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零售實體店絕對不會倒閉,未來的贏家還是實體店

微電商的衝擊讓實體店鋪經營者惶恐不安,這是不可逃避的現實問題。但是,未來的贏家還是實體店。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你是否能活下來,你是否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是否在衝擊中快速強化店鋪的盈利能力,這是關鍵。

每一次戰爭之後都會有一些國家迅速強大起來,每一次的競爭和衝擊都會產生一些更強更大的品牌,關鍵看你有沒有信心去正面迎接競爭,你有沒有危機意識?就像手機的競爭一樣,三星和蘋果敢於面對競爭,最後諾基亞消失了。那麼你願意做諾基亞還是三星還是蘋果呢?

若不敢面對競爭、不去思考如何提升店鋪的精細化管理、不去強化自我的修煉與團隊的建設以及服務的體系,那麼,在這場電商的衝擊中,也許你就倒下去了。

消費者的感覺和感受是電商無法做到的。為此,一定要強化服務體系、做好精準定位、找準目標客戶、做好店鋪感動營銷、做好店鋪數據分析與管控、做好店鋪的貨品管理、店鋪的人員管理、賣場管理、庫存管理、VIP管理、銷售管理、促銷管理等等。在這場戰爭中,你的競爭對手倒下去了,你就是未來的贏家!

國際資深潮流預測專家,時尚聖經《VIEW》雜誌掌門人大衛·沙(Daivd shah)的預測,“無論電商勢頭如何強勁,實體店一定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在主題為“青少年時代的終結”的解析前衛生活方式的小型講座的最後,國際資深潮流預測專家,時尚聖經《VIEW》雜誌掌門人大衛·沙(Daivd shah)以逆流直上的觀點直指未來消費趨勢的變革潮流,為實體店的未來找到興奮點。

他認為,電商和傳統零售在未來可能並非相斥,而是相互吸引。“網絡的發展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從目前來看,中國網絡的發展緊隨歐美等國家之後。1985年,人們的著裝還很落後, 到了2008年奧運會,中國人的著裝已經與國際潮流相吻合了。從客觀來講,中國還是跟著歐美流行體系向前走。現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未來的網絡銷售並不能完全佔據商業的市場,未來一定是一個慢慢融合的過程。”大衛·沙說。

當網購興起的時候,歐洲市場也經歷了實體店銷售下滑的影響。當時歐洲實體店對網購的反應是,馬上動手在店鋪裡增加一些娛樂內容,比如增加咖啡吧、在店鋪內掛上名畫,或者弄上很舒服有趣的東西吸引消費者。在位於上海Burberry的旗艦店裡,就曾掛上莫奈的巨幅名畫。倫敦的一家百貨店裡也曾策劃過一個特別的促銷活動,在活動中,把所有衣服的商標全部拆掉,商店裡一點生意都沒有,這個活動的主題就叫“沉默”,所有來到店裡的人都懶懶散散地或躺或靠在沙發上,給大家營造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在迪拜市中心的一個大型購物中心,也曾經以8公里的長度,來模仿三大時尚之都的著名街景,以吸引消費者。

“現在,購物中心越來越大,而且他們會提高服務。”大衛·沙說,在歐洲的醫院都是看完門診再到藥店讓藥劑師開藥,現在他們把醫生直接請到藥店裡為消費者服務。

在未來,人們可能會進入實體店根據自己的愛好用3D打印機打印出自己中意的商品。對於網購而言,大家體驗到它的方便,在家裡敲敲鍵盤就能收到商品。但是,在未來可能會有兩種變化:

一個是未來競爭對手會變成朋友。如理髮店可能會變成餐廳,自行車店可能變成咖啡店,三星與咖啡在一個店裡,融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另一個是,在未來融合的商業形式會越來越多。吃飯與遊戲的場所結合、摺疊式的商店等,根據客戶需求隨時調整商品。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機場,有些商店就做成了劇院裡旋轉舞臺的樣式。

從這些現象來看,大衛·沙認為,實體店不會因為有了網購就消亡,有可能順應這種變化去調整商業模式。未來實體店肯定會存在,因為人們有需求,就是希望通過討論對話才能進行零售。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消費趨勢中會有一些懷舊的現象,比如像茶館這種零售的模式,那是一種無法被替代的感官體驗,你能聞到一些香氣,可以試喝,然後再去觸摸這些東西。”大衛·沙說,未來越來越多的商家會把真正核心的技術放在實體店裡,通過服務滿足顧客感官上的需求,娛樂、便捷的購物體驗是提升服務的關鍵點。電商與實體店肯定要融合,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未來5年,傳統實體店一定會贏!

實體店被電商壓榨?但是未來智能物聯時代,各種黑科技硬件會給實體零售帶來更加沉浸式的購物體驗,也會像電子商務一樣便利。

手掌輕輕觸按,大屏幕上倏得彩光一閃,紅色的時尚轎車劃出漂亮的弧線,旋轉著停在眼前。“過關了!”穿花格裙子的小姑娘興奮得跳了起來。她玩的遊戲,就在安貞UME影城門口巨大的屏幕牆上,來來往往的觀影者可以用手觸摸屏幕,從而觸發不同的遊戲場景。

那是一個由十幾個普通電視大小的屏幕組合而成的“屏幕牆”,小姑娘與屏幕站在一起,大小懸殊,像是瘋狂動物城裡的朱迪兔PK怪物特斯拉。

這塊大屏不能被冠以智能家電的名號。它體積太大,大到沒辦法安裝在普通老百姓家。但事實上,它與智能家電是一體兩面的“孿生兄弟”,它們都有一塊能感知、理解並與人交流的屏幕。

