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说的是柳永词的影响力。

宋代是一个艺术繁荣的时代,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就像现代流行歌曲一样,从文人雅士到市井平民,几乎人人都能吟唱宋词。或是独自抚琴歌吟,或是樽前月下遣兴娱宾,演唱宋词成为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晏殊独自演唱了两首宋词,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第一首

晏殊预知要离开京城,收拾包裹准备离开,启程前的晚上,在微雨中,他自唱了一曲《浣溪沙》。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暮春时节,燕子飞过门前,花瓣飘落在亭子中。倚在阑干边,看见亭台的倒影,细雨轻轻洒在荷叶上,晏殊不禁有几分寒意。晏殊用简单的几个意象,就将自己的孤独与淡淡的惆怅表达出来。

宋仁宗年间,政治清明,人们安居乐业,也使得他的词风雅致精妙,并显露出一种富贵闲愁之感。

第二首

晏殊在湖边抚琴独唱,更能触动人心,他通过这段演唱,向仁宗诉说了心中的孤寂。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是晏殊一首感慨人生的作品。梧桐西风起,高楼雁悲鸣,晏殊从离别的伤感情绪,联想到岁月无情催人老的人生苦短之感,通过这首词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在宋代,宋词是如何演唱的呢?

宋词的演唱形式

由于乐谱的失传,加之古代又不能保存音响资料,所以宋词演唱的细节已不可考。然而,从众多历史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宋词那摄人心魄的魅力。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了宋词的演唱:

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终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清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

除了文人自歌,宋词通常有三种演唱形式。

1.群唱

群唱是多人演唱的方式,又称“齐唱”、“合唱”。通常出现在宫廷教坊和燕乐中。

教坊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乐舞机构。宋代教坊乐队的规模十分庞大,乐器表演者常有百人之多,通常表演大曲。同时,宋代不仅聚集了众多音乐人才,直接参与了词的创作,演奏数量众多的乐器,包括筚篥、笙、箫、筝、琵琶、箜篌、大鼓、羯鼓等等。

燕乐又称宴乐,是宫廷和贵族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宋代的燕乐由小乐队和家妓表演。宋代的燕乐除了演唱小词外,也演唱大曲。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2.小唱

小唱,是宋代一种最普遍的演唱形式。从市井勾栏到皇家宫廷宴会、官府宴会,小唱都受到人们的欢迎。除娱乐、应酬等目的之外,演唱时抒情的因素较多。

小唱一般由歌妓一人执拍板清唱,这种清唱除拍板外,一般不用其他乐器伴奏,也可以使用简单的乐器歌唱,唱者自己用手打节拍。小唱要求“声真韵正”、“声音软美”,还要充分利用节奏强弱的变化、音声的抑扬曲折,加强抒情效果,需要很高的演出技巧,是一种比较雅致的唱法。

宋代名妓李师师擅长小唱,她的小唱在东京瓦肆中深受欢迎。北宋《东京梦华录》中说:“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3.嘌唱

嘌唱是宋时民间一种通俗的唱法,与相对比较高雅的 “ 小唱” 相对,在宋代非常流行。它用鼓板伴奏,演唱比较活泼欢快,它最初在市井勾栏中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后来逐渐流行到上流社会中,甚至唱入宫廷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宋代,宋词的演唱,有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气。文人们常常将时尚的唱曲与传统的诗律吟咏结合起来,使得宋词既有音乐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女性:宋词歌者的主体

宋代是一个属于女性的时代。宋词歌者也以女性为主,那些香腮莹腻、粉妆玉琢、风情万种的歌妓,将宋词的风流雅致演绎得动心魄。

与此同时,宋代的歌妓与文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失意的文人们,常常能在歌妓那里,将自己的一首首好词流传出去,而身世如同浮萍的歌妓,也能在文人那里得到肯定与尊重。

于是,文人们将美丽的词语写给了歌妓,而这些身世卑微的歌妓,与文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宋代的风流才子,比如秦少游、晏几道、周邦彦、柳永,都与歌妓有着风流佳话。“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科场失意,晚年穷困潦倒,死后无钱买棺材,歌妓们凑钱给他举行了葬礼,并且每年柳永的忌日便一起去吊唁他,名为“吊柳七”。

由于宋代重视文官的政策,宋太祖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在这种风气带动下,在宋代形成了重视娱乐的氛围。

上至皇宫,下至普通文人,都会流连于朱唇皓齿、轻歌曼舞的歌女。比如欧阳修有“八九姝”歌妓,苏轼家中也有歌舞妓。

苏轼谪贬黄州时,也时常召伎劝酒。一个名叫李琦的歌妓,趁苏轼喝醉了,要求他写一首诗。苏轼于是写下了一首诗: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赠李琦?

却以城南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以歌促酒:宋词的演唱,形成了宋代繁荣的酒文化

从“浅斟低唱”中孕育出来的宋词,离不开繁荣的商业社会的滋润。

宋代商业的繁荣,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夜市热闹非凡,常常“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衙,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演唱的需要促进了宋词的创作,唱词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各个社会阶层都把唱词作为重要的文化消费对象,带动了酒业的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自宋太宗起,就开始了官酒制度,到宋神宗时,又有了“设法卖酒”的风气。宋代的酒楼,常用歌妓来促进酒的销售,促成了宋代繁荣的酒业。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无论是北宋都城汴京还是南宋都城临安,酒楼中的歌妓都是一道醒目的风景。这些歌妓,姿色美丽,华灯初上,歌妓们个个浓妆艳抹,在酒楼上翘首相望,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这些歌妓,不仅要能陪客人喝酒解闷,还要在一边弹唱。

最重要的是,歌妓们大都能歌善舞,拥有很高的文艺才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 中说:

自景定以来,诸酒库设法卖酒,官妓及私名妓女数内,拣择上中甲者,委有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婉转, 道得字真韵正,令人侧耳听之不厌。

宋词离了酒楼歌妓,就失去了半壁江山,只剩下手持铜琶铁板的大汉,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也就失去了宋词婉媚流丽之美了。

这样,商业的刺激带动了酒的需求,酒的需求又带动了词的创作与演唱,在酒肆、歌妓与文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流行歌曲一样的宋词,是怎么演唱的?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一方面钟情于绮香罗泽、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又胸怀社稷苍生,使得宋词不失沉郁与苍凉之气。

宋词的柔婉之美,在妩媚中蕴含气韵,在演唱时给人艳而不腻、媚而不软的情调。宋词在风流绮靡中有着高雅端庄,在缠绵悱恻中有着闲情雅致。因此,无论是在细雨中抒发闲愁的“小阁重帘有燕过”的晏殊,还是抚琴独啸唱着“时光只解催人老”的晏殊,都正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多重内心世界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东京梦华录》,孟元老,21世纪出版社

2.《梦梁录》,吴自牧,21世纪出版社

3.《宋词演唱考略》,谢桃坊,文献

4.《宋代歌坛“独重女音”现象研究》,周顺,艺术探索

5.《宋元小唱考》,车锡伦,扬州大学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