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首提“智能計算中心”

【環球網科技報道】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信息基礎設施來看,智能計算中心明確被納入了新基建的範圍中。

“要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表示。

那麼,在以技術創新為驅動背景下,如何推動傳統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升級,加快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提出,智慧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要能夠對外提供各種算力的服務、數據的服務和AI的服務等,那麼其核心就是計算力的生產中心。

“計算是在發展的,從最初的數值計算逐漸演變為科學計算、關鍵計算和智慧計算。每種計算都有相應的計算力中心去支撐。”王恩東指出,科學計算的算力中心是超算中心;承載當前企業應用、政府應用和個人應用的算力中心是數量眾多的各類數據中心;當前人工智能計算需求正呈指數級增長,未來將佔據80%以上的計算需求,承載這種需求的就是AI算力中心,即智算中心。

王恩東認為,“智算中心”是智慧時代最主要的計算力生產中心和供應中心,以融合架構計算系統為平臺,以數據為資源,能夠以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斷產生各種智慧計算服務,並通過網絡以雲服務形式向組織及個人進行供應。智算中心將成為智慧時代的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