

“第一篇故事採用了雙重性的老主題,斯蒂文森多次用過,得心應手。在英國,它被稱作fetch(生魂),或者說得更書卷氣一些,wraith of the living(生者的幻影);在德國,它被稱作Doppelgaenger(面貌極相似者)。我猜測它最早的名稱是拉丁文裡的alterego(另一個我)。這種幻影也許來自金屬鏡子或者水面,或者乾脆來自記憶,以至於每人既成為觀眾又成為演員。我的責任是使對話者的區別足以顯出是兩個人,而相似之處又顯得像是一個人。”

這一篇可提的東西除了“雙重性”的主題之外,還有互文——

“我突然又記起柯爾律治的一個奇想。有人做夢去天國走了一遭,天國給了他一枝花作為證據。他醒來時,那枝花居然還在。”

這句出現在《另一個人》中的一段明顯與《柏樹葉》緊密相連,這一句就可算作是那一篇的梗概了,而且誠實地表徵了那一篇的靈感來源是“柯爾律治的一個奇想”。

第二篇《烏爾裡卡》讓我想起侯麥的電影。“我的詩歌中常常出現愛情的主題;散文卻不然,《烏爾裡卡》是這方面唯一的例子。”

二、一些摘抄:

P12博爾赫斯描述失明——“等你到了我的年紀,你也會幾乎失明。你只能看見黃顏色和明暗。你也不必擔心,逐漸失明並不是悲慘的事情,那就像是夏季天黑得很慢。”

P91 “烏托邦是個希臘詞,意即沒有的地方。”

P97 “我們只剩下引語,語言本身就是系統的引語。”

P117一個比喻,“對於被囚禁的人或者盲人來說,時間彷彿是緩坡上徐徐流去的河水。”

三、博爾赫斯詩總結

從上面八本書的讀書筆記可以看到,讀博爾赫斯不能單看他的一本詩集或短篇,而是必須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以一種整體的思維方式來閱讀博爾赫斯、理解博爾赫斯。

總結幾點他的詩:

1、最後一句

博爾赫斯的詩總會在最後一句總攝前面諸多陳列意象,如前面所舉的《夜晚的故事》前言,以及《密謀》詩集中《有人夢到》,前面陳舉夢到的各種意象,最後一句,“夢到有人夢到了自己。”是反身自指。

再比如《奶油圓球蛋糕》這首詩(出自《地圖冊》37頁):

中國人善於思考,有些中國人曾經認為,而且仍然認為,人間的每一件新事物在天上都有其標準型的反映。冥冥中某人或者某物具有刀劍、桌子、品達式頌詩、三段論法、沙漏、鐘錶、地圖、望遠鏡、天平的標準型。

斯賓諾莎指出,每一件事物都希望永遠保持它的本色;虎希望做虎,石頭希望做石頭。就個人來說,我發覺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成為它的標準型,有時確實也做到了。愛和被愛足以使你認為一個男人或女人已經成了你的標準型。瑪麗亞·兒玉在月亮麵包房買了這個大奶油圓球蛋糕,帶回旅館給我時說它是標準型。我馬上明白她是對的。

“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標準型”是論述。

“就個人來說……愛和被愛足以使你認為一個男人或女人已經成了你的標準型。”這是中間句的過渡。

再到最後一句,收——“瑪麗亞·兒玉在月亮麵包房買了這個大奶油圓球蛋糕,帶回旅館給我時說它是標準型。我馬上明白她是對的。”由論述回到現實,跳轉成為一首獻給瑪麗亞·兒玉的別緻的情詩。

再如《星期六》(出自《夜晚的故事》p63)

空蕩蕩的宅子裡一個盲人

徘徊在幾個有限的方向,

他摸著延伸的牆壁

和二道門上的玻璃,

心愛的書籍已無緣翻閱,

只能撫摸毛糙的書脊,

祖傳的銀器黯淡無光,

他摸著水龍頭和牆上的裝飾線腳,

以及一些不知面值的錢幣和鑰匙。

他孤身一人,看不到鏡子裡的映像。

他來回躑躅。用手觸摸

書架第一塊擱板的邊緣。

他不由自主地躺在孤獨的床上,

覺得在垂暮之年

沒完沒了所做的一切

都服從他所不明白的遊戲規則,

由一位無法解釋的神支配。

他大聲背誦經典著作的片段,

推敲動詞和形容詞的變化,

不管好歹,寫下了這首詩。

最後一句,直接改變了這首詩的性質,一是視角的變化,二是主客體的位移,三是他者與自指的對調。首先第一點視角變化,從第三方上帝視角的虛構或描述,變成了作者直接投入文本,變成文本中角色;其二是主客體位移,從作者旁觀位的客體到主體的融入替代;其三是他者與自身的對調,描述盲人在空蕩蕩地宅子裡躑躅,到最後一句,自己就變成了那個盲人,是從他人對調位置,反身自指。

