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中的春節


兒時記憶中的春節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

臘月十五,自願報名參加市作協年會的文友們相聚金水源。其樂融融的溫馨感受,使我清晰地看到心儀已久的春節正輕舞繽紛的霓裳踏歌而來,遠方的父老鄉親正翹首以待,殷切期盼著遊子的歸來。耳邊不由響起了那熟透的聲音:“春節回家,送給親人的至愛。”

天增歲月人添壽,歡歡喜喜過新年。春節象徵著團結、興旺和希望。它是我國人民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父母的牽掛真可謂“絲絲白髮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我想此時此刻對於想家的來說無論有多忙、多累、多沒出息,都渴望回到父母的身邊,與家人們一起放飛歡聲笑語、放飛夢想企盼、放飛那濃得化不開扯不斷的親情。

圓父母的天倫之夢,是每個做兒女發自肺腑的希望。童年的春節是孩子們圓夢的幸福時刻,在我的心靈深處,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

吃過臘八粥,年味逐漸濃。步行在上下學的路上,我們就開心地巴望著過年了,給過年倒計時是每天的必修課,而且是樂此不疲。那種對新年的嚮往絲毫不輸於現在父母對子女考取名牌大學的期盼。

也許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只要有新衣穿,不幹農活,放上幾個小鞭炮,跑親眷玩上幾天,還能吃上幾頓鮮美的魚肉,滋潤一下枯澀的腸胃,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有次過年,母親用1元3角錢給我買了一雙解放牌跑鞋,樂得我跟在她後面屁顛屁顛跑了半天,幫她拎著買年貨的籃子也特別來勁,根本不覺得手痠。年三十下午,奶奶燉好了漿糊,把樂餘公社革命委員會的慰問春聯從箱子裡拿出來,叫我站在凳子上把春聯帖到大門上。“光榮人家”,“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完工後她解開桌子上報紙,拿了兩顆糠棗犒賞我。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歡快的氣氛充溢著每一個角落,守歲的時刻,母親拿出幾張連號的貳角新票子給我們每人一張做壓歲錢,儘管過了幾天我們會自覺地物歸原主,但心中始終洋溢著曾經擁有的幸福。晚上睡覺時把跑鞋當作了枕頭,伴我做個好夢。

大年初一一早我就歡天喜地地穿上新鞋,儘管上身穿的是二哥的半新舊的衣服,但這絲毫無損我的快樂心情,人也顯得格外的精神。因為當時全是泥路,走路時分外小心翼翼,唯恐弄髒了,對不起新鞋,更對不起母親。

隨後全隊的孩子們像往年一樣,絡繹不絕、挨家挨戶地向長輩們拜年。“爺爺奶奶好,糖果少不了”,由於孩子太多,一般人家給一個孩子一顆糖是正常的,給兩顆糖算是意外,給三顆糖更是奢望。

為了收穫更多的戰利品,我們通常會擴大作戰範圍,跑到鄰隊的長輩家去拜年。鄰隊的蘇家奶奶開心地給我們每個孩子兩顆珍稀的奶油糖,這足以讓我們激動不已了。原來她有三兒子在部隊當軍官,讓我們也沾了光。後來我二哥和其他幾個孩子聽到了好消息後也迅速飛奔而來,哪知道蘇家奶奶只是拿炒花生、炒瓜子招待大家,過了很長時間也不見奶油糖的影子出現,原來蘇家奶奶也無能為力了。

對於在困境中成長的孩子,蘇家奶奶的一顆奶油糖輕而易舉地甜蜜了我們四十年,使我們對春節有了盼頭。這是現在的孩子無法感受,更難想象,也難於相信的事情,彷彿就在昨天,不時在我的腦海中閃現。

今天聽說陳某兒子因躲債而不敢回家,我心生感慨:一個人的世界越複雜,他的快樂就越少。現在的物質極其豐富,但很多人感覺原始單純的快樂大不如前。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後卻發現很多人笑著笑著就哭了。快樂源於簡單,它發於心,而表於情。快樂源於內心的簡單,更出於對生活的知足。兒時的我們雖苦猶樂,無憂無慮,難怪少年不識愁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