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少女樱井美影失去所有亲人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这时,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她,这个病态家庭却使她感受到了温馨。

从厨房出发,她慢慢地从最黑暗的孤独中走出来。美影开始独立生活后不久,雄一突然来电告知惠理子已死,她闻讯连夜赶去,两人又像过去那样同室而居。随即,她因工作关系外出,他随后出了家门。辗转得知他苦恼的缘由,她终于抛开顾虑,在一个满月当空的晚上送饭到他住的旅馆,借此表明心迹,一个圆满的结局至此终于成就。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孤独是人生的本质和常态,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在小说《厨房》中,美影和雄一都因为种种变故最终失去自己的亲人,在他们的成长中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并且异于常人地残忍,可是孤独并非人生的唯一状态,雄一和美影虽然无法摆脱孤独,但是他们在心灵的成长中超越了孤独。

《厨房》的主人公叫樱井美影,父母早逝的她一直跟着祖父母生活,中学时期祖父去世了,“几天前”相依为命的祖母也离她而去,她便沦为举目无亲的孤独境地,“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难以入眠。因此,我搬出卧室,不断在家中寻找更舒适的场所。直到一天清晨,我发现在冰箱旁睡得最安稳”。

厨房是现代部分女性不太喜欢的场所,一方面厨房影响了女性们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厨房阻碍了女性走入职场寻求自身更高的人生价值。

而美影不仅对厨房有着狂热的爱,而且认为只有厨房能给予她安心感,这当然与美影的特殊人生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接连失去至亲的打击下,美影陷入了孤独的深渊,相对于卧室那样私人的空间,此时的她更愿意待在能借以回味祖母味道的厨房。而厨房里冰箱运作的声响,也被视作漫长孤寂的夜里的陪伴。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小说中直面死亡这一人们在心理上趋于逃避的话题,让死亡一次又一次地夺走美影身边的至亲,让美影陷入一种从肉体深入灵魂的绝望的孤独。一开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的美影,可是田边雄一的出现让她的生活有所改变。

在雄一的诚挚地邀请下孑然一身的美影搬到了田边家。田边家的生活是美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是她走向独立与成熟的中间过程。

在遭受了一连串命运的打击之后,美影在这里一点一滴的整理自己混乱的生活。她在这样新的超越血缘制约的家庭里她重新拥有了“家人”的陪伴,也慢慢走出伤痛超越了精神上的孤独,获得了重生。

孤独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命运以死亡结束。

小说从一开始就让读者饱受死亡带来的孤独。死者长眠是孤独,生者苦思亦是孤独。死亡给生者带来的是失去的孤独,失去已经让人习惯的陪伴是剜心般的痛苦,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孤独。

现实生活中随着成长人也会慢慢领悟“人终有一死”这一事实,但很少人会像美影一般被命运如此残酷地对待,小说就是以美影的极度不幸为开头,来唤起读者对该人物后续人生的高度好奇。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美影逐渐走出孤独深渊的过程,也让人明白即便孤独是人生的一种正常状态,它如影随形,但它也不是绝对的,永恒的。

人生总会在不同的阶段领悟不同的孤独,小时候觉得父母不在家陪自己是孤独,青春期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是孤独,工作后又觉得自己没能多陪在父母身边是孤独。

人总免不了被一次又一次的孤独伤害,但却也在一次又一次超越孤独的过程中,完成心灵的疗伤和人生的成长。

孤独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当小说的场景转到雄一家时,田边雄一的母亲惠理子出场了。“看她的穿着,并不是生活中常见的服饰,又画着浓妆”,“一头柔顺的披肩长发,细长的双眸深邃且神采动人,嘴唇形状优美,鼻梁高挺”,总之,美得“简直不像真人”。这就是惠理子给美影的第一印象。

可是之后美影却从雄一口中得知惠理子是个男的,他本是雄一的父亲,原名叫雄司,与雄一的母亲不顾家人反对私奔结婚,并在雄一母亲病逝后整容成女性,假以母亲的身份养育雄一。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在《厨房》里描绘了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离奇命运,如果说,美影的孤独是命运造成的,那惠理子的孤独更多的趋向于自我选择的结果。

首先,他不被人祝福的爱情是孤独的,为了反抗他选择了私奔,从而与家人断绝了关系。

当爱人被病魔带走时,万念俱灰的他极端地选择变性成女人养育雄一,这种不被理解的选择使得家人一提到他就咬牙切齿,两次的选择彻底将他推入孤独。

但是,在小说中他的选择即便一开始使他陷入孤独,却没有孤独到底。小说中,田边家总是浮动着一种淡淡的和谐与随意,雄一和惠理子的言谈举止之间从未流露出浓烈的亲情,却有一种深藏不漏的亲密和宽容。

