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沟通》:共情,是一把读懂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在大自然中,人类像小草般脆弱,然而经历数千年,人类却创建了文化、文明,而区别于其他动物,这一切皆因人类懂得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懂得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想要在智能时代拥有一席之地,人类最大的优势,也是因为人类懂得沟通,保持人类彼此之间良好的关系。

沟通,可以说是一种未来生存必备技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沟通的“万能钥匙”,当日常对话陷入僵局或适得其反时, 伊尔斯·桑德的《共情沟通》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之道。

伊尔斯·桑德是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讲师。她的代表作《高敏感是种天赋》风靡全球,成为高敏感者的福音。

《共情沟通》是她的近期新作,英国《卫报》称其“俘虏了英格兰夜晚的灯光”,书中有许多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让我们对别人的经历感同身受,让别人对我们打开心扉,收获神奇效果。


《共情沟通》:共情,是一把读懂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01 正确开启一场对话

卢梭曾说,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最没用的三种沟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欢讲道理、好为人师、好争对错,总是在你需要心理安慰时说一堆他自己都未必做到的大道理,让你满肚子话不得不咽回去。

当你目睹了身边某个人正经历煎熬时,也许你决定出手相助。

如果一上来就问:“你感觉如何?”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谢谢”。

让对话落入相互敷衍的俗套,会在两人之间制造出一种距离感,这样的问答,对方拿不准你是否真正关心他,他也不会说真话。

如何正确开启一场对话?是选择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还是聊点“你今天真漂亮”“天气真好”之类的客套话?

作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以一种开放式问题作为开头,这样对方就能对重要的事情畅所欲言了。

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是可以区分的,能给出的答案种类越多,就表明问题越开放。

以其问“你最近工作怎么样?”对方不想提及的话题,不如问“你有什么要和我分享的事情吗?”让对方有更多回答的空间,让对话进行下去。

最好的方式是先聊点关于自己的话题,最糟糕的方式则是开门见山地直接把问题抛给对方。

可以尝试让他们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问点儿实际的问题,或者关注对方的愿景和需求,从而找出双方产生情感共鸣的话题,尽可能将双方关注的焦点由表面问题转移到问题的根源和情感上。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感情却能做到这一点。”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道理好比种子,没有情感的沃土,道理的种子再好,也发不了芽。正确开启对话的方式,自然是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共情沟通,才是读懂

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没有共情,我们无法建立任何有意义的连接,也不会有彼此关心、沟通的渴望和意愿。


《共情沟通》:共情,是一把读懂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02 共情沟通的基本方法

说起共情,很多人都会感觉陌生,但我们平时在陪伴和安慰朋友的时候,可能都无意识地运用到过共情。

什么是共情?心理学家罗杰告诉我们:“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理解+回应。共情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理解和认同对方的内心感受。

就共情沟通而言,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倾听者借助倾诉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倾听者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倾诉者的人格和他的经历之间的联系,找到问题的本质;倾听者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获得反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精神病人认为自己是一朵蘑菇,每天在病房角落里打着伞,不吃不喝的,护士对此束手无策。

一个医生拿了一把伞,蹲在病人旁边,跟病人打招呼:“你好呀,我也是蘑菇。”

然后,医生站起来走动,病人说:“蘑菇怎么能走动啊?”“当然可以啊!”于是,病人也走动起来。

医生又拿起面包吃了起来,“蘑菇怎么能吃面包啊?”“当然可以啊!”于是,病人也跟着医生吃起面包来。

就这样,医生干什么,病人干什么。神奇的是,一段时间后,病人竟然痊愈了。

共情不是建议,而是最大限度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站在对方的角度,进入他的认知世界,就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信任和理解。

桑德为我们介绍了几种让对话深入的方法:倾听、复述和认可。这些方法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充分重视,这将激发他们倾诉的欲望。


《共情沟通》:共情,是一把读懂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03 按下暂停键,摆脱喋喋不休的尴尬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找我吐槽某件事时就会喋喋不休说个没完,让我原本不错的心情也被她带坏。对方喋喋不休的言语对我造成过度刺激,使我陷入自顾不暇的窘境。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那就是放慢节奏