與這首詩創作手法類似的還有《天數》中的《名望》一篇,從第三方的客觀描述到最後的反身自指,前面是一長串客觀性描述,到最後:

“是那個誰也說不清的東西:阿根廷人。

是瞎子。

所有這一切沒有一件有什麼特別,但是,加在一起卻給了我以連我自己都還沒有弄懂的名望。”

2、自指:

在博爾赫斯的篇什中,自指性質的詩作為數不少,除上面舉例的之外,還有:

《關於他的失明》(密謀)

《名望》(天數)

《星期六》(夜晚的故事)

《關於天賜的事》(詩人)

《博爾赫斯和我》(詩人)

3、詩歌題材和主題

王小波曾經說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博爾赫斯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一個就是書裡的幻想世界,他的詩作很大一部分都是關於現實世界和書中世界的交織纏繞。也有許多篇什是對書中世界的總結描述和歷史的假想。其中包括歷史、小說或古希臘神話傳說,如寫《夏洛克·福爾摩斯》,這是柯南道爾的推理小說;寫古希臘神話,海倫,特洛伊木馬,忒休斯和美狄亞;或歷史事件,《懷念JFK》。寫歷史上著名的刺殺事件。以及耶穌基督宗教題材。

除此之外,還有單純的描述型詩歌,如寫動物:獅、虎、狼、蟒、鳥。博爾赫斯偏愛老虎,迄今為止讀了他七本詩集,寫了這麼些動物,老虎就寫了五次,其他動物只各寫了一次。

敘事型的詩,其實可以算作微型小說了,比如《柏樹葉》

其一,《總和》(密謀p28)

潔白無瑕的牆壁,為想象提供了無限的天地,一個人坐了下來,打算運用精確的色彩,將整個世界繪於粉底;門扇,天平,地獄,風信子,天使,圖書館,迷宮,船錨,烏斯馬爾,零數,時空無極。牆上佈滿了各種圖形。命運對奇特天賦並不慳吝,讓他盡情抒發了胸臆。恰好就在行將就木的瞬間,他發現那無數的雜草線條,表現的竟是自己的容貌神氣。

同樣意思的詩在《詩人》的結語裡也出現了,可以算是簡略版:

有一個人立意要描繪世界。隨著歲月流轉,他畫出了省區、王國、山川、港灣、船舶、島嶼、魚蝦、房舍、器具、星辰、馬匹和男女。臨終之前不久,他發現自己耐心勾勒出來的縱橫線條竟然匯合成了自己的模樣。

其二,《博爾赫斯和我》(出自詩人)與《另一個人》(出自沙之書)關於“雙重性”主題的互文。

其三,《懷念J.F.K.》(出自詩人)與《阿韋利諾·阿雷東多》(沙之書)的人物和故事原型的互文,不過前者體裁是詩歌,後者變成了記敘體的短篇。

其四,《柏樹葉》和《另一個人》的故事性互文,後者可以看做前者的簡略版。

5、出現的人名、作品

這裡我人工做一個index,索引,憑記憶,以及讀詩過程順手記得筆記,博爾赫斯詩歌裡出現的人名,按頻次分先後:

柯爾律治,堂吉訶德,魏爾蘭,斯蒂文森,斯賓諾莎,康拉德,迦太基,丟勒,柏拉圖,一千零一夜或山魯佐德的故事。這些可以算作是第一隊列的,出現頻次最高的。

莎士比亞,叔本華,尤利西斯,王爾德,塞萬提斯,伏爾泰,笛卡爾,但丁神曲,福爾摩斯。這些可以算作第二隊列的,頻次稍微低一點。

博爾赫斯對魏爾蘭的詩歌,斯蒂文森的小說是真愛。對老虎也是真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