惠理子的变性使雄一得以摆脱了父亲的威慑和母亲的溺爱,有助于他形成独立自由的人格。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厨房》的续篇《满月》以惠理子的死开头,她被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男人杀死了,她预感到了自己的不幸,在死前已经以男性口吻写下了一封遗书,他说到“我热爱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作为男人的那个阶段,还是和你母亲结婚这件事,还有她去世后变性生活下去的决定,以及把你养育成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惠理子在彻底地绝望中作出的取舍,即使不被理解但他的人生是快乐的,是自己热爱的,所以并不让人觉得遗憾。

孤独也许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人生充满选择,而总有一些选择会被现实否定为不切实际,或是会被身边的人看做一意孤行。固执于自己的选择,或许是叛逆之下的故意而为之,或许是理智之下的坚定信念。或许只是为了向他人证明,或许是想寻找一个自己的答案。

不被理解的固执总会让人陷入孤独,有的人会在这样的孤独中,仇视不给予自己理解的世界,

开始在自我封闭中走向毁灭,也有些人会在这种孤独的刺激下萌生斗志,在自我完善中走向升华。

无法超越孤独的人就只能被孤独吞灭,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芭娜娜说:“孤独的超越源于交流。”

《厨房》中的全体成员都处于一种极限状态,一种艰难存活的危险边缘。在《厨房》的续篇《满月》的一开始,惠理子被杀害,雄一变成像美影一样的孤儿。

小说将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的生离死别的痛,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多次地重叠于美影身上,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多数人无法接受的变性经历,刻画在惠理子身上,甚至到了《满月》,原本相对幸运的雄一也未能幸免。

可是小说并不是给人悲伤的感觉,因为在小说的结局里,主人公们都完成了疗伤的过程改变了精神面貌,而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过程的就是贯穿小说的人物对话。

在《厨房》中,人物对话非常多,读者常常可以在对话中感受人物心境的变化。美影刚住进雄一家时,美影在与雄一、理惠子的交流中大多是回答问题,很少主动发问。

而雄一和理惠子一直充当找话题的角色,不停地向美影发问,而且两个人都向美影描述了对方,对突然加入的新成员毫无防备之心,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正是这种交流让美影渐渐打开心扉,安心入住。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到后来美影会对回家的雄一说“你回来了”,交流时也变得越来越自然,双方的谈话越来越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感觉。

这样的变化过程也让我们感受到美影正在一步步走出孤独。

人在孤独时,会对于与旁人的交往会变得特别敏感,也许内心并不想保持沉默,但是孤独的状态久了他们会不知道如何与旁人交流,甚至于对于交流缺乏勇气进而产生厌恶感。

可是交流能够转移人的注意力,帮助孤独的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卸下自己的心理负担,最终使他们超越孤独。

人生无法摆脱孤独,它可能是命运带来的,也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即使孤独无法避免,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能超越孤独。

《厨房》超越独孤的人,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在现代社会,即使经济、科技高度发达,人还是要面临死亡,所以最终免不了孤独。即使通讯工具迅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理解的人可以转向网络世界寻求安慰,可那终究是虚拟的,并且是要回到现实生活的,所以最终免不了孤独。

反而,很多人或在忙于追求名利的日子里、或在纸醉金迷碌碌无为的日子里,陷入找不到渐渐迷失自己方向的孤独。

很多人的人生开头都比美影、雄一幸运太多,但是结局却远不如他们明朗。不借助任何通讯工具,不为了利益或玩乐,只是面对面地进行心与心之间的纯粹交谈,或许能带领人们超越孤独。

在美好的生活中,厨房就是一个小缩影,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生活的影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那么其厨房也必定可爱美好。

至于故事本身,讲述的也是生活的悲伤和忧愁,但我们知道其实最后所有的伤感和忧愁都会化作涓涓细流一样会消失,而美好却最后会来到你的身边和跟前,两个悲伤的人最后走到一起成就一段美好的故事。

雄一和美影在同一片夜空中的不同地方饿肚子,美影身边有猪排盖饭,本想借此打趣一下雄一,但话到嘴边咽了回去,美影说,当时给他的感觉估计是想让他知道,我和他一起在饿肚子吧。这就是爱情中的小小点滴,如果你放大,就会发现爱的光辉和世界的美好,有时候的爱情就是这样,低调守护,却不说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