控制节奏,在对话时随时按下暂停键。让对方暂停一下,喝口水,静坐几分钟,告诉对方这样我才能跟上她的思路,或者坐一会儿让我好好消化她说的话。

这样的叫停能够加深对话的深度,同时对倾诉者和倾听者都有意义。作为倾听者,就是为对方创造一段安静的喘息机会,让对话双方适时清醒头脑。

倾听者可以借暂停机会,复述对方所说的话,把自己听到的话重复一遍,以确认倾诉者的信息。

复述看起来简单,但往往能带来不俗的效果。复述的过程,就能降低对话节奏,给彼此创造协调同步的机会,将倾诉者输入的信息,分割成一个个小片段,有利于抓住问题的核心。

复述的过程中,倾诉者会注视着倾听者的眼睛,判断倾听者是否接受他们的观点。假如倾听者能对对方表示尊重和理解,他们会更倾向于对所聊的话题畅所欲言,一旦在对话中变得自如,有时会主动去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

当倾听者发觉对方开始对一件事情喋喋不休时,复述就派上了用场。他们之所以喋喋不休,只不过是认为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他们说了些什么。

通过复述,就是在提醒对方倾听者始终在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认可他们,对方可能就会因此选择闭嘴或转移到其他话题上去。


《共情沟通》:共情,是一把读懂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04 避免成为别人情绪的“垃圾桶”

沟通的关键讲求的就是共情,即“同理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他人的诉求,宽容对待他人。而一旦运用过度,就会产生反作用:帮助了他人,却压抑了自己。这点更容易出现在高敏感者身上。

桑德自身就是一名高敏感者,他们通常有较强的同理心,这是一种天赋,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帮助他人,他们出色表现也会博得大家的欢迎,但时常又会被周围环境或自己的生活折腾得疲于奔命,因为不愿拒绝别人、不愿麻烦别人,他们需要更久的时间来调整状态。

桑德讲了她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例子。

塞西莉是高敏感者,她的丈夫汉斯事业发展屡屡碰壁,每次回到家总是一脸阴云。她感受到了丈夫的不可理喻,对他的牢骚越来越不耐烦,甚至产生了希望丈夫不要回家的念头,同时她对自己的这个念头怀有负罪感。

问题在于汉斯根本不去寻求他急需的专业帮助,或者做出换份工作的决定。真正让汉斯能够继续容忍现在工作的原因是,他每天回家可以把自己的麻烦一股脑抛给妻子。

所以,汉斯把妻子当成自己逃避把戏中的一枚棋子,成为他倾倒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以自于他从没正视过自己的处境。

塞西莉该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既能有效的帮助他人,又避免自己负担过重呢?

桑德认为倾听者包括高敏感者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倾诉者的负面情绪和信息影响得太深,或者成为他们的“垃圾桶”。比如与倾诉者保持一定距离,尽可能多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克服自己的负罪感,必要时限制过度的责任感等等。


《共情沟通》:共情,是一把读懂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电视剧《都挺好》中,主人公苏大强与三个孩子的相处模式绝然不同,长子苏明哲对他千依百顺,次子苏明成对他小心呵护,女儿苏明玉对他则口出讥讽。

奇怪的是,凡事只要是苏明玉和苏大强沟通,对方必定主听计从。

有一次苏大强因理财被骗,损失了6万而住院。他在医院里不吃不喝,还寻死觅活,站在病房窗户上嚷嚷着不活了。苏明成夫妻俩对他百般劝慰、千般说理均无效。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苏明玉来了。看到这种场景,她非但不劝父亲,还说让他赶紧跳,告诉他这样跳下去就不是赔6万了,可能是60万。

结果苏大强听了这番话,乖乖地回到地上,主动放弃这场闹剧。

一般人都会觉得苏明玉就是苏大强的克星,他只能乖乖听话。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每次苏明玉的话都能直抵苏大强的内心,了解他担心的、害怕的东西,让沟通有了效果。

无论是谁,都会有受伤,需要安慰,需要倾听的时候,而此时作为一个倾听者,不仅要关注对方的说话,也要关注对方的肢体动作,集中注意的聆听。

适当给倾诉者做出反馈,让倾诉者充分地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与他建立情感连接和信任。共情自然就已产生,沟通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共情沟通,是读懂并影响他人的核心奥秘。这是《共情沟通》的意义所在。

如果别人对你的搭讪不感兴趣,如果你总说服不了别人,如果你的话题总是枯燥乏味,如果你想摆脱喋喋不休的困扰,那就拿着《共情沟通》调制的配方去改变吧。


《共情沟通》:共情,是一把读懂并影响他人的“万能钥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