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開展專項工作 整治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行為

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製發《河北省生態環境領域嚴禁“一刀切”行為專項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自4月1日起至年底,在全省開展專項工作,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嚴防和治理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問題。《工作方案》確定了十項重點任務並明確了各部門職責,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河北開展專項工作 整治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行為

優先支持、優先保障

優先保障民生和疫情防控領域復工生產,將涉及重大民生、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醫療衛生建設項目等,列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全力予以服務保障,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項目正常建設。

優化環境准入審批流程,對民生類、社會事業與服務業等10大類30小類行業項目,實行豁免審批;對畜牧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等17大類44小類行業,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

完善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動態更新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對納入正面清單的項目和企業,切實做到有需要有服務,無需要不打擾,在保證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汙染防治設施齊全並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予以優先保障。

差異化管控、分類施治

穩妥有序推進清潔取暖和燃煤鍋爐淘汰,推進清潔取暖,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堅持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原則,推進風電、光熱能等多種清潔能源供給取暖方式;堅持“一爐一策”,推進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不搞“一刀切”式淘汰。

合理安排機動車禁行限行,除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期間,原則上不得采取單雙號限行措施。對滿足環境監管要求的營運車輛,在路檢路查、入戶抽查時原則上不進行監督抽測,優先辦理進入市、縣城主城區通行證。

分類開展工業園區和特色產業聚集區治理,對未達到生態環保要求的,實施“一園一策”“一廠一策”整改措施,不得采取一律停產的整治方式;對地方特色產業聚集區,結合實際實行分類施策,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對群眾反映強烈、環境問題突出的企業和具體問題,堅持“一事一辦”,嚴禁簡單擴大停產整治範圍。

規範整治“散亂汙”企業,嚴格科學界定“散亂汙”企業,分類施策,對能耗低、汙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規範改造、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無相關手續或無汙染防治設施、治理無望的,堅決依法關停取締,嚴禁“以罰代管”“以停代治”。

實行重汙染天氣差異化應急減排,建立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實行“一廠一策”。分行業開展績效等級評定工作,按照績效評定結果,制定差別化應急減排措施。提前發佈預警信息,嚴禁擅自延長預警時間、提高預警級別和擴大預警範圍。

依法監管、規範管理

依法實施施工場地揚塵管控,規範揚塵防治措施;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不得要求全面停工停產,只對產生汙染的土石方作業、建築物拆除、噴塗粉刷等工序啟動應急響應,其他工序可正常施工作業。

依法依規開展督察執法,嚴禁借督察、執法等名義,採取一律停工停業停產的做法;嚴禁對企業“一停了之”“以停代治”,甚至“常停久治”“久治不驗”。創新執法手段,充分利用遙感、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控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減少對企業的打擾,及時提醒企業正常運行治汙設施。對偷排偷放、惡意排汙、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以及涉疫情醫療廢物、醫療廢水,侵害群眾健康、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汙染環境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依法查處。

根據方案安排,專項工作將分三階段進行,全面推進階段為4月1日至9月30日,各市對照工作要求,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回頭看”階段為10月1日至12月15日,查糾存在問題,督辦整改銷號,對未能按時完成整改的突出問題,建立問題清單。河北省大氣辦對各市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實地督查和明察暗訪,對重點案例予以通報,對負有責任的部門和人員,實施約談問責。總結提高階段為12月1日至12月25日,各地針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完善制度,健全機制,為全面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機制保障。

(燕都融媒體記者呼延世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