連鎖零售實體店絕對不會倒閉,未來的贏家還是實體店

而屏幕,則是剛剛火熱落幕的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的焦點之一。

“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機器,它懂我的需求和情緒。”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智能零售業務群負責人王東華博士這樣描繪。

身邊的智慧物聯

小小屏幕卻決不可小看,它是連接線上線下(O2O)消費的入口。當然啦,它還要聯網,要有數據分析功能,要安全,要簡單易用——就像那個玩遊戲的小姑娘,不用研究什麼產品說明書,一樣能過關斬將。

作為信息交互的媒介,無處不在的“屏幕”將計算力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萬物智能、萬物互聯將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連接組成一個完整的智能系統,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現如今,只要是人流所及之處,就會有智能設備,而帶有屏幕、可以與人產生網絡信息交互的智能設備,已經越來越多地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

零售業最先試水

連鎖零售實體店絕對不會倒閉,未來的贏家還是實體店

商家們將大大小小的屏幕,樹立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中。屏幕們融合展示互動、實物購買、在線服務、智能分析和雲端控制於一體,成為連接線上、線下消費的智能終端、數字虛擬商店。雖然有一個很不性感的學名——數字標牌(Digital Signage),可是,這個名字呆呆的屏幕,及其所延伸出來的智能提取櫃、智能販賣機等,正在迅猛發展。無論是受歡迎程度,還是曝光率方面,目前都已成為僅次於電視的第二大媒體形式。

零售業的“午夜嚎叫”

好景背後,是全新的零售。

還是以數字標牌為例。它本身及其延伸產品的應用幾乎無處不在,成為“全新的零售”的重要節點,完善整個O2O消費閉環,不僅為大眾帶來更加個性化和生動的感官體驗,更為傳統行業帶來全新變革。

這一變革的特點,鮮明又迅捷,彷彿尼克狐中了“午夜嚎叫”。首先,對一度受到電子商務擠壓的實體零售而言,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他們快速、鮮明地求變,對消費體驗的創新,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強烈需求;

其次,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曾經紅極一時的電子商務和O2O創業開始迴歸理性,他們的求變走向另一方向:更為關注服務品質的提高、用戶黏性的增強,以及流量變現,而非簡單地連接線上和線下渠道。於是,從整體來看,傳統零售和網絡零售正從爭搶資源、相互排擠的相剋狀態,向合作發展的共生狀態轉變。

這樣發展下來,實體零售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戴佟森(Doug Davis)表示:“用不了多久,實體零售就會像電子商務一樣便利。不同的是,實體店可以提供個性化、沉浸式的購物體驗——而這是在線平臺所不能比擬的。”

可見,智能變革暗流湧動,只是我們身在其中,未必詳察。而智慧物聯則扮演背後推手。

玩兒得好就賣得好

實體零售的老路子不好走。現在的商家們,恨不得一個個都變成高科技專家。

而玩高科技玩得好的商家,早通過智能物聯獲利啦。

連鎖零售實體店絕對不會倒閉,未來的贏家還是實體店

阿迪達斯的虛擬鞋牆,即通過設計一臺帶觸控屏和3D渲染效果的設備,得以在有限的門店空間內顯示2000多款鞋子,不僅可以選擇,還能直接下單。它為阿迪達斯在奧運會期間的整體銷量帶來40%的增長,而日本東京的一家門店銷售額甚至得到400%的提高。

對這種消費者身邊的智能物聯設備,王東華有很多憧憬:“它加入更多互動體驗的O2O元素,像水一樣滲透到各個領域,比如餐飲店廣告機、未來貨價的智能標籤、帶屏O2O智能家電等。”既可提供沉浸式消費體驗,又能催生更多商業模式的創新。

想想高峰期店鋪里人頭攢動的情形:試衣間擁擠不堪,外套袖子從貨架上耷拉下來,幾條牛仔褲不知怎麼卷在一起。這樣的實體店可能擁有你我想象中的快時尚的範兒嗎?真不如像阿迪達斯一樣,拉上英特爾,好好琢磨琢磨怎麼用好酷睿i7的澎湃動力,在消費體驗創新上花些功夫。

連鎖零售實體店絕對不會倒閉,未來的贏家還是實體店

比如周生生的“魔鏡”。這個在香港、內地、臺灣及澳門共有400多門店的黃金珠寶品牌,希望可以應用不同的數字技術,增加銷售額和運營效率,並吸引更多的年輕的潛在客戶。訴求很多,但貌似還真都實現了。

“魔鏡”既可以當鏡子照(此乃廢話,否則為何不叫“魔燈”),又能顯示產品細節,以及隨時檢閱庫存信息。消費者可以通過點擊魔鏡選擇產品,對著魔鏡試戴,幫助門店節省空間,也給了消費者盡興體驗的機會。這個新招很了不起,自從周生生有了“魔鏡”的夜之初體驗,其內地的銷售量增長了100%,而70%的客戶會自然而然利用“魔鏡”來挑選(調戲)稱心首飾。看來,智慧物聯的巨頭穿越戲碼早就上演了。

實體店不會因為有了網購就消亡,有可能順應這種變化去調整商業模式。未來實體店肯定會存在,因為人們有需求。而電商與實體店肯定是要融合